土茯苓,为百合科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多生于山坡或林下,分布于我国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入药部分只选择其干燥后的根茎。常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后干燥、入药;或趁鲜切成薄片后干燥、入药。土茯苓性味甘淡,平。归肝经、胃经、脾经。具有解毒,除湿,利关节的功效。 用于治疗梅毒,淋浊,筋骨挛痛,足癣(脚气),疔疮,痈肿,瘰疬,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等。
土茯苓治疗痛风的疗效已为中医界所公认,其中以著名中医风湿病专家朱良春为代表,大剂量运用土茯苓治疗痛风获得很好的临床疗效。朱老常说:“此(痛风)乃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中医学认为系湿浊瘀阻、停着经隧而致骨节肿痛、时流脂膏之证,应予搜剔湿热蕴毒,故取土茯苓健胃、祛风湿之功。脾胃健则营卫从,风湿去则筋骨利。”从中医角度来看,痛风以湿毒为主因,但往往兼夹风痰、死血为患。朱老治此病,以土茯苓为主药,参用虫蚁搜剔、化痰消瘀之品,屡收佳效。下举朱老的治疗案例说明:
周某,男,28岁,工人。1979年8月9日就诊诉:10年前右足趾因不慎扭伤之后,两足趾关节呈对称性肿痛;尔后5年期间,两手指及膝关节呈对称性游走性肿痛。诊为类风湿关节炎。1979年7月下旬发现右手拇、食指(示指)有多个结节,且液化溃出白色凝块及淡黄色液体,后查血尿酸952微摩尔/升(16毫克%),病理活检确诊为“痛风石”。X线片提示双足趾跖关节第5跖骨头外缘有半圆形掌齿状小透亮区。诊断为“痛风”。两上肢、指关节、髋、膝、踝关节疼痛,每气交之变增剧。平素怕冷,面白无华,消瘦,神疲乏力。曾服西药“别嘌醇片”,因胃肠道反应停药。苔薄舌淡,脉象细数(体温37.5摄氏度,红细胞沉降率32毫米/ 60分钟,尿检:蛋白+)。
朱老处方:土茯苓60克,全当归、萆薢、汉防己、桃仁泥、炙僵蚕各10克,玉米须20克,甘草5克。20剂。
1979年10月25日:60剂后,复查血尿酸714微摩尔/升(12毫克%),红细胞沉降率12毫米/60分钟,尿检正常。患者手足之结节、肿痛渐趋消退。药既获效,嘱继服。1979年11月25日,又服药30剂,惟感关节微痛、肿胀,结节已除,复查血尿酸357微摩尔/升(6毫克%),嘱再服10~20剂,以善其后。
土茯苓能清热化浊,可使代谢产物从小便而出,且土茯苓无毒,经济困难时期即以之充饥,大剂量服用并无不良反应,因此可以放心服用。痛风患者可以用土茯苓100~200克加水1000毫升,浸泡30分钟后煮沸15~20分钟,频饮代茶,每日1剂。也可以食用土茯苓粥:
原料:土茯苓10~30克,薏苡仁50克, 粳米50克。
用法:先用粳米、生米仁煮粥,再加入土茯苓(碾粉)混煮沸食用。
功效:土茯苓性味甘淡,平,清热解毒、除湿通络。可增加血尿酸的排泄,适用于痛风的防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