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宋贵杰,男,中医骨伤科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甘肃省首届名中医,全国500名名老中医之一,全国中医药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中医骨伤科学会委员、常务委员,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研究会常务理事,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中医骨伤学会主任委员, 40余年来一直从事中医骨伤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是甘肃中医学院及附属医院骨伤科奠基人和学术带头人。
宋贵杰治疗急性期痛风的经验方为“清热定痛汤”:药用生石膏30克(先煎),知母30克,土茯苓20克,薏苡仁25克,猪苓15克,萆薢15克,威灵仙10克,黄柏10克,连翘12克,牡丹皮10克,山慈姑12克,泽泻10克,生地黄12克,赤芍12克。
方中生石膏、知母、黄柏、连翘、牡丹皮、生地黄、山慈姑等清热凉血;赤芍化瘀;薏苡仁、猪苓、萆薢、威灵仙、泽泻、土茯苓等利湿解毒消肿。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常在夜间突然发作,可由外伤、手术、饮酒过度和感染等诱发。初期单关节受累,以足的第1跖趾关节为好发部位,其次为手足小关节及踝、足跟、膝、腕、肘关节等,关节红肿、发热,有明显压痛,活动受限,并伴有发热、头痛等。往往来势迅猛,疼痛在1天内达到高峰。治疗用“清热定痛汤”。
病案举例:刘某,男,47岁。2002年4月13日就诊。左足第1跖趾关节红、肿、热、痛2天。2天前饮酒后出现上述症状。查局部发红、发热,触之痛剧,活动受限。伴口干,心烦,胸闷,小便黄,大便干结,舌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滑。实验室检查:血尿酸值746微摩尔/升,红细胞沉降率33毫米/小时。诊断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处方:生石膏30克(先煎),知母30克,土茯苓20克,薏苡仁25克,猪苓15克,萆薢15克,威灵仙10克,黄柏10克,连翘12克,牡丹皮10克,山慈姑12克,泽泻l0克,生地黄12克,赤芍12克。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服药3天,疼痛明显减轻。经7天治疗,红、肿、热、痛全部消失,行走自如,余症明显减轻。标证之湿热瘀阻基本缓解,治当图本,改用自拟补肾定痛汤(见下方)。经治疗1个月后,复查血尿酸383微摩尔/升,红细胞沉降率17毫米/小时。随访2年余未见复发。
宋贵杰治疗慢性期痛风的经验方“补肾定痛汤”:巴戟天12克,淫羊藿12克,生地黄12克,熟地黄12克,肉苁蓉15克,炒杜仲12克,白术l0克,薏苡仁20克,山药20克,桃仁l0克,红花l0克,丹参15克,赤芍10克,川牛膝10克,鸡血藤12克,海风藤10克。
在慢性期,以脾肾亏虚尤为突出,用补肾定痛汤治疗,方中巴戟天、仙灵脾、生地黄、熟地黄、肉苁蓉、炒杜仲、白术、薏苡仁、山药健脾益肾,扶正固本;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牛膝、鸡血藤、海风藤活血通络,散结止痛。
慢性期常无明显原因,或因劳累而诱发,起病缓慢,病程日久,表现为关节疼痛反复发作,局部或红或肿,夜间明显。主要病变发生在关节内,尿酸盐沉着于关节软骨面,日久可形成痛风石。治疗除活血化瘀止痛外,还要注意补肾,用“补肾定痛汤”。
病案举例:王某,男,37岁,2001年3月26日初诊。患者自诉双足第1跖趾关节肿痛、畸形7年余。饮酒、进食荤腥食物则疼痛加剧,昼轻夜甚,行动不便,近1周加重,由外地前来就诊。症见双足第1跖趾关节处红肿,畸形,触之有热感、疼痛,伴有腰痛,夜尿增多至3~4次。X线片示左足第1趾骨近端外侧局部骨质有虫蚀样改变,边缘不规则,骨质密度较低,右足第1跖趾关节跖骨端骨缺损性改变。血生化检查示血尿酸值620微摩尔/升。诊断为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方用补肾定痛汤。水煎分2次服。服15剂后症状明显缓解,仍有畸形,压痛,腰部酸困,夜尿多,舌质微红,苔薄白,脉沉细。复查血尿酸440微摩尔/升。上方研末,每次9克,每天3次冲服。6月12日复诊,诸症悉消,步履正常。
宋教授治疗痛风同时强调必须节制饮食,避免饮酒,禁食富含嘌呤和核酸的食物(如肝、肾、鱼子、蟹黄、豆类等),还要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刺激等。
[参考自徐克武. 宋贵杰教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经验[J].中医正骨,2006, 18(7):70-71.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