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步骤】
1.体位、切口、显露 同经典式原位肝移植病肝切除。
2.显露肝动脉及肝门静脉 运用经典式原位肝移植病肝切除解剖第1肝门的方法分离肝动脉及肝门静脉。活体肝移植常不需转流,因此暂不切断肝门静脉,待游离好第3肝门与第2肝门后再切断,以免增加无肝期时间。
3.显露肝上下腔静脉与肝下下腔静脉 肝硬化患者肝周韧带里有较多侧支循环形成。因此,多以电刀或电剪切断,出血点进行缝扎止血,一般顺序是左三角韧带、冠状韧带、右三角韧带、肝结肠韧带、肝肾韧带和右肾上腺静脉,接着是左侧的肝胃韧带和腔静脉与腹膜之间的反折,最后游离出肝上下腔静脉与肝下下腔静脉并以血管牵引带套住。
4.解剖第2肝门-肝静脉显露 仔细分离包绕肝右静脉的纤维组织后,从肝上下腔静脉前方分离肝右静脉根部的左侧,用直角钳探通肝右静脉后方,用橡皮带牵引肝右静脉,无损伤血管钳阻断后切断,5-0 Prolene线缝闭两断端。分离左、中肝静脉出肝实质处,至一定长度后用无损伤血管钳阻断其共同开口,以备修剪后扩大共同开口作为受体静脉的吻合口。如果显露右肝静脉有困难,也可先切断左肝静脉;或离断肝门静脉,肝可朝前上方翻起,看清肝静脉与肝后腔静脉的关系后再按步骤阻断与切断肝静脉,从而切除病肝。肝上上腔静脉牵引和阻断见图5-16,肝静脉显露见图5-17。
5.解剖第3肝门-肝后腔静脉显露(图5-18) 这是活体肝移植病肝切除最困难的地方,需要耐心、细致、准确地进行操作。将右肝托起并翻向左侧,首先显露、结扎与切断下腔静脉韧带。下腔静脉韧带是位于腔静脉后连接两侧尾叶组织的桥形纤维组织。处理肝短静脉时因肝短静脉多少不一,多者达数10条,其长度短,管壁薄,极易撕裂,导致腔静脉壁上出血和空气栓塞。因结扎困难,易于滑脱,可用钛夹夹闭两侧断端后切断,病肝切除后再用无损伤缝线缝闭下腔静脉壁上肝短静脉断端。不少病例可遇到肝右后下静脉,宜小心处理。至此,可放回右肝,向右翻起左外叶与尾叶,电刀沿下腔静脉切开尾叶与后腹膜移行部,从下腔静脉前壁游离开尾叶,继续从左侧处理肝短静脉,并向头侧至主要肝静脉。
图5-16 肝上上腔静脉牵引和阻断
图5-17 肝静脉显露
6.病肝切除肝门静脉与肝静脉处理 在上述常规步骤完成后,病肝仅以肝门静脉、肝动脉和肝静脉与机体相连,若这时距修肝完成还仅有15~30min,即可分别切断结扎肝门静脉与肝动脉,并分别用肝静脉钳夹住右、中和左肝静脉后切断(图5-19,图5-20),切除病肝。需要注意的是,与尸体供肝不同,活体部分肝移植供肝所能提供的肝动脉、肝门静脉、肝静脉的长度相对较短,因此保留尽可能长的受体肝动脉、肝门静脉和肝静脉极其重要。受体的左、右肝动脉和肝门静脉需尽可能向第1肝门分离。其中肝门静脉需达肝门静脉左、右分叉处以上,而受体肝动脉的选择则取决于供肝动脉的大小和长度,可以在肝固有动脉分叉处、肝总动脉分出胃十二指肠动脉处及其他。肝中、肝左静脉的切断需紧贴肝进行,以尽可能保留肝静脉长度,以备进一步整形、吻合之用。离断肝门静脉与肝静脉,移除病肝。仔细检查肝床,彻底止血,修整受体肝静脉及其主干,待供肝植入吻合。因病肝切除不够彻底,该术式不适于靠近肝静脉和肝后下腔静脉的肝恶性肿瘤。
图5-18 第3肝门和肝后腔静脉显露
图5-19 分离剪断肝静脉
图5-20 修剪肝静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