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肿瘤患者常见症状应如何辨别与治疗

肿瘤患者常见症状应如何辨别与治疗

时间:2023-04-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肿瘤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症状和不适。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能了解这些常见症状,掌握简单的治疗方法,对癌症患者的康复,肯定会有很大的帮助。昏睡常见于大脑疾病或重度的感染或者中毒。通过滋补人体的阴液,达到阴阳平衡的治疗效果。怕热说明体内阴气或阴液减少,治疗同上述的盗汗,代表方为六味地黄丸。生姜是很好的止呕药,被称为“止呕圣药”,尤其适合胃寒呕吐的患者。

肿瘤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症状和不适。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能了解这些常见症状,掌握简单的治疗方法,对癌症患者的康复,肯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贫血表现为面色萎黄,口唇和四肢苍白,可以用补血的药物如当归、阿胶、龙眼肉、大枣等来治疗,代表方有四物汤。血是怎么化生的?《黄帝内经》说得很清楚,“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中焦就是脾胃,通过对体内食物营养的吸收,转化成血,故很多贫血患者是因为消化功能不良或营养吸收障碍所致。西医认为贫血是血红蛋白或红细胞低于正常值,可以分为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一般来说,贫血的人两者都会下降,但是下降的程度不同,临床可以据此来判断贫血的类型。

乏力是感觉身上没有力气,不爱运动,说明是气虚,可以用补气的中药如黄芪、党参、山药等来治疗,代表方有四君子汤。一般贫血都会伴有乏力的感觉,因为贫血的患者氧气供给不足,人体缺氧,容易没有力气。很多人认为血虚补血,气虚补气,其实不是这么简单。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人体内的气既能推动体内血液的运行,又能化生血液,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如名方当归补血汤,重用黄芪达30~60g,配上当归5~10g,通过补气而生血,这就是中医的精妙所在。

失眠是夜晚难以入眠,或睡觉不实,易醒,半夜醒后再也不能入睡,严重者彻夜难眠。最早记载治疗失眠的方法是《黄帝内经》的半夏秫米汤。一般胃不好的人睡眠质量不会太好,如吃多了不消化,或是慢性胃炎,胃部隐痛不适都会引起睡眠质量的下降。这就是中医所说的“胃不和则卧不安”,可以用半夏秫米汤来治疗。秫米就是粟米,也叫小米,用药时可以加党参、白术、陈皮等来健脾和胃。失眠分虚证和实证,虚证可以用酸枣仁、柏子仁等养心安神,如《伤寒论》说:“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还可以加上滋阴养血的药物,因为人卧则血归于肝。就是说人活动一天后,累了想睡觉的时候,人体内的血也活动了一天,同样也累了,也需要休息,它休息的地方就是肝,所以肝血虚的人通常会失眠。实证要考虑是火还是痰,如果是火,一般用黄连、朱砂等清心火来安神,代表方子有朱砂安神丸;如果效果不好,可能是肝火,肝阳上亢,这时就要用磁石、生龙骨、生牡蛎来潜阳安神;如果是痰,一般是热痰蕴于胆腑,代表方是温胆汤。

嗜睡就是总爱睡觉,想睡觉,感觉头晕头沉,尤其是饭后表现明显。嗜睡一般认为是脾气虚弱兼有痰湿之邪。脾气虚的人感觉乏力,困倦,没有精神,无精打采。脾虚不能运化体内的水湿,水湿之邪反过来阻遏脾,困住脾的运化功能,就这样形成恶性循环。治疗时可以用党参、云苓、白术等健脾益气,苍术、陈皮等药物燥湿健脾,代表方如四君子汤和平胃散等。五脏六腑都有自己的个性,例如脾,中医说“脾喜燥恶湿”,意思是脾喜欢干燥而讨厌湿润,这就是它的“脾气”。西医认为嗜睡是意识障碍的一种轻度表现,表现容易入睡,被唤醒后神智清楚,但是在没有刺激的情况下,一会就又睡过去。再严重就是昏睡,接近不省人事的状态,不容易被唤醒,即使强刺激下被唤醒,马上又睡过去。昏睡常见于大脑疾病或重度的感染或者中毒。

盗汗是睡觉时出汗,睡醒之后不再出汗,一般感觉醒来后一身汗,严重者会让汗湿透了床单和枕巾。盗汗大多是阴虚,就是体内的水分或是其他的液态物质缺乏了,可以用熟地黄、山萸肉、山药等药物来滋阴。通过滋补人体的阴液,达到阴阳平衡的治疗效果。最常用的方子是六味地黄丸。

怕冷和怕热容易明白,怕冷是对冷的天气很敏感,尤其是到冬天的时候感觉手脚发凉,别人穿毛衣就可以,怕冷的人得穿棉袄或羽绒服,怕冷严重的人夏天也要穿厚衣服。怕冷说明体内阳气不足,阳气就像是体内的一个火炉,火炉的火如果不足,人体就会感到寒冷。为什么女士比男士更怕冷?因为女士属阴,男士属阳,女士就是水,男士就是火。这时可以用附子、干姜、肉桂等温阳的药物来补充人体的阳气。具体的方子很多,最常用的是金匮肾气丸。怕热就是对热的天气敏感,想过冬天不想过夏天,天热了就感觉浑身燥热难受,手心脚心发热出汗等。怕热说明体内阴气或阴液减少,治疗同上述的盗汗,代表方为六味地黄丸。

自汗就是白天轻微活动或不活动时出汗,和盗汗不同,自汗一般表示气虚,常常伴有乏力,需要补气,代表方是四君子汤。另外很多中药有止汗的作用,如浮小麦、麻黄根、糯稻根、生牡蛎等。如果自汗盗汗都有,并且很严重,说明是气阴两虚,要用当归六黄汤。

恶心就是感觉胃不舒服,胃里的东西想要吐出来,一般是呕吐的前兆。呕吐就是通过胃的强烈收缩,把胃里的东西吐出来,有时严重的可以吐出小肠里的东西。吐的同时还伴随一种呕吐的声音,如果吐不出东西叫做干呕。无论恶心还是呕吐,都是胃气上逆,人的胃气本来是向下走,引导着胃中的食物下走小肠,胃气如果向上走,就属于异常状态,可以用生姜来治疗恶心、呕吐。生姜是很好的止呕药,被称为“止呕圣药”,尤其适合胃寒呕吐的患者。如果是胃热呕吐,就要用芦根、竹茹等;如果是胃中有痰,可以用半夏、陈皮来止呕。妊娠呕吐为晨起后呕吐,一般不严重。如果呕吐呈喷射状,来得快,恶心的感觉比较轻,伴有剧烈头痛,是脑出血、脑栓塞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这个时候最好马上去医院检查确诊。

口干就是感觉口中干燥,不同于口渴。口渴是想要喝水,口干不一定想喝水,叫做口干不欲饮,如湿热、瘀血等阻遏了阳气的宣散,使体内水分不能上达咽喉,导致口干,但是体内并不缺水,所以不想喝水。口干欲饮说明体内有热,当用清热生津药,如芦根、白茅根、天花粉、地骨皮、石膏、知母等,常用方子有白虎汤。西瓜是清热生津的最佳食品,誉为天然白虎汤,有很好的清热生津的作用。西瓜皮也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叫西瓜翠衣,清热养阴,生津止渴作用很好。

口苦是感觉口中发苦,一般是心火或肝胆之火上炎所致。心火上炎常伴有口舌生疮,小便短赤,这时就要清心火,方用导赤散;肝胆火盛常伴有头晕头痛,面赤易怒,胁肋胀痛。这时要根据火的大小,用丹栀逍遥散或龙胆泻肝汤来泻肝火,其中中成药龙胆泻肝丸属寒凉药,不适合长期服用。

口臭是口中出气臭秽,严重者一张嘴别人就能闻到。口臭一般是胃热所致,伴有口渴便秘、牙龈肿痛等,常用中药有石膏、生地黄、牡丹皮、栀子、黄连等,代表方清胃散。有一个小方治疗口臭效果较好,用芦根50g煎水,加冰糖少许服用。还有一种口臭是因为饮食不消化,在胃中积攒,结果化热,从口中散发出臭味,这时要用健脾消食的药物来治疗,如山楂、神曲、莱菔子,代表方保和丸。

心慌中医称为心悸,是感觉心脏跳动不安,严重者感觉心脏快要跳出来。如果是外界原因如惊吓等引起的心慌,休息后减轻叫做惊悸,病情较轻;如果总是感觉心慌心悸,叫做怔忡,比较严重。心慌有虚有实,复杂难辨。实证多因瘀血、痰饮所致,心血瘀阻,感觉心脏刺痛,夜间加重,可以丹参饮和失笑散。痰饮所致心慌比较常见,因为心主火,水能克火,治疗应该温化痰饮,方用苓桂术甘汤。虚证多因心气、血、阴、阳亏虚所致,临床应当详辨。

烦躁是心中感觉烦热,懊恼,和体内有热邪有关,有虚有实。虚证多是阴虚火旺,应该滋阴降火,可用知母、黄柏等;实证多是火热亢盛,应该清热泻火,可用栀子、黄连等。

出血是一个范围很广的病症,有脑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出血、胃肠道出血、尿血、便血等。原因一般有三点:一是血热。体内热邪加速血液运行,血流加速,就有可能冲破血管,引起出血,治疗当清热凉血,常用药物有牡丹皮、茜草、小蓟等,代表方有小蓟饮子、四生丸等;二是气虚不能摄血。血液在血管内正常的流通是因为有气的统摄,如果气虚不能统摄血液,血液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随意地流动,引起出血,治疗应补气摄血,代表方归脾汤;三是瘀血。瘀血阻络,血液流通不畅,心脏还在不停地收缩加压,结果血液就会冲破血管,造成出血,应该化瘀止血,中药有三七、茜草、蒲黄、五灵脂等,代表方有失笑散等。紫斑是皮肤出血,小的叫做瘀点,大点的叫做紫癜,再大叫做瘀斑。

浮肿是局部水肿或整个身体水肿,用手指按压会出现凹陷。风邪可以引起水肿,一般多是眼睑或面部皮肤突然先肿,伴有外感的症状,有风寒和风热的区别,治疗多是疏风散寒和疏散风热。阳虚也可引起水肿,多下半身水肿,治疗当温脾肾之阳,中药有附子、干姜、白术、肉豆蔻、桂枝等,代表方有真武汤和实脾饮。水肿和肺、脾、肾关系最为密切,治疗腰以上肿,从肺论治,当发汗,腰以下肿,从脾肾论治,当利小便。

头痛很常见,就是头部疼痛,是脑瘤患者或脑转移患者常见的症状,多为外感和内伤。外感就是风、寒、湿邪气侵袭,引起头痛,病情轻,病程短;内伤头痛多因气血不足、肝阳上亢、瘀血阻窍、痰浊上泛等,所以头痛辨证较为复杂。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人体的阳经都按照一定的循行路线上走头部,临床可以根据头痛的部位在药方中加入引经药,这些引经药相当于引路人,引领其他的药物走这条路,别走错了或走偏了。头痛的部位如果在头枕部和项背部,这是太阳经走的路线,就用专走太阳经的药物如羌活、独活;如果头顶部位疼痛,这是厥阴经走的路线,就要用藁本、苍耳子来引路;如果头痛部位是前额及眼眶,是阳明经走的路线,就要用葛根和白芷引路;如果是头两侧痛,是少阳经的路线,就要用柴胡、黄芩来引路。另外还有偏头痛,就是一侧的局部头痛,比较顽固,多为肝阳上亢或瘀血阻窍所致。

头晕是看东西感觉昏花,旋转,严重的患者睁开眼就感觉天旋地转,又叫眩晕。无虚不作眩,气血不足,大脑营养缺乏;无风不作眩,肝阳上扰,肝风上扰,伴有烦躁,容易生气发火,生气的时候头晕加重;无痰不做眩,风痰上扰,阻塞脑窍。有的人乘车或坐船时感觉头晕呕吐,这是晕动证,是内耳迷路受到机械性刺激,引起前庭功能紊乱。乘车之前用伤湿止痛膏外贴肚脐有很好的预防晕车的效果。

眼涩是指眼睛干燥少津。肝开窍于目,眼涩一般是因肝阴肝血不足,不能上荣于目所致,治疗当补肝阴肝血,可用当归、白芍、山萸肉等,方如补肝汤。肝血少的原因一般是用脑过度,或是看书、电视、电脑太久。“久视伤血”就是这个意思。

眼胀是感觉眼部肿胀作痛,大多因肝气郁滞,肝阳上亢,治疗要疏肝理气,镇肝潜阳,药用柴胡、香附、天麻、羚羊角、石决明等。

脱发是一种疾病,又是许多疾病的一个症状,严重者头发成片或部分脱落,大多是因为气血亏虚,肝肾不足,是血液、肿瘤疾患者化疗后很常见的一种症状。因为化疗的药物损伤人体正气,耗伤人体阴血,这时就要用滋补肝肾的药物来治疗,如枸杞子、黑大豆、黑芝麻、何首乌等。

骨痛是指全身或局部的骨骼疼痛。《黄帝内经》说是骨痹,“风寒湿之邪三气杂致,合而为痹”。骨痹大多与寒湿有关,散寒和祛湿为主要治疗方法,药用附子、干姜、乌头、羌活、独活等。另外肾精不足,脾肾气虚、气滞血瘀等也引起骨骼疼痛。胸骨压痛是白血病常见的一个症状,不能忽视。

耳鸣是感觉耳内有声响,耳聋是耳朵听力减退,听不清楚或听不到外界的声响。一般耳鸣和耳聋并见,耳鸣日久会发展成耳聋。两者主病基本一致,故放在一起来说明。耳鸣和耳聋要分虚实,实证耳鸣声响较大,重者声大如雷鸣,呈持续性,伴有头晕胀痛,多为肝阳上亢,肝火上扰、痰湿上迷耳窍等所致。头面部之痰与风邪为伍,叫做风痰,因为痰是有形阴邪,多在人体的下部出现,治疗这种痰就要用特殊的祛痰药物如天麻、半夏、胆南星、白附子等。虚性耳鸣声响较小,如蝉鸣,时断时现,一般是因肝血不足、肝肾亏虚所致。

胸闷是感觉胸中堵塞、满闷,胸痛是心胸部位疼痛。胸闷可伴胸痛,二者比较,一般是胸闷轻,胸痛重。胸闷是因为胸中之气不能顺畅地流通,胸是肺和心所处的部位,故多从肺和心来考虑。如常见的原因有风寒之邪约束了肺气的宣发肃降,或热邪阻塞胸中,肝气不得舒展,心血不能正常地运行。胸痛的原因很多,有实有虚,即不荣则痛和不通则痛。虚证多见心气不足,或是气阴两虚,不荣则痛,疼痛较轻,多为隐痛,绵绵作痛。实证多见瘀血、痰浊、寒凝、气滞、热壅等,不通则痛,疼痛较剧烈。这些也是人体其他部位疼痛的原因,所以要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闷和胀多是因为气滞,气运行不畅。疼痛如针刺,痛点固定不移,夜间加重,多为瘀血。

腹胀是指腹部胀大,又称为腹满。腹中之气不能正常运行。气不运行的原因很多,如寒凝、湿阻、食积等,这时要理气行气,用药如厚朴、枳壳、草果、木香等,再加对证治疗,如散寒、利湿、消食等。

腹痛是感觉腹部疼痛,腹部范围很广,脐以上为大腹,脐以下为小腹,脐两侧为少腹。腹痛的原因也很多,所有的疼痛都可以归结为两点,不荣则痛和不通则痛。大腹疼痛多见胃部不适,脐周疼痛多因肠道气滞、食积、蛔虫等;小腹疼痛多因膀胱湿热或肾虚寒凝等;少腹疼痛多因肝经病变,如寒凝、气郁等。

肝大和脾大多在超声或体检时发现,如果肿大较甚,患者会感觉到下腹胀满,饭后更明显。在肿瘤患者中常有这种情况。中医叫做腹部肿块,多虚实夹杂,一般是因为气滞血瘀、痰湿凝结,另外中气虚损,不能行血或化痰。治疗要根据病因选药,血瘀者加桃仁、红花、水蛭、莪术、三棱等,痰凝者加海蛤壳、海浮石、瓦楞子等。中成药大黄虫丸和鳖甲煎丸都有活血化瘀的作用,都可以治疗肝、脾肿大,但是前者重在祛瘀血、清瘀热,兼有滋阴润燥之功,体虚的患者可以用;后者重在活血行气、软坚消癥,兼有祛湿化痰,更适宜于瘀血痰湿夹杂的患者。

手心、足心及心窝部发热叫五心烦热,而体温或高或不高,一般是低热,这是阴虚的一个症状,再加上盗汗、潮热、怕热等,就能断定是阴虚,治疗就应养阴,用六味地黄丸。

淋巴结肿大是指体表的淋巴结肿大,部位多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发生在颈部的叫做瘰疬,又叫痰核,就是痰凝结而成核,刚开始时如黄豆大,按之坚硬,推之移动,皮肤的颜色没有变化,日久逐渐增大,治疗应该化痰散结,中药如海藻、昆布、黄药子、浙贝母、生牡蛎等。在急、慢性淋巴系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中常见淋巴结肿大,中成药可用内消瘰疬丸。

厌食又称食欲不振、纳差、纳呆等,指没有食欲,不愿吃饭,严重者见到食物就恶心。病变部位多在脾胃,如脾胃气虚,胃阴亏虚、脾胃虚寒、脾胃湿热、肝气犯胃、食积胃肠等。化疗、放疗后多伴有食欲不振,因为化疗或放疗后伤及人体脾胃之气血,故治疗以健脾和胃、补气养血为主,可用六君子汤。在许多慢性病后期,食欲不振将影响到身体的状态,疾病的康复,所以应该引起重视,可服用资生丸。

饮水时喜欢喝凉水还是热水对判断体内是寒还是热有重要的意义,喜欢喝凉水的人说明体内有热,需要凉东西中和一下,喜欢喝热水的人说明体内有寒,这也是人们夏天吃雪糕、西瓜,冬天喝羊汤吃火锅感觉很舒服的原因。另外喝水多不多对判断寒热也很有帮助,喝水多说明体内有热,因为热邪能耗伤人体内水分,相反喝水少就是体内有寒邪,这也是夏天喝水多,冬天喝水少的原因。

咳嗽是临床常见的症状,《黄帝内经》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所以引起咳嗽的原因很多,中医认为是肺气上逆,有外感,有内伤。外感主要是风寒、风热、燥邪袭肺所致,内伤多是肺虚、脾虚、肝火、痰湿等引起咳嗽,这时可根据咳嗽发作的时间和咳声的轻重来推断病情。如白天咳嗽严重者多为热,为燥,夜晚咳嗽重者多为虚,为痰;声重者为实,声小者为虚。干咳是有咳嗽的声音但没有痰。痰的颜色可以判断寒和热,痰黄为热,痰白为寒,容易咳出者为痰湿,不容易咳出者为燥痰。有一首治疗咳嗽的方子叫做止嗽散,为清代医家程钟龄所创,组成有紫菀、百部、白前、桔梗、陈皮、荆芥、甘草,作用是宣利肺气,疏风止咳,随证加减,效果良好,新咳旧咳用之均有效。流鼻涕多见于感冒或鼻炎患者,一般和肺有关,流黄涕,鼻涕带有血丝说明是肺热,流清涕说明是肺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