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性鼻炎(rhinitis sicca)是以鼻分泌物减少,鼻腔黏膜干燥充血、退变,表面附着有干痂,常伴有鼻出血及鼻腔干燥感觉为特点的鼻腔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
中医称本病为“鼻燥”。
(一)西医
【诊断要点】
1.病史 可有慢性鼻病、鼻特殊传染病史,或有害粉尘、气体长期刺激史。
2.症状 鼻内干燥感,刺痒、异物感,易鼻出血,鼻塞。
3.体征 鼻腔黏膜干燥、充血,分泌物少而黏稠,并可见到少量痂皮黏附于鼻腔前部黏膜表面,但无臭味;鼻中隔黏膜上皮可有糜烂,重者可出现黏膜溃疡甚至鼻中隔穿孔。
【治疗原则】 干燥性鼻炎的治疗,总体原则在于去除病因,增强营养,促进康复。
1.一般治疗 改善工作与生活环境,增加空气湿度,通风排尘等措施,同时做好鼻腔防护工作,戒除烟酒和挖鼻等不良生活习惯。
2.药物治疗 包括全身及局部治疗,全身治疗主要涉及调整营养,补充维生素,改善全身一般状况,治疗其他器官和系统的慢性疾病等。局部治疗主要是恢复和保持鼻腔黏膜的湿润,纠正黏膜微环境障碍,促进纤毛上皮功能的恢复。
【治疗方案】
1.全身治疗
(1)补充维生素:维生素A有助于上皮完整性的恢复,剂量为5 000U,1次/d;维生素B2能促进上皮细胞的正常新陈代谢,剂量为10mg,3次/d。还可口服维生素E和维生素C。三磷腺苷是细胞代谢激动药,可以促进病变细胞的新陈代谢,改善组织、血管、腺体的缺氧状况,辅助柱状上皮细胞纤毛运动能力的恢复,常用剂量为40mg,3次/d。
(2)强力稀化黏素:强力稀化黏素的主要成分为桃金娘油,有稀释黏液、促进分泌、刺激黏膜柱状上皮细胞纤毛运动功能的作用,常用剂量为0.3g(桃金娘油)/次,口服,2次/d。
2.鼻腔局部治疗
(1)鼻腔润滑剂的应用:应用复方薄荷油滴鼻剂、液状石蜡、稀释甘油、清鱼肝油等油性制剂,鼻腔内滴入,或涂布于鼻腔黏膜表面,3次/d,可以湿润鼻腔,缓解干燥、疼痛等不适症状。
(2)鼻腔灌洗疗法:用温热生理盐水,1%~3%碳酸氢钠溶液,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1∶5 000高锰酸钾溶液灌洗鼻腔,可以清除鼻腔分泌物及痂皮,并可保持鼻腔黏膜的湿润状态。上述鼻腔灌洗液中,可以根据情况任选一种,可由患者自行冲洗,1~2次/d。若配合专用的鼻腔冲洗器进行操作,则更为方便。
3.合并症治疗
(1)鼻出血:干燥性鼻炎时,由于鼻腔黏膜干燥、变薄,毛细血管扩张变脆,当挖鼻、擤鼻、咳嗽或打喷嚏时,可以引发鼻出血。此类鼻出血一般都较轻微;如伴有鼻中隔溃疡或穿孔,则出血量可稍多。在治疗上,应注意尽量避免或缩短鼻腔内减充血剂应用的时间,可使用金霉素或红霉素软膏涂抹黏膜损伤处。如出现黏膜糜烂,毛细血管渗血,可用硝酸银或50%三氯醋酸局部烧灼止血。若出血量多而需行鼻腔填塞止血时,应选择质地较软且止血效果确切的材料,如纤维蛋白止血材料、藻酸钙纤维等,若用凡士林纱条填塞,应尽量缩短留置时间。同时,鼻腔内操作的动作切忌粗暴。
(2)感染:在干燥性鼻炎患者,因挖鼻等不良习惯的缘故,容易出现鼻前庭炎或鼻疖等局部感染,常见致病菌为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链球菌等。治疗时,除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外,还可局部涂抹抗生素软膏,早期行红外线照射等理疗措施,可以有效促进炎症消退。
(二)中医
【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因与燥邪、阴虚、气虚等有关。病机主要是津伤而鼻窍失养。
1.燥邪伤鼻 气候干寒或燥热,环境多尘,耗伤肺津,鼻窍失于濡养。或阴虚肺燥,久病失养,肺肾阴液亏虚,虚火上炎,灼伤肺津,鼻窍失于濡养。
2.气虚鼻窍失养 禀赋不足,脾气虚弱;或饮食伤及脾胃,运化失调,精气无以上输,鼻窍肌膜失养。
3.郁热熏鼻 恣食烟酒、辛辣炙煿之品,致脏腑积热,郁热邪气循经上干,鼻受熏蒸,损伤津液,致鼻窍干燥。
【辨证论治】
1.燥邪伤鼻证
(1)主症:鼻内干燥、灼热,有时擤鼻带血;鼻黏膜干燥少津,下鼻甲前端常有少许结痂,鼻中隔前下方干红,或有少许结痂;或伴咽痒干咳,时欲少饮;舌质偏红,少苔,脉细略数。
(2)治法:清燥宣肺,养阴生津。
(3)处方: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组成:冬桑叶10g,人参10g,石膏20g,麻仁10g,麦冬12g,阿胶10g,杏仁10g,枇杷叶15g,甘草5g。加减:干燥甚者,加玄参12g,生地黄12g,以滋阴养液;鼻衄者,加白茅根20g,大黄10g,以凉血止血;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10g,郁李仁10g,以润肠通便。
2.阴虚鼻窍失濡证
(1)主症:鼻内有干燥、刺痒、灼热感,时有小量鼻衄。鼻黏膜干燥,或见鼻中隔双侧红干,有少许干痂;或口燥咽干,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2)治法:滋补肺肾,润燥养阴。
(3)处方:百合固金汤(《医方集解》)。组成:生地黄12g,熟地黄15g,麦冬12g,百合12g,白芍12g,归尾10g,川贝母10g,玄参12g,桔梗5g,甘草5g。加减:鼻衄者,加侧柏叶12g,茜草根12g。
3.气虚鼻窍失养证
(1)主症:鼻内干痒不适,异物感,灼热感,容易鼻衄;鼻黏膜色淡少津,鼻中隔前下方干燥、糜烂、结痂;或伴倦怠乏力,面色不华,纳差食少;舌质偏淡,苔薄,脉缓弱无力。
(2)治法:健脾益气,升清润燥。
(3)处方:补中益气汤(《脾胃论》)。组成:黄芪20g,党参15g,炙甘草5g,白术10g,当归12g,陈皮5g,升麻5g,柴胡5g。加减:酌加玄参12g,百合12g,以养阴生津;食少纳差者,加麦芽12g,山楂10g,以健脾开胃;舌苔黄者,加酒炒知母10g,酒炒黄柏10g,以清下焦之热。
4.肺胃郁热熏鼻证
(1)主症:鼻内干燥不适,鼻息气热,容易鼻衄;鼻黏膜干红,鼻中隔前下方少许结痂、糜烂;或伴咽干欲饮,口微渴,小便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有力。
(2)治法:清肺胃热,生津润燥。
(3)处方:加味升葛汤(《医学见能》)。组成:升麻5g,葛根12g,白芍10g,甘草5g,黄芩10g,金银花12g,连翘10g,生地黄10g,天花粉12g,白芷10g,杏仁10g,枳壳5g,芒硝(冲服)10g。加减:便秘者,加芒硝10g;口苦咽干者,加龙胆草10g。
【中成药处方】 养阴清肺丸(糖浆,口服液):具有益气润燥,滋液生津,柔润鼻腔黏膜的功效。丸剂,9g/次,2次/d;糖浆20ml/次,2次/d;口服液10~20ml/次,2次/d。
(三)中西医结合
【思路】 干燥性鼻炎的处理,应根据病因及病变特点,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在去除病因的基础上,积极治疗全身相关性疾病,使用温和的滴鼻剂或鼻腔护理液,同时结合中医中药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中医治疗包括辨证论治调理全身情况和鼻腔局部应用中药制剂治疗。
(四)注意事项
干燥性鼻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鼻炎,其病理变化主要是鼻腔黏膜干燥变薄,部分上皮细胞纤毛脱落消失,分泌腺退化萎缩,日久可发展为萎缩性鼻炎,因此需要予以积极治疗。宜采取局部和全身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如出现鼻塞症状,应尽量避免使用鼻内用减充血剂,以防加重病情。局部以鼻腔灌洗和鼻腔润滑剂治疗为主,通过灌洗以达到清除鼻腔分泌物及痂皮的目的,并可保持鼻腔黏膜湿润;应用鼻腔润滑剂治疗可促进血管扩张,改善鼻黏膜血液循环。全身治疗方面,主要是补充维生素,改善营养,促进组织细胞新陈代谢和纤毛上皮细胞的再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