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典式原位肝移植病肝切除血管显露

经典式原位肝移植病肝切除血管显露

时间:2023-04-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接近肝后下腔静脉处,分离出右肾上腺静脉,予以结扎后切断。在严重肝门静脉高压病人或下腔静脉难以显露时,没有必要完全游离肝后腔静脉,以免发生腹膜后大出血。切除病肝时应紧靠肝后下腔静脉背侧,可减小肝床创面与减少出血。

【手术步骤】

1.体位 病人仰卧位,双上肢外展,显露左腋静脉与左大隐静脉,以备静脉转流。

2.切口 双肋缘下切口,正中向剑突延伸。切口右侧至腋中线,左侧至腹直肌外缘,距肋缘4~6cm,大量腹水者切口应更低,以免腹水消退后切口回缩至肋缘以上。切口正中向上至剑突,必要时切除剑突(图5-8)。切口各层妥善止血,并将腹膜与皮肤间断缝合多针以缩小创面,减少渗血。

3.显露 安置上腹部框架拉钩,充分显露手术野(图5-9)。应特别注意使第2肝门与右肝区域能充分显露,以方便肝上下腔静脉的显露和重建以及肝后腔静脉区域的解剖操作。

图5-8 病肝切除切口

图5-9 框架拉钩显露

4.腹部探查 特别是对肝恶性肿瘤接受肝移植的患者,应仔细检查有无肝外转移灶,肝门静脉与腔静脉有无癌栓等。对伴明显脾大、脾功能亢进有指征行脾切除的患者,宜先行脾切除术,这也有助于改善凝血功能,方便病肝切除。

5.显露肝动脉和肝门静脉 先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左缘解剖游离肝动脉。从肝固有动脉根部一直游离至肝左动脉、肝右动脉分叉部以上。一般不要用钳夹或用线牵引肝动脉(图5-10),不过多分离肝动脉鞘组织,解剖分离开其周围组织后,肝动脉自然会显现出来,这样可最好地保护好肝动脉外膜,尽量保证其不剥脱。如不方便作进一步操作,可在肝固有动脉分出肝右动脉与肝左动脉后分别结扎,于肝侧切断肝右与肝左动脉(图5-11)。通常在肝动脉、胆总管游离完成后,肝门静脉已得到较好游离,多只需切除肝门静脉周围鞘样组织与淋巴结。同样,需向上至肝门静脉分叉部,分别在肝门静脉右干与左干根部套线备结扎与切断,下端分离致胰头附近(图5-12,图5-13)。

图5-10 游离肝左动脉、肝右动脉分叉部

图5-11 分别结扎肝右动脉与肝左动脉

图5-12 游离肝门静脉

图5-13 肝门静脉及其右干与左干显露

6.肝上下腔静脉显露 在肝门静脉高压时肝周往往伴有广泛粘连和丰富的侧支循环,为防止游离肝周韧带时大出血,最好是在游离第1肝门后再进行。用电刀切断肝镰状韧带,进而切断左三角韧带,该韧带往往有侧支血管,故需结扎或缝扎。切断左冠状韧带,向右侧翻开左外叶,结扎切断肝胃韧带,需特别注意此韧带内多有来自胃左动脉的迷走肝左动脉,双重结扎后切断。显露右三角韧带及冠状韧带,电刀切断。向左侧轻轻托起右肝,用电刀切断肝结肠韧带与肝肾韧带。在接近肝后下腔静脉处,分离出右肾上腺静脉,予以结扎后切断。直到游离出肝后下腔静脉右后缘。进而把左叶与尾叶向右侧翻起,用电刀沿肝后下腔静脉左缘纵向切开腹膜返折部,显露出下腔静脉左后缘。然后用示指与直角钳游离出肝上下腔静脉。切开十二指肠外侧腹膜,游离出肝下下腔静脉,该静脉有数支肝短静脉,需仔细分离,逐支结扎。将肝下下腔静脉游离至右肾静脉平面,置阻断带,暂不阻断。注意在游离肝上下腔静脉时,应仔细、耐心、钝性解剖,切勿使用暴力,以免损伤血管。游离肝周韧带时应特别强调在直视下紧贴肝进行解剖。在严重肝门静脉高压病人或下腔静脉难以显露时,没有必要完全游离肝后腔静脉,以免发生腹膜后大出血。此时可简单分离出肝上下腔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以备阻断即可,腔静脉后方可留待肝切除时再予处理(图5-14,图5-15)。

7.病肝切除时肝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处理 无损伤血管阻断钳(萨氏钳)阻断肝下下腔静脉与肝上下腔静脉,注意钳夹时肝置于解剖位置,无损伤血管钳处于水平位。肝下下腔静脉钳不能夹住左、右肾静脉;为防止肝上下腔静脉阻断钳意外滑脱,可钳夹部分膈肌组织,但不得钳住过多膈肌组织避免损伤膈神经。萨氏钳开合处用粗丝线结扎加以固定。离断肝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将肝向上掀起,可使肝面和下腔静脉得以完全游离,钳夹与肝后面相连膈肌及腹膜后的全部侧支血管,最后贴近肝表面离断肝上下腔静脉,后壁宜预留稍长才方便尔后重建。切除病肝时应紧靠肝后下腔静脉背侧,可减小肝床创面与减少出血。

8.肝门静脉、肝上下腔静脉修整 适当修整肝门静脉和肝上、肝下下腔静脉断端,保证肝上下腔静脉通畅,彻底检查下腔静脉壁有无破损与小静脉开口。

图5-14 肝上下腔静脉显露

图5-15 肝下下腔静脉显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