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气,是生长发育和生殖之根本。女子发育成熟后,肾气旺盛则冲脉盈,任脉通,才有行经和孕育的能力。若肾的功能失常,即可引发妇科一系列的病变,出现月经不调、不孕症、崩漏、带下等。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脾气虚弱,统摄失权,也可引发带下、崩漏等证。肝藏血,主疏泄,肝气失调可引发痛经、乳房胸胁胀痛、乳腺小叶增生,甚至乳房肿瘤等。
由于月经、胎孕、产乳等损伤阴血,故妇女体内经常处于一种“血少气多”的状态。月经来潮,是冲任气血活动的结果,但主要与肾阴肾阳的平衡密切相关,所谓经本于肾,旺于冲任二脉,肾水足则经水多,肾水亏则经水少,因而补血的同时,应充分注意肾阴的恢复,但应注意中医学的基本特点,辨证施治,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补肾应注意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家父宗景岳“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之旨,师其法而不泥其方,自拟“温肾调经汤”(鹿角胶、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补骨脂、菟丝子、沙苑子、紫河车、杜仲、桑寄生、续断、枸杞子、熟地黄)和“滋肾调经汤”(龟甲胶、阿胶、生地黄、白芍、女贞子、墨旱莲、桑椹、制何首乌、黄精、山药、山茱萸、菟丝子),分别温补肾阳与滋养肾阴,多年应用于临床治疗不孕症、月经量少、月经淋漓不净甚至血崩等疾病,疗效满意。对于肾阳虚为主者,补阳药与补阴药的比例一般是31;对于肾阴虚为主者,补阴药与补阳药的比例一般为41,且阳药宜选温润,少用刚燥;阴阳两虚者,则平补之。
家父在治疗脾虚不能统血而出现面色萎黄、月经量少、纳呆或月经淋漓不净、子宫下垂诸症时,脾虚轻症用沙参、莲肉、山药、扁豆、芡实、南枣等轻补;脾虚重证用人参、党参、白术、黄芪等重补。中气下陷者则加升麻、柴胡等。常用方剂为归脾汤、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等。
对于情志失调,肝气郁结的患者,临床常见胸胁胀满、乳房胀痛、烦躁易怒、失眠多梦、月经量少不畅有血块、舌红脉弦等证,家父最常用的疏肝理气药是制香附、郁金、合欢皮、绿梅花、佛手片。对于乳房结块胀痛者,常用橘叶、橘核、橘络、苏罗子、路路通,降气解郁常用沉香、降香;疏肝解郁泄热常用柴胡、野蔷薇、玫瑰花、月季花等。但芳香药物多辛香而燥,有耗伤正气之弊,如肝体虚者,宜加用柔润之品,如白芍、当归之类。对于肝郁化火者,应加用牡丹皮、栀子清肝火。家父治疗妇科肝郁常用的方剂是一贯煎,因为该方在大量的滋阴养血药中,加入川楝子一味,堪称匠心独具,肝体得养,肝气能舒,使肝气郁结的胸胁满痛、吞酸口苦等症状得以缓解。另外,家父治疗妇女因肝气不足、疏泄无权所致的肝郁证,亦有独到之处,他选用促进肝气条达的补阳药,如菟丝子、肉苁蓉、巴戟肉等,这里既要考虑到肝肾精血互滋,更要认识到肝肾的阳气同源,此法对于一些经前期紧张症属肾阳虚、肝气郁的病人,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