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作为现代社会三大老年人脑病之一,无论男、女,也不分种族和社会地位,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疾病,而且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发病率也随之高了起来。另外,由于城市的快节奏生活和工作上的压力,为数不少的中、青年人也患了帕金森病。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帕金森病尚没有一个普遍有效的根治方法。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相信会有更多的治疗方法和康复手段带给我们希望。
帕金森病病名源自英国医生詹姆斯•帕金森(1755—1824)62岁时写的一篇报道《颤抖麻痹症》,50多年后由法国神经学权威最先将他的临床病情确立为帕金森病。这篇报道中希望后人:“能提供最适当的方法,解除此病带来最令人难以承受的长期痛苦。”
帕金森病患者的痛苦和其亲人们的揪心是难以言表的。帕金森病患者脸部没有表情,行动变得迟缓僵硬,还表现在交流、言谈、行走、书写及吞咽等方面都出现障碍,尤其是帕金森病患者的家属,面对着遭受疾病折磨的亲人,除了担心他跌倒和呛咳外,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帮助亲人减轻痛苦,而病情却还在不断发展,帕金森病患者家属们束手无策,而导致心力交瘁。
中医学将帕金森病称为“麻痹震颤”,将其归属中医“颤证”范畴。
明代《证治准绳》载:“颤,摇也;振,动也;筋脉约束不住而不能任持,风之象也。”又载:“此病壮年鲜有,中年之后始有之,老年尤多,夫老年阴血不多,少水不能制盛火,极为难治。” 古人也已经认识到帕金森病极为难治。
《黄帝内经•素问》中《至真要大论第七十四》记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说明帕金森病属风象,与肝有关。
中医学认为:“肝藏血,主筋。”
由此可见帕金森病与肝、风、筋有关,而此论一直为历代中医所宗。
中医导引学是中医最古老的五种治疗技术之一。旨在通过改善人体的自组织能力和自康复能力来达到身、息、意三者和谐统一。
中医导引学中特别强调对人体经筋的调摄。中医学认为人体有十二经筋,经筋连骨络肉,遍及全身,与人们的运动和健康息息相关。《医宗己任编》载:“大抵气血俱虚不能荣养筋骨,故为之振摇,而不能主持也。”
帕金森病导引康复法主要作用是“导气令和,引体令柔”,通过导引经筋来改善气血,使气血和顺从而荣养筋骨和脏腑。
现代医药学对于帕金森病有很成熟的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疗法,但是医生们对于服药或手术后的帕金森病患者病情的反复也感到力不从心。因此,帕金森病患者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关爱。欧洲帕金森病联合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将把每年的4月11日定为“世界帕金森日”,以此提醒全社会都来关爱帕金森病患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