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双膝关节扭伤

双膝关节扭伤

时间:2023-04-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患者双膝关节疼痛伴活动不利8个月余。 膝关节扭伤是临床常见、多发的膝关节损伤。临床多表现为膝关节肿胀疼痛,屈伸不利。此案患者为中年女性,患者8个月余前因跌仆扭伤致膝关节局部气血运行受阻,经脉不通,不通则痛。

【验案】

华某,女,46岁,2013年1月3日初诊。

患者双膝关节疼痛伴活动不利8个月余。患者8个月余前骑车不慎摔倒,双膝着地,当时双膝稍感疼痛,未予重视,次日双膝肿痛明显,不能伸直行走,至某中医院就诊,摄双膝X线片无殊,诊断为“双膝内侧韧带损伤”,予双膝石膏固定,服用中成药。石膏固定期间照常上班、行走,21天后石膏拆除,双膝仍疼痛,曾先后针灸、中药、封闭针等治疗,症状反复发作。目前双膝疼痛,受凉后明显,热敷、按摩后缓解,行走稍有不利,疼痛加重,右侧明显。专科检查:双膝关节无明显红肿,关节活动尚可,双膝髌骨内下方压痛(+),右“4”字试验(±),左“4”字试验(-),双浮髌试验(-),抽屉试验(-),双下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浅感觉对称存在,腱反射,双巴氏征(-)。舌暗红苔薄,脉弦细。右膝关节MR:①右膝关节半月板及韧带未见明显异常改变。②右膝关节腔及髌上囊少量积液。

中医诊断:伤筋(气滞血瘀)。西医诊断:双膝关节扭伤。

治则: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处方:阿是穴、血海、梁丘、阳陵泉、阴陵泉。选用优质纯艾绒,制作状如半麦粒的圆锥形艾炷,先在阿是穴上涂抹少量湿润烧伤膏,然后将艾炷置于阿是穴上,以线香点燃,分散患者注意力,待艾炷燃尽后或患者感灼痛难忍时迅速用镊子将艾炷取下,每穴灸35壮,每周2次,10次为1个疗程。同时配合针刺血海、梁丘、阳陵泉、阴陵泉,留针30分钟。

患者经1次治疗后即感膝关节疼痛症状有所缓解,治疗1个疗程后疼痛明显改善,能自行行走。

【按语】 膝关节扭伤是临床常见、多发的膝关节损伤。膝关节扭伤是指膝关节的软组织损伤,如肌肉、肌腱、韧带、血管等扭伤,而无骨折、脱臼、皮肉破损的证候,多由剧烈运动或持重过度、跌仆、牵拉以及过度扭转,使受外力的关节超越正常活动范围而引起的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临床多表现为膝关节肿胀疼痛,屈伸不利。疼痛是由于肌肉、肌腱的附着点与滑膜、筋膜、关节囊、韧带等组织发生纤维化出现瘢痕,使神经、血管受压,新陈代谢改变,刺激局部神经所致。日久瘢痕机化、粘连、变性、萎缩而引起功能障碍。

本病属中医学“伤筋”范畴。多由于过度负重、剧烈运动、跌仆、牵拉及过度扭转等原因,引起关节筋脉损伤,气血瘀滞局部,“不通则痛”而出现关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

此案患者为中年女性,患者8个月余前因跌仆扭伤致膝关节局部气血运行受阻,经脉不通,不通则痛。后因失治误治,使病程迁延,加之未能及时休息、有效制动造成慢性积劳成伤,风寒湿邪乘虚侵袭,以致伤处气血滞涩,血不荣筋,故患处喜暖喜按,疼痛迁延难愈。舌暗红,苔薄,脉弦细,均为气滞血瘀之象。

麦粒灸是直接灸的其中一种特殊形式,即利用艾绒制成如半麦粒大小的艾灶,在体表穴位上烧灼,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艾叶的药物作用,起到温通发散,调理气血,透达经络,扶正祛邪的作用,作用温和深透,具有针刺所没有的优势。《神灸经论》有言:“灸者温暖经络,宣通气血,使逆者顺,滞者得行。”麦粒灸热力深透、刺激量大、作用时间长,患者疼痛难忍时即取下艾炷,不留瘢痕。伤筋的压痛点即是病邪之所在,将麦粒灸施于阿是穴上,起到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