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
胸导管起源于腹腔乳糜池,由3段组成:由下向上分别为腹段、胸段、颈段。腹段由来自两下肢、盆部、腹部、肠道淋巴管汇合而成的乳糜池开始至膈肌水平;胸段位于胸部;颈段出胸廓上口开始,呈弓状向前下弯曲注入左静脉角为止。
胸导管颈段行走方向:从第1胸椎水平在食管于锁骨下动脉之间上升,至第6颈椎或第7颈椎水平横过左颈动脉鞘后方,呈弓状向外转向下,最高点高于锁骨1~5cm。胸导管颈段前有颈总动脉、迷走神经、喉返神经、颈内静脉,其后有前斜角肌、甲状颈干、椎动脉、椎静脉。少数病例,胸导管颈段从椎静脉后方通过。
胸导管颈段根数、汇入淋巴干情况以及汇入部结构均有很大的个体差异。胸导管颈段汇入淋巴干由支气管纵隔淋巴干、颈淋巴干、锁骨下淋巴干组成,并非3支,通常会有3~8支,而尤以颈淋巴干为多。还可以观察到来自胸壁淋巴管的汇入。胸导管颈段与右淋巴导管之间也有淋巴管联络。
胸导管颈段汇入部变异较大,多数的胸导管以一单干汇入静脉角,少数分为2~4支汇入。在汇入静脉处,有1对瓣膜,可阻止血液逆流入胸导管。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病例的胸导管回流,同时分别汇入左、右静脉角;少数病例胸导管仅汇入右静脉角。因此,手术前的影像学诊断,有重要价值。
【病理生理】
1.生理 胸导管引流左、右腰干以及肠干的淋巴,又收纳左颈干、左锁骨下干和左支气管纵隔淋巴干的淋巴,是收集全身约3/4区域包括两下肢、盆部、腹部、左半胸壁、左肺、左半心、左上肢和左头颈部的淋巴的最大淋巴管。
2.病理
(1)胸导管颈段原发性结构缺陷、梗阻。
(2)胸导管出口功能性梗阻:由于某些疾病,导致淋巴回流量增大,使得胸导管出口表现为相对的狭窄,例如在肝硬化病例,胸导管的淋巴回流量,可数倍甚至数十倍增加。
3.病理生理
(1)胸导管颈段的回流障碍,随着病程的延长,颈部锁骨上窝区域,支气管纵隔淋巴干、颈淋巴干、锁骨下淋巴干发生乳糜反流,软组织淋巴回流受限导致局部发生淋巴水肿,进而组织增生纤维化。局部的纤维化,进一步加剧了胸导管颈段的回流障碍。
(2)胸导管颈段的回流障碍,导致其所收集区域的淋巴管回流受限,淋巴液淤滞,压力增高,导致原发性或继发性淋巴管破裂,发生不同部位、甚至多部位的乳糜瘘如乳糜腹水、乳糜胸腔积液、外生殖器乳糜瘘等。
【手术适应证】
(1)诊断为乳糜回流障碍性疾病,通过淋巴管影像学诊断明确有颈段胸导管回流受限。
(2)原发性乳糜回流障碍包括乳糜胸腔积液、乳糜腹水、下肢乳糜反流等,影像学胸导管颈段未显影,而临床表现符合淋巴系回流障碍。
(3)原发性乳糜回流障碍包括乳糜胸腔积液、乳糜腹水、下肢乳糜反流等,影像学不能明确有颈段胸导管回流受限,但区域手术治疗,未能解决乳糜反流,或形成乳糜瘘,支持淋巴系回流障碍诊断的病例。
(4)原发性肢体淋巴水肿,临床符合淋巴系回流障碍,影像学诊断有明确颈段胸导管回流受限。
(5)手术后胸腹水诊断淋巴/乳糜瘘,如胆囊切除术后乳糜腹水,通过淋巴管影像学诊断明确有颈段胸导管回流受限。
(6)肝硬化。顽固性肝硬化腹水,诊断为腹腔淋巴/乳糜瘘,符合胸导管功能性梗阻。
(7)淋巴管肌瘤病伴有乳糜胸腔积液、乳糜腹水。
(8)免疫病合并胸、腹腔淋巴/乳糜瘘,考虑淋巴回流量增大引起。
(9)颈部乳糜瘘。如颈部甲状腺癌根治性手术损伤胸导管,淋巴漏量大或持久不愈。
【手术禁忌证】
(1)严重营养障碍。在良好的营养支持后方可手术,如小肠淋巴管扩张症伴严重低蛋白血症。
(2)严重胸腔积液、腹水,心肺功能受限。
(3)淋巴回流受限由于近心部血栓、上腔静脉综合征、心肺功能不全、肺动脉高压等疾病引起。
(4)肾功能不全。
【术前准备】
(1)心功能检查。
(2)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检查。
(3)中心静脉压测定。
(4)颈部血管超声检查。
(5)耳、鼻、咽喉科会诊。
(6)术前6h高脂餐。
(7)术前留置胃管、尿管。
(8)手术显微镜。
(9)显微外科器械和血管外科器械。
【麻醉与体位】
(1)标记颈外静脉走行,注意颈外静脉有无瓣膜,标记瓣膜位置。
(2)全身麻醉。
(3)平卧位,垫高胸背部,置头枕、颈垫,头颈部右旋使颈区充分舒展,手术床调整为左高右低位。
(4)消毒前再次核对颈外静脉位置和标记线。
【手术步骤】
1.切口选择 锁骨上缘上方平行切口,可根据淋巴管造影颈段胸导管走行的形态,决定切口与锁骨的距离。切口长度4~6cm,切口内侧起自胸骨上窝,切口外侧一般不超过术前标记的颈外静脉体表标志线。
2.切口显露 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注意保护颈外静脉;于近锁骨上0.5cm处平行锁骨切断胸锁乳突肌锁骨端,向内部分或全部切断胸锁乳突肌胸骨端;自内向外打开血管前筋膜;自颈内静脉外侧切断二腹肌;切口上下各2针悬挂牵引(包括血管前筋膜至颈阔肌之间各层结构)以充分显露术野。
3.连接、调整手术显微镜和影像工作站 自此以下均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手术显微镜下初步观察判断显露区域颈内静脉的位置,局部有无组织的增厚、纤维化,淋巴结及分布情况,淋巴管扩张的情况,淋巴管是否含有乳糜。局部含有乳糜的淋巴管,表明在颈淋巴干发生了乳糜反流,提示胸导管出口或胸导管颈段梗阻。对于术前诊断原发性病变,或临床诊断淋巴管肌瘤病、免疫病等没有病理诊断依据的病例,局部淋巴结活检,可以轻易完成并有重要价值。
4.解剖颈内静脉 自颈内静脉内侧部分切开颈前肌群,注意勿损伤甲状腺中静脉;自颈内静脉前方分别向上、向下锐性解剖以充分显露颈内静脉前壁;向颈内静脉内外、侧充分游离血管鞘后,用血管带将颈内静脉牵向内上。
5.胸导管颈段探查重建手术 包括胸导管颈段的游离松解、压力测定、瓣膜功能判定、乳糜反流的处理、胸导管成型、静脉流出道的选择和游离、胸导管颈段静脉回流的重建。
6.显露、松解、探查胸导管-颈内静脉结合部 通常胸导管汇入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交角处,此部位通常位于锁骨的后方。因此,须调整手术显微镜,使其镜头斜向下方;患者由于胸导管梗阻,锁骨上窝区域淋巴淤滞,局部往往增生和纤维化;将颈内静脉牵向上方。先沿颈内静脉前壁向下、向外侧解剖并初步判断汇入部;再沿颈内静脉外侧壁向下,剪开血管鞘,逐渐游离至汇入部上缘,注意解剖过程切勿损伤外侧的颈淋巴干和扩张淋巴管、下方区域走行的胸导管和椎静脉;完善解剖汇入部前上方,注意颈淋巴干、支气管纵隔淋巴干的汇入点;从颈内静脉前壁继续向下、向外侧解剖至跨越汇入部前方,松解汇入部下方,注意解剖锁骨下淋巴干和来自胸壁的淋巴管;上下回合游离汇入部后方,注意汇入部往往是一膨大的壶腹样结构,须细致游离,且无损伤。判断汇入部的位置与血管的关系;判断汇入部类型。
7.解剖、松解胸导管颈段 沿汇入部向远心端逆向解剖颈段胸导管是最常用的办法,寻找胸导管主干,然后逆行追踪其行径和颈干、锁骨下干、支气管纵隔干三者汇入情况。一边解剖一边判断,直至颈内静脉内侧胸导管颈段前行部,胸导管较细,管壁很薄,必须轻拉,以免损坏。胸导管水平部最常见由颈内静脉与椎静脉走行的间隙穿过,此部位常有数支颈干汇入,支气管纵隔淋巴干由下向上伴行胸导管并最终汇入;胸导管水平部距颈内静脉与椎静脉夹角越近,越可能受到局部纤维化后的压迫,需彻底松解。
8.判断与选择 在局部充分解剖、松解的基础上,判断胸导管回流状况。
9.处理反流淋巴干 汇入胸导管的淋巴干,通常有3~8条,由于胸导管回流受限,淋巴干出现不同程度的反流,即乳糜反流进入了各个淋巴干,在胸导管手术后通畅的情况下,需克服静脉压、瓣膜的影响,反流现象降低胸导管回流的压力。因此,对于反流严重的淋巴干予以结扎处理。
10.选择、解剖静脉流出道 根据胸导管的口径和瓣膜功能,选择相匹配的静脉。静脉流出道主要可选:①甲状腺中静脉;②椎静脉;③颈横静脉;④周边管径匹配的无名静脉;⑤颈外静脉;⑥颈内静脉;⑦带瓣膜的大隐静脉移植。通常颈段胸导管腔内会有多对瓣膜,在进入静脉处会常有成对的瓣膜,瓣膜结构使得淋巴液在胸导管内循一定方向流动,并防止静脉血反流进入胸导管。
11.显微胸导管-静脉吻合术 吻合方法参见第6章、第7章。
【术后处理】
(1)沙袋压迫24~48h。
(2)抗凝血治疗。
(3)记体重、出入量。
(4)监测血常规和凝血功能。
【手术并发症】
(1)局部淋巴乳糜漏。
(2)局部出血、血肿。
(3)喉返神经损伤。
(4)凝血功能障碍。
【点评】
胸导管颈段是全身主要淋巴回流的终末段,其回流状况,是可以通过良好的影像学诊断作出明确判断的。
胸导管颈段探查重建手术包括:胸导管颈段的游离松解、乳糜反流的处理、胸导管瓣膜功能判定、静脉流出道的选择和游离、胸导管颈段静脉回流的重建等。在完善的解剖学知识、优秀的显微外科技术基础上,在良好的影像学诊断指导下,胸导管颈段探查重建手术是可以圆满完成的。
胸导管颈段探查重建手术属于微创手术,主要手术步骤需要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细致的解剖、游离,可以避免或明显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单纯行胸导管颈段探查重建手术,治愈了一组包括原发性、继发性在内的乳糜腹水、乳糜胸腔积液以及多浆膜腔积液的病例;更多的病例,包括小肠淋巴管扩张症、淋巴管肌瘤病等,手术后得到临床改善。
从临床实践看,不管是原发性或是继发性乳糜回流障碍,都是临床医师面临的难治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诊断技术、治疗手段等,都有待于病例的积累和深入的研究。
原发性淋巴乳糜回流障碍是罕见疾病,广泛开展的甲状腺手术、心胸外科手术、腹部手术引起的继发性乳糜瘘,同样罕见。胸导管颈段的回流梗阻,在原发性乳糜回流障碍包括乳糜性腹水、胸腔积液、心包积液、乳糜反流和乳糜瘘等是一个较为常见的问题,而在继发性乳糜瘘病例,同样如此,值得关注。
(沈文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