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郑某,女,6岁。因其所在城市有笔者治疗成功的肿瘤病患者,于是孩子母亲要求中医药治疗。经过3年的不断调理,病情逐渐康复。笔者首先从思想上树立没有治不好的病的信心,正如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提到“言病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2000年,在青岛组织的全国肿瘤康复患者座谈会,孩子与父母一同前往,并赠送锦旗一面,与笔者合影留念。此患者再次证实,西医的终点,有可能是中医的起点。
郑某,女,6岁。1996年在当地医院诊为恶性淋巴瘤,经各种方法治疗失败,医师告知其父母已经不能治疗,劝其回家。因其所在城市有笔者治疗成功的肿瘤病患者,于是孩子母亲要求中医药治疗。当时孩子症见面容消瘦,饮食欠佳,精神不振,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热,盗汗,舌质红苔少,脉细弱,辨证为气阴两虚,痰热内蕴。予益气养阴,增强自身免疫力;化痰清热,控制病情的发展。经过3年的不断调理,病情逐渐康复。
大多数患者治病心切,提到多长时间见效,多长时间治愈,而这位母亲对笔者讲:我们知道孩子的病不可能治好,但这样突然故去,让我们从感情上确实难以接受,请给我们治疗一段时间,哪怕延长几个月的生命,我们也容易接受一些。她一边说一边在流泪,我一边听一边在心痛。世界上哪有比母亲更伟大的!她能舍得自己的孩子走吗?医师的责任有多大?有比拯救人的生命更伟大的吗?
笔者首先从思想上树立没有治不好的病的信心,正如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提到“言病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就这样下定决心,反复拟定治疗方案,孩子的病情渐渐有了起色,经过3年的治疗逐渐康复。2000年,在青岛组织的全国肿瘤康复患者座谈会,孩子与父母一同前往,并赠送锦旗一面,与笔者合影留念。此患者再次证实,西医的终点,有可能是中医的起点。这里有一点启示,就是做医师要有一个“敢”字,要大胆地敢于面对,又要细心准确动态地辨证拟方,达到“胆大心细、智圆行方”的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