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治疗肿瘤疼痛的神奇药物

治疗肿瘤疼痛的神奇药物

时间:2023-04-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转移性骨肿瘤是指原发于某器官的恶性肿瘤,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转移到骨骼所产生的继发性肿瘤。其原发性肿瘤大部分是癌,少数为肉瘤。可见病理骨折改变。目前治疗目标是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存质量。同时肿瘤转移至骨是肿瘤发展至晚期的标志,治愈希望不大,药物治疗的目的主要在于减轻痛苦,同时应重视心理治疗。

转移性骨肿瘤是指原发于某器官的恶性肿瘤,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转移到骨骼所产生的继发性肿瘤。其原发性肿瘤大部分是癌,少数为肉瘤。

本病相当于中医病名骨瘤、石疽范畴。

(一)西医

【诊断要点】

1.病史 近半数有原发肿瘤病史。多见于4070岁,男女之比为2.6∶1,好发于躯干和四肢的近心端骨骼。

2.症状 主要表现为骨骼局部及其周围的疼痛,早期较轻而间歇,迅速加重并转为持续性。有原发癌症状者及晚期患者,可有严重贫血、消瘦、低热、乏力。轻微外力即造成病理性骨折,此时疼痛加剧,并有骨折征,也可因脊髓压迫而瘫痪。

3.体征 可有局部的直接和间接压痛,有功能障碍,表浅的肿瘤较少,有局部肿胀或肿块及皮温升高。

4.检查 血常规、血沉、血浆蛋白、血钙、血清碱性磷酸酶、免疫学检查,以及X线、核素、CT、MRI及病理活检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1)血常规:血红蛋白、红细胞减少,白细胞计数可增高。

(2)血沉、血浆蛋白、血钙、血清碱性磷酸酶、免疫学检查:血沉可增快;血浆蛋白下降,A/G比值倒置;血钙在溶骨性转移时升高;成骨性转移时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免疫学检查可有血清抗体滴度变化。

(3)X线检查:溶骨型破坏多见,为骨内外不规则溶骨改变,不伴有反应骨形成;成骨型改变为不规则的致密影,其间骨小梁杂乱、增厚、粗糙,边界不清,少有骨膨胀和骨膜反应;有的同时见到两种改变,为混合型。可见病理骨折改变。

(4)核素扫描:价值较大,为首选手段。可较早的发现转移灶,能一次性检查整个骨骼系统。

(5)病理活检: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主要手段,主要是穿刺活检。大体病理见肿块大小不一,质地不一,边缘多清晰,切面暗红,可为出血或坏死灶。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患肢给予适当的外固定,防止骨折。

2.药物治疗 由于原发瘤、转移部位、数量、有无其他脏器转移等不同,预后差别很大,总体讲治疗困难,预后不佳。目前治疗目标是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存质量。药物治疗主要是着眼于抑制破骨细胞、内分泌治疗、镇痛以及并发症的治疗,以提高其生存质量。

【治疗方案】

1.推荐方案 唑来膦酸,4mg/次,溶于250ml溶液中静脉滴注1个月1次。配合镇痛药物。

2.可选方案 可选择姑息性放疗。

(二)中医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骨瘤的发生因为正气不足,脏腑脆弱,腠理疏松,人体各器官功能活动失常,气虚甚少,气血不和,导致气滞血瘀,积聚成瘤。

【辨证论治】

1.热毒蕴结证

(1)主症:病变局部疼痛,肿胀或肿块,局部灼热,皮色青紫或正常,精神倦怠,食纳不佳,便干结,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2)治法:清热凉血,解毒消肿。

(3)处方:清营汤加减,每日1剂,分2次煎服。组成:生地黄25g,玄参9g,牡丹皮12g,金银花15g,连翘15g,麦冬9g,黄连6g,淡竹叶12g,青黛6g,紫草根6g,犀角1g。

2.湿毒留滞证

(1)主症:身倦困怠,四肢乏力、虚肿、疼痛,或破溃流液,便溏。舌体胖,舌质淡暗,苔白滑腻,脉滑。

(2)治法:健脾利湿,解毒止痛。

(3)处方:六君子汤加减,每日1剂,分2次煎服。组成:党参10g,白术9g,茯苓9g,陈皮3g,半夏5g,炙甘草6g。

3.瘀血内阻证

(1)主症:面色晦暗,唇发绀,肿瘤所在部位持续疼痛,肿块固定不移,表面肤色紫暗或血管扩张。舌紫暗,或见瘀斑点,脉细涩。

(2)治法: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3)处方:身痛逐瘀汤加减。每日1剂,分2次煎服。组成:秦艽3g,川芎6g,桃仁9g,红花9g,甘草6g,羌活3g,没药6g,当归9g,五灵脂6g,香附3g,牛膝9g,地龙6g。

4.脾肾两虚证

(1)主症:面色苍白无华,疲倦乏力,唇甲淡白,动则自汗,纳差,消瘦。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2)治法:健脾补肾。

(3)处方:归脾丸和肾气丸,每日1剂,分2次煎服。组成:人参6g,黄芪12g,当归9g,白术9g,茯苓9g,龙眼肉12g,酸枣仁12g,木香6g,炙甘草3g,当归9g,远志6g,山茱萸12g,熟地黄24g,山药12g,泽泻9g,牡丹皮9g,桂枝2g,附子3g。

5.气血亏虚证

(1)主症: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心慌气短,动则自汗,胃纳不佳。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2)治法:益气养血,调补阴阳。

(3)处方:八珍汤,每日1剂,分2次煎服。组成:当归9g,熟地黄9g,白芍9g,川芎9g,党参9g,白术9g,茯苓9g,甘草5g。

【中成药处方】 参照“骨肉瘤”相关内容。

临床经验

蒋益兰教授采用阳和汤加味治疗骨转移癌性疼痛,获满意疗效。

处方组成:熟地黄25g,白芥子6g,肉桂3g,麻黄9g,鹿角胶10g,炮姜6g,莪术10g,全蝎6g,甘草5g,白芍15g。

(三)中西医结合

【思路】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骨转移主要是发挥各自的特点,优势互补,扬长避短。同时肿瘤转移至骨是肿瘤发展至晚期的标志,治愈希望不大,药物治疗的目的主要在于减轻痛苦,同时应重视心理治疗。

【处方】 帕米膦酸4560mg溶于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滴注时间4小时以上,连续2天,每次静脉滴注帕米膦酸前1天开始给予中药自拟方口服,连续1周,4周重复以上治疗。

中药自拟方组成:金银花15g,连翘15g,前胡12g,冬桑叶15g,野菊花12g,淡竹叶15g,薄荷6g,桔梗6g,鲜芦根15g,重楼15g,炒黄芩15g,生甘草6g。

(四)注意事项

1.活血化瘀类中药可用于发生病理性骨折患者,且多为性燥之品,久则伤胃气,可酌情加入健脾益胃类中药。

2.疼痛患者可予以西药止痛以迅速缓解临床症状,中药则用于调节全身脏腑功能,

3.非甾体类药物主要用于止痛,但长期运用可致消化道反应,故运用时应从小剂量开始,同时配合预防性用药,本病早期大多并无症状,则不需要运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