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气胸(spontaneous pneumothorax)是指肺组织及脏层胸膜的自发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肺大疱自发破裂,使肺及支气管内气体进入胸膜腔所致的气胸。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发生于无基础肺疾病的健康人,后者发生于有基础疾病的病人。男性多于女性。
【常见病因】
1.继发性自发性气胸以继发于肺部基础疾病为多见;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多见于瘦高体型的男性壮年或从高压环境突然进入低压环境。
2.气胸发生后,胸膜腔内压力增高,失去了负压对肺的牵引作用,且正压对肺产生压迫,使肺失去膨胀能力,导致限制性通气障碍。
【临床表现】
1.症状 突然患侧胸痛、干咳和呼吸困难是典型症状,可有刺激性干咳。张力性气胸患者烦躁不安,因呼吸困难被迫做起,有发绀、冷汗、脉速、心律失常、意识不清等呼吸循环障碍的表现。血气胸患者如失血过多会出现血压下降,甚至休克。
2.体征 患侧气胸可使肝浊音界下降;有液气胸时可闻胸内震水音;并发纵隔气肿可闻及心搏一致的嚼骨音(Hamman征);皮下气肿时有皮下握雪感;体温升高提示有感染。
【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显示胸腔积气和肺萎缩。
2.并发症 有脓气胸、血气胸、纵隔气肿、皮下气肿及呼吸衰竭等。
【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是促进患侧肺复张、消除病因、缓解症状,防止气胸复发。
【护理】
1.评估
(1)健康史:询问病人以往健康情况,了解有无肺部基础疾病、肺功能情况,有无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
(2)身体情况:重点评估胸痛的性质、部位和呼吸困难的程度等。
(3)心理及社会因素:了解病人的情绪状态,社会支持及对疾病的认识情况。
(4)实验室及其他检查:X线检查有无气胸征象。
2.护理要点及措施
(1)症状护理:环境舒适安静,卧床休息,避免用力、剧烈咳嗽和屏气;气急、发绀者给予吸氧;酌情给予镇静、镇痛用药;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支气管扩张药或镇咳药物;保持排便通畅,防止排便用力。
(2)排气疗法护理:气胸量>20%,或虽然气胸量不到20%但患者症状明显,或经休息或观察气胸延迟吸收,均应予以气胸穿刺抽气。
①紧急排气:紧急时,可迅速将无菌针头从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穿刺进入,一般加用带三通的橡皮管,然后连接50ml注射器或气胸箱抽气。护理上注意紧急排气患者病情重,常伴烦躁不安、恐惧、呼吸困难等症状,首先加强心理疏导,守护身旁增强安全感;给予持续心电监测、严密观察病情及熟练配合抢救工作。
②人工气胸箱排气:可同时测定胸腔内压和进行抽气。穿刺针从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穿刺进入胸膜腔后接人工气胸箱,现测定胸膜压力,判断气胸类型,再抽气,直至呼吸困难缓解或胸腔压力降为-42cmH2O,并留针3~5分钟再测胸腔压力,如有回升应行胸腔闭式引流排气。护理上注意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做好胸腔闭式引流物准备。
(3)胸腔闭式引流护理:保持引流管固定、密闭、通畅和无菌。
①引流管的护理:妥善固定胸腔引流管,避免扭曲受压;搬动病人和更换引流瓶前,用两把止血钳夹紧引流管,防止管道滑脱、漏气或引流液逆流入胸腔等的意外发生。
②水柱的观察:检查引流系统有无漏气,是否密闭,保持长玻璃管在液面下3~4cm。随时观察水柱波动情况及气泡的多少。水柱上下波动,表明导管通畅,若水柱波动不明显,请病人做深呼吸或咳嗽再行观察。
③引流瓶的护理:妥善放置引流瓶,防止倾倒。瓶内存放生理盐水或蒸馏水500ml,液平面应低于引流瓶出口平面60cm。每天更换引流瓶及瓶内液体,换瓶时注意连接管和接头的消毒,更换液体后标记液平面,以便于观察和记录引流量。及时更换渗湿的敷料,严格无菌操作。
④鼓励病人深呼吸和做吹气练习,促进肺复张。
⑤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和水柱的波动情况。
⑥拔管护理:持续1~2天液面无气体逸出可夹管,观察24小时无呼吸困难症状,提示肺复张,可协助医生拔管。拔管后应注意观察伤口有无出血、皮下有无气肿等异常情况。
3.健康教育
(1)坚持肺部基础疾病的治疗:向病人介绍继发性自发气胸的发生是由于肺部组织有基础疾病存在,因此遵医嘱积极治疗肺部基础疾病对于预防气胸的复发极为重要。
(2)避免气胸诱发因素:①避免抬举重物、剧烈咳嗽、屏气、用力排便等,并采取有效的预防便秘措施;②注意劳逸结合,在气胸痊愈后的1个月内,不要进行剧烈活动,如打球、跑步等;③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波动;④吸烟者应指导戒烟。
(3)气胸复发时的处理:一旦出现突发性胸痛,随即感到胸闷、气急时,可能为气胸复发,应及时就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