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骨髓炎治疗土方

骨髓炎治疗土方

时间:2023-04-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是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延续,往往全身症状大多消失,只有在局部引流不畅时,才有全身症状表现,一般症状限于局部,往往顽固难治,并至数年或十数年仍不能痊愈。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慢性骨髓炎患者往往经过反复应用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而影响治疗效果。中医学认为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病因病机不外是湿热邪毒久郁不解,精气耗伤,正气衰弱,邪毒内壅化脓所致,故应注意正气虚邪气盛两方面。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是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延续,往往全身症状大多消失,只有在局部引流不畅时,才有全身症状表现,一般症状限于局部,往往顽固难治,并至数年或十数年仍不能痊愈。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外伤引起的多系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等革兰阴性菌。

本病属于中医国家标准病名附骨疽、附骨痈范畴。

(一)西医

【诊断要点】

1.病史 有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开放性骨折史。

2.症状 可急性发作,局部红肿流脓,伴寒战高热等。患处有经久不愈的窦道,窦道周围皮肤色素沉着,瘘口肉芽组织增生,排出脓液。窦道可有死骨排出,探针触及粗糙骨质。

3.体征 早期患部漫肿、疼痛、深压痛,压痛点环形分布;成脓后红肿跳痛,患肢拒动,或有波动感,穿刺有脓。

4.检查 血常规、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X线检查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1)血常规: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高。

(2)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因多伴有继发感染,可出现多种细菌。需反复取样送检。

(3)X线检查:X线摄片既有骨破坏,又有新生骨。前者表现为空洞、死腔,后者表现为骨质硬化,包壳骨包裹,髓腔封闭,骨干变形。窦道造影可了解窦道的深度、路径、分布范围及其死腔的关系。

【治疗原则】 参照“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相关内容。

【治疗方案】 参照“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相关内容。

(二)中医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热毒是骨髓炎的致病因素,正虚是骨髓炎的发病基础,损伤是骨髓炎的常见诱因。余毒未尽,久而不解,深蕴于内,导致脉络阻塞,气血壅结,日久蚀筋破骨,化脓成为骨痈,而成此病。其发生及病程变化与机体的气血、脏腑、经络等功能强弱有密切关系,本病为急性附骨疽后正气虚弱,虚实夹杂,余毒未尽。

【辨证论治】

1.内治法

(1)气虚毒滞证

主症:瘘口脓水淋漓,死骨难出,面色萎黄,低热盗汗,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托疮生肌。

处方:十全大补汤,每日1剂,分2次煎服。组成:人参6g,川芎6g,茯苓9g,白术(焙)9g,白芍9g,当归9g,熟地黄12g,黄芪12g,肉桂3g,甘草3g。

(2)正虚脓毒证

主症:寒战高热,局部红肿疼痛,排脓不畅,面色萎黄,神疲食少。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托里排脓。

处方:五味消毒饮,每日1剂,分2次煎服。组成:金银花10g,野菊花10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天葵子12g。加减:高热、烦渴者,加生石膏、菘蓝、败酱草;疼痛明显者,加乳香、没药;体弱气虚者,加生黄芪、人参;阴虚血热者,加牡丹皮、生地黄、石斛、玄参;神昏谵语者,加服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

(3)肾虚寒凝证

主症:形寒肢冷,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脓液清稀,面色苍白。舌淡,脉弱。

治法:温肾散寒。

处方:金匮肾气丸,每日1剂,分2次煎服。组成:熟地黄25g,淮山药12g,山茱萸12g,泽泻10g,茯苓10g,牡丹皮10g,肉桂3g,熟附子10g。

2.外治法 同“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相关内容。

【中成药处方】

1.如意金黄散,外用。红肿、烦热、疼痛,用清茶调敷;漫肿无头用醋或葱酒调敷,亦可用植物油或蜂蜜调敷,每日数次。组成:姜黄、大黄、黄柏、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天南星、白芍、天花粉。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用于热毒瘀滞肌肤所致疮疡肿痛,丹毒流注,症见肌肤红、肿、热、痛,亦可见于跌打损伤。

2.生肌玉红膏,外用。滩涂于纱布上贴敷患处。每隔12天换药1次。组成:当归、白芷、甘草、紫草、血竭、轻粉、白蜡、食用植物油。功效:生肌化腐,消肿止痛。主治:用于一切年久湿热诸疮、痈、疽、毒症,溃疡久不收口,火伤、烫伤。

3.拔毒膏,外用。温开水化开后,贴于患处。每隔13日换药1次。组成:乳香、没药、当归、茜草、白芍、黄芪、连翘、血竭、天南星、细辛、半夏、地黄、黄连、防风、黄柏、黄芩、赤芍、金银花、天花粉、全蝎、蜈蚣、僵蚕、漏芦、夏枯草、儿茶、轻粉、冰片、甘草、穿山甲、五倍子、红丹、食用植物油。功效:消肿止痛,拔毒生肌。主治:用于冻伤、烫伤、疔毒恶疮、瘰疬瘿瘤、刀镰斧砍、无名肿毒、鼠疮乳疮。

临床经验

(1)林如高教授托里透脓汤:党参15g,炙黄芪9g,皂刺6g,白芷4.5g,青皮6g,当归6g,升麻6g,穿山甲6g,白术9g,甘草3g,乳香、没药各6g,金银花12g。

(2)陈本立教授神功内托散:当归10g,川芎10g,白术10g,白芍10g,党参10g,茯苓10g,甘草10g,炮穿山甲10g,木香10g,附子10g,黄芪15g,大枣3枚,陈皮6g,煨生姜5g。脾肾阳虚型,基本方加蒲公英、没药各10g;气阴两虚型,基本方去附子、煨生姜、炮穿山甲,加玄参20g、丹参10g;湿热内蕴型,基本方去附子、煨生姜,加薏苡仁20g,泽泻、黄柏各10g;瘀血阻滞型,基本方去附子、煨生姜、茯苓、大枣、白芍,加皂角刺、赤芍各10g。补益正气,托毒排脓,扶正祛邪。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3)仇湘中教授以益气化瘀解毒立法:以托里消毒散加减内治为主,配合手术、换药治疗。处方组成:生黄芪30g,党参15g,丹参15g,皂刺6g,薏苡仁15g,当归9g,升麻3g,穿山甲6g,白术9g,骨碎补12g,甘草3g,蜈蚣1条,金银花15g。

(三)中西医结合

【思路】 慢性骨髓炎的治疗原则是尽可能彻底清除病灶,摘除死骨,清除增生的瘢痕和肉芽组织,消除死腔。慢性骨髓炎患者往往经过反复应用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而影响治疗效果。根据现代药理研究,许多中药对以上病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中药合理配伍还能增加其抗菌谱。故在运用抗生素同时配合运用中药以增加抗菌能力。中医学认为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病因病机不外是湿热邪毒久郁不解,精气耗伤,正气衰弱,邪毒内壅化脓所致,故应注意正气虚邪气盛两方面。临床上发现本病患者往往有全身气血不足,局部气滞血瘀的表现,故在治疗上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补益气血为治则。单纯以中药内服或抗生素治疗,由于骨内感染病灶无法消除,疗效也不理想,因此在手术彻底清除病灶的前提下,运用中药内服辨证施治,才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处方】 参照“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相关内容。

(四)注意事项

参照“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相关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