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案】
洪某,女,30个月,2006年6月20日初诊。
患者便秘2年余。患儿2年前出生后一直人工牛奶喂养,断奶后很少吃蔬菜,以荤菜为主。大便干结,如羊屎,有时需用肥皂水灌肠或肥皂塞肛后方解,持续至今。舌红苔薄,脉弦。
中医诊断:便秘(肠胃积热)。西医诊断:小儿功能性便秘。
治则:调和肠胃,健脾消积。
处方:针刺四缝穴,得气后出针,不留针。
针后当日顺利大便1次,次日又复原样。
予针刺四缝及八髎穴,得气后出针,不留针,10次治疗后患儿大便正常。
【按语】 小儿功能性便秘是儿科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病因主要为饮食不足、食物成分不当、肠道功能失常、胃肠动力异常、遗传因素、精神因素等几方面,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燥坚硬,排便困难或间隔时间过长,严重者可致肛裂、痔疮及直肠脱垂。在未用通便剂的情况下,每周排便次数不超过3次,并持续2周。病情持续不愈会使患者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的摄取受到严重影响。
小儿功能性便秘属于中医“便秘”范畴。常见病因包括乳食积滞、燥热内结、气机郁滞、阴亏燥结及气血两虚等等。《灵枢》所云:“婴儿者,其肉脆,其血少,气弱。”《育婴家秘》中说:“小儿气血未充,肠胃脆弱,神气怯弱。”《温病条辨·解儿难》载“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也”。小儿由于脏腑娇嫩,肺气虚弱,脾常不足,肾精不充,虚者为阴阳气血不足,致肠失温润、推动无力;如饮食稍有不当或他病影响或受外邪,易导致邪热、寒积、气滞引起邪滞胃肠之实证,引起运化传导功能失常而发生便秘。
患儿纯阳之体,偏食肥甘厚腻之品,肠胃积热,运化失常,而致便秘。先刺四缝穴,其为经外奇穴,也是临床治疗小儿胃肠疾病的经验穴,点刺四缝穴有调和脏腑、健脾消积之功,现代研究显示针刺四缝穴能明显加快胃肠蠕动,改善胃肠动力。而八髎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穴,刺之具有调理下焦、通经活络的功效。《针灸甲乙经》治”大便难,飧泄,腰尻中寒”;《千金方》载“大小便不解灸八髎”。因此,八髎穴自古就是治疗便秘的要穴,现代医学证明针刺八髎穴能刺激副交感神经,引起肠道蠕动和分泌功能的加强,以达到治疗便秘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