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案】
贾某,女,35岁,2009年9月12日初诊。
腰骶部酸痛伴带下量多反复发作8个月。8个月前小产后出现腰骶部酸痛,休息后症状可缓解,疲劳、经期诸症加重,甚则延伸至右下腹,刺痛坠胀感。月经先期,经期延长,色暗红偶伴血块;带下量多,色黄白相兼,有异味。神疲乏力,大便质溏不爽。某医院妇科诊断为慢性盆腔炎,予中药、灌肠等治疗,症状时有反复。查体:神清,子宫左侧附件压痛。舌淡胖暗苔薄黄,脉弦细。
中医诊断:带下病(脾虚湿滞)。西医诊断:慢性盆腔炎。
治则:健脾利湿,行气活血。
处方: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气穴、水道、子宫穴(右),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深刺,气穴、水道、子宫穴(右)中刺,留针30分钟。
经1次治疗后,腰骶酸痛、右下腹刺痛有缓解,下腹部坠胀感仍存,带下量同前无变化。二诊时前方基础上加用大横中刺,神阙穴灸盒温灸两壮。三诊时患者腰骶酸痛,下腹坠胀刺痛明显减轻,带下量明显减少。四诊时告知因情绪波动后,症状有反复,下腹有抽紧感,嘱调节情志,原方中加用右侧滑肉门。共治10次,患者诸症全消。
【按语】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主要为链球菌、葡萄球菌、厌氧菌等病原体所致,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盆腔蜂窝组织炎等盆腔各部的炎症病变。慢性盆腔炎病情往往缠绵难愈,给妇女身心带来很大痛苦。中医学将慢性盆腔炎归属“少腹痛”“癥瘕”“带下病”等范畴。病因病机多为经带胎产后胞脉空虚,或术后体虚,耗气伤血;或情志所伤,气滞血瘀;或劳倦失宜,伤及脾肾,病邪乘虚而入,蓄积盆腔,客于胞中,与气血相搏,气血运行不畅,使冲任二脉受损而成,迁延日久成慢性盆腔炎。故究其根结,慢性盆腔炎患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清·徐灵胎《医学源流论·妇科论》说:“凡治妇人,必先明冲任之脉,此皆血之所从生,胎之所由系,明于冲任之故,则本原洞悉……”慢性盆腔炎疾病的部位位于下腹部,是任脉所行之重要部位。任脉经穴为腹穴的重要组成部分,冲任与妇科疾病密切相关。因此腹针通过针刺腹部穴位来调理脏腑和经脉的失衡而达到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目的,具有脏腑最集中,经脉最多,途径最短等优点。
本病患者病程迁延,日久不愈,临床表现为腰骶及下腹痛有定处,且常于经期、劳累时疼痛加重。带下量多,神疲乏力,舌淡胖暗苔薄黄,脉弦细。证属脾虚湿滞,日久则有血瘀在内。法当健脾利湿、行气活血。`方中中脘、下脘调理后天脾胃;气海、关元调补先天肝肾;四穴同用可通调冲任,疏理气机。水道归胃经,通冲任,多气多血;气穴归肾经,通冲脉,活血调气;子宫穴为局部取穴,引经气直达病所,活血行瘀止痛;右侧滑肉门位居八廓之巽位,可疏肝理气;神阙为精、神、气、血往来之枢纽,并为人体上、下、左、右交汇之中心,温灸神阙穴合引气归元四穴能补益气血生化之源,加强经络输送气血,改善机体的血液循环,增强了新陈代谢,有利于慢性盆腔炎的局部炎症吸收消散,加速修复和愈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