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急性淋巴结炎常继发于口腔、咽喉、颌面部的化脓性感染病灶,由化脓性细菌沿淋巴管侵入所属区域的淋巴结引起。起病急,多伴有发热,有红、肿、热、痛的特征。早期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和略有压痛,可推动;后期则多个淋巴结粘连成硬块,不易推动,表面皮肤红肿,压痛明显。后期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本病属于中医痈的范畴,称属“颈痈”。
(一)西医
【诊断要点】
1.病史 可能有患病颈淋巴结引流区域组织的感染病灶存在。
2.症状 急发颈部淋巴结肿痛。
3.体征 扪及病变淋巴结肿大,压痛较明显,但活动度尚可。多为单个淋巴结肿大。
4.检查 急性感染症状明显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能升高。颈部彩色B超检查可以发现淋巴结肿大。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适当休息,配合局部治疗。
2.药物治疗 抗菌消炎治疗为主要疗法。
【治疗方案】
1.支持疗法 局部或全身症状严重者,尤其是存在淋巴结周围炎或有化脓性变化趋势患者,应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和易消化的饮食,注意水与电解质代谢紊乱的防治。
2.全身应用抗生素以控制感染
(1)青霉素G:80万U/次,肌内注射,1次/6~8h,或120万~160万U/次,静脉滴注,4次/d,重症感染者可以达到1 000万~2 000万U/d,分3~4次给药;儿童25万U/(kg·d)。由于青霉素类为繁殖期杀菌药,半衰期短,排泄快,故应间歇给药,每日总量应分3~4次给药,至少也要分2~3次给药。应注意过敏反应。或用耐β-内酰胺酶类青霉素,如苯唑西林,成年人及体重>40kg的儿童0.5~1.0g/次,1次/4~6h,体重<40kg的儿童50~100mg/d,分4次服用;肌内注射剂量为成年人3.0~6.0g/ d,分3~4次给药;静脉注射剂量为成年人6.0~8.0g/d,分3~4次给药。或氯唑西林钠,成年人及体重>20kg的儿童0.5~ 1.0g/次,4次/d,体重<20kg的儿童50~100mg/d,分4次服用;肌内注射剂量为成年人0.5~1.0g/次,3~4次/d。或青霉素加克拉维酸钾制剂,如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375~750mg/次, 3~4次/d;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体重>60kg者,3.2g(1瓶)/ 4h,体重<60kg者,200~300mg/(kg·d),分4~6次给药,配成10~100mg浓度,静脉滴注。
(2)头孢类:可以选用头孢拉定,0.25~0.5g/次,口服,4次/ d;儿童6.25~12.5mg/(kg·d),分4次给药。或头孢唑林, 0.5~1.0g/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3~4次/d;1月龄以上婴儿及儿童25~100mg/(kg·d),分3~4次给药。头孢丙烯,13岁以上及成年人0.5g/次,口服,1~2次/d;儿童(2~12岁)7.5mg/ kg,口服,1次/12h;感染严重者,15mg/kg,1次/12h。或头孢曲松,1.0~2.0g/次,静脉滴注,疗程1周以上,每日总剂量不超过4g;儿童用量为成年人剂量的1/2。
(3)大环内酯类:如琥乙红霉素,1.6g/d,分2~4次服用;儿童7~12.5mg/(kg·次),4次/d,或15~25mg/(kg·次),2次/ d;严重感染时每日量可加倍,分4次口服。阿奇霉素,0.5g/d,顿服,疗程3天;小儿体重15kg以下,年龄1~3岁,单次口服100mg/d,连续服用3天;15~25kg,年龄3~8岁,单次口服200mg/d,连续服用3d;26~35kg,年龄9~12岁,单次口服300mg/d,连续服用3天;36~45kg,年龄13~15岁,单次口服400mg/d,连续服用3天。克拉霉素,500mg/次,2次/d;6个月以上小儿7.5mg/(kg·次),2次/d;或体重8~11kg者,62.5mg/次,2次/d;12~19kg者,125.0mg/次,2次/d;20~29kg者, 187.5mg/次,2次/d;30~40kg者,250.0mg/次,2次/d。
(4)奎诺酮类:如氧氟沙星,200~800mg/d,分1~3次服用;或0.1~0.2g/次,静脉滴注,2次/d,重症者可用至0.6g/d。盐酸洛美沙星,一般感染者,100~200mg/次,口服,2~3次/d,或400mg/次,1次/d;或200mg/d,静脉滴注,2次/d。18岁以下患者忌用。
3.局部治疗
(1)急性颈淋巴结炎尚未化脓破溃时,可50%硫酸镁溶液浸透无菌纱布,加温至37~40℃进行局部湿热敷,0.5h/次,2~4次/d,能加速炎症的消散。
(2)如果局部红肿范围较大并已破溃溢脓,或经过抗菌消炎治疗而病变仍继续向周围扩展,或全身症状较严重者,宜及时行切开引流或扩创引流。注意局部引流条的合理置放。
4.西医特殊用药方案 主要针对各原发病灶的特殊治疗,如急慢性扁桃体炎合理治疗,牙源性感染的处理等。这类治疗一定要彻底,以免颈淋巴结炎再犯。
(二)中医
【病因病机】 本病急性期为热毒蕴蒸,气血壅滞而出现的外疡性疾病。在其后期,则系余毒凝滞,气阴耗伤。因本病多为它处蕴积热毒传变而来,需要积极辨证求因,根除原发病灶,以免再患。
【辨证论治】
1.热毒侵袭颈项证
(1)主症:患处皮肉肿胀,疼痛渐剧,质地坚硬,活动度好,触痛较明显,甚或皮色暗红;或有恶寒发热,头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2)治法:清热解毒,散痈消肿。
(3)处方:仙方活命饮(《医宗金鉴》)。组成:金银花15g,赤芍12g,当归尾12g,乳香10g,没药10g,天花粉12g,浙贝母12g,防风10g,白芷10g,陈皮5g,穿山甲(代)10g,皂角刺12g,甘草5g。加减:肿痛甚者,可以加用野菊花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2g。
2.余毒凝滞颈项证
(1)主症:发热已退,局部红肿逐渐消退,疼痛减轻,或已溃破之疮口脓液未尽,疮周略有红肿;舌淡红,苔薄黄,脉缓。
(2)治法:养阴扶正,兼清余毒。
(3)处方:托里消毒散(《医宗金鉴》)。组成:黄芪15g,皂角刺12g,金银花15g,桔梗5g,白芷10g,川芎5g,当归12g,白芍12g,白术10g,茯苓12g,人参10g,甘草5g。加减:余毒尚盛者,加野菊花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2g;溢脓清稀者,加天花粉12g,薏苡仁15g。
【中成药处方】
1.万应胶囊 3粒/次,口服,3次/d。
2.牛黄上清丸 1丸/次,口服,2次/d。
【其他用药方案】 主要是中医外治法的应用。
1.初期 宜箍围消肿,用千捶膏敷贴,外盖金黄膏或玉露膏。
2.成脓期 切开排脓。
3.溃后期 用八二丹掺入疮口内,外敷太乙膏,或插入其药线,以提脓祛腐;脓尽后改用生肌散换药。
(三)中西医结合
【思路】 由于急性颈淋巴结炎多为继发性感染,因而原发病治疗尤为重要。急性颈淋巴结炎局部则可进行热敷或中药外敷,表现全身症状时须加强抗生素的应用,一旦形成脓肿,应进行切开引流。
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强调虚实辨证,攻补兼施。实证治疗以解毒散痈,虚证以扶正排脓解毒为大法。通过中药内服与外敷,可以促进局部肿块的消散吸收,加速病变愈合。
(四)注意事项
急性颈淋巴结炎的治疗一般都比较简单,只要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抗菌消炎治疗,配合适当的外治方法,都能够很快痊愈。主要问题在于原发病灶的积极处理,以免急性颈淋巴结炎的反复发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