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支气管腔内超声检查

经支气管腔内超声检查

时间:2023-04-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由于腔内超声检查费用昂贵,常规支气管镜检查能明确诊断的,通常不主张首选腔内超声。不适合于常规支气管镜检查者均为EBUS术的禁忌证;严重的气管狭窄在行腔内超声时可能引起窒息,应该极为慎重。将内镜探头固定于穿刺部位,充盈水囊,开启超声检查,确定所需穿刺病灶。

经支气管腔内超声(endobronchial u1trasonograghy,EBUS)是将微型超声探头经支气管镜的操作通道送入气管-支气管腔,通过对病变部位的超声扫描,获得管壁、管周结构的超声图像,从而提高诊断效率的方法。通过EBUS,医务人员可以突破气道表面以及管壁的限制,更准确地了解管壁、管周、纵隔的病变情况,从而改善支气管镜的诊断效率。研究表明EBUS有助于鉴别管壁内病变的良恶性,可以准确判断早期中央性肺癌的侵犯深度以指导支气管内治疗,显著提高肺癌N、T分期的准确性,并改善支气管镜对纵隔、肺周边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率,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检查手段。

【适应证】

气管、支气管黏膜下病灶;气管、支气管狭窄;表面黏膜正常而疑有管壁或管外浸润性病变者;周围支气管小结节病灶;纵隔内病变,包括肿大淋巴结等的鉴别;纵隔、气管、支气管病变需穿刺定位者;气管、支气管病变治疗后诊断与疗效评估。

超声支气管镜是无创伤性的检查方式,一般而言,凡适合于常规支气管镜检查者都适合于腔内超声检查。但由于腔内超声检查费用昂贵,常规支气管镜检查能明确诊断的,通常不主张首选腔内超声。

【禁忌证】

不适合于常规支气管镜检查者均为EBUS术的禁忌证;严重的气管狭窄在行腔内超声时可能引起窒息,应该极为慎重。

【检查(治疗)前准备】

1.病人告知 应向病人说明检查的目的和意义,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等。

2.病人准备 患者术前需禁食6小时,禁水4小时。EBUS-TBNA原则上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检查操作即可,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可以使用一些镇静药,如咪达唑仑。使用麻醉药和镇静药时,应该由具有丰富气管镜检查经验的医生来确定实施。检查前半小时,皮下或肌内注射硫酸阿托品0.5mg,1%丁卡因喷雾充分麻醉咽喉部,2%盐酸利多卡因4ml直接气管内吸入以麻醉气道,检查前静脉注射1~2mg咪达唑仑,检查中经内镜的钳子管道开口注入利多卡因2ml。麻醉药和镇静剂的用量,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等适量增减,并全程心电监护以监测心率、血压、氧饱和度的监测的变化。

3.物品准备

(1)安装水囊:超声波探头与气管壁之间如果有空气存在,将不能得到超声波图像,因此为了使超声波探头与气道接触紧密,需在探头先端部安装BF-TYPE-UC260F-OL8专用的天然乳胶制成的水囊。BF-TYPEUC260F-OL8设有灌流口,可以连接三通和注射器,通过水囊管道向水囊注水或从水囊吸水。通常使用20ml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或灭菌注射用水10~15ml,然后将其连接三通和灌流口,术者可以自由变换水囊的大小。首先,检查并确认水囊上没有孔洞、膨胀、变色或其他异常情况,用专用的水囊安装钳妥善安装水囊于先端部的探头上,并用安装钳的一侧将水囊的后圈紧密地嵌入水囊槽中,然后将水囊中注入生理盐水,清除水囊里的气泡,确认水囊中完全没有气泡时用手指将水囊后圈嵌入水囊槽中,并确认水囊是否漏水。安装时应注意力度及深度以防水囊破损。实际检查时以注入生理盐水0.5ml左右的水囊充盈程度为宜,水囊过度膨胀将会影响接下来的检查。

(2)穿刺针的准备:准备好专用穿刺吸引针和负压吸引注射器。确认穿刺针的先端部闭合并收回到鞘管中,并拧紧鞘调节钮和针调节钮,以防在插入穿刺针时损伤内镜钳子管道。负压吸引注射器每隔5ml均设有一个锁定装置,可以在5~20ml范围内任意变换负压吸引力,一般将负压吸引注射器设定在20ml,并预先抽负压。检查电源、插座安装BF-TYPE-UC260F-OL8超声内镜,同时检查超声设备连接完好。

【检查(治疗)配合】

1.体位 患者仰卧位,下颌上抬,必要时垫高肩部及静脉麻醉。

2.插入内镜 经口插入内镜,超声内镜图像画质不如普通电子内镜,其插入方向在内镜视角的低端,并且该方向仅提供了80°的观察视野,可视区域有限,在水囊未充水时,看不到先端部的超声探头,所以要随时仔细观察内镜图像,并谨慎地插入内镜,否则会导致患者受伤。

3.超声波扫描 常规内镜检查。将内镜探头固定于穿刺部位,充盈水囊,开启超声检查,确定所需穿刺病灶。测量并计算病灶大小,穿刺距离。开启多普勒血流检查,再次确定穿刺目标为病灶组织。

4.安装穿刺针 将穿刺针CP-EBUS的钳子管道开口插入内镜,以连接滑扣,固定穿刺针于钳子管道开口的活检连接阀上。

5.穿刺病变并采集标本 将外鞘连同内镜一起轻轻贴紧内镜图像事先决定的穿刺位置(软骨间),将外鞘先端嵌入穿刺点。松开针调节钮固定于档板处(2cm),在超声图像引导下进行穿刺。这时,因钳子管道开口位于斜上方,外鞘伸出时,针和外鞘会偏向前上方。助手在口垫处协助固定内镜防止穿刺点的偏移。穿刺后用针芯将针管内可能的气管黏液清理掉,可以使活检标本更加准确。助手去除针芯,连接安装负压吸引注射器。穿刺后,术者必须注意保持穿刺针位置,不要因助手的操作而不小心改变针的位置,打开负压吸引器的三通阀,在超声图像引导下根据病变的范围移动穿刺针,可进行10余次的穿刺。如果负压吸引器内吸引出血液时,立即关闭负压吸引器,然后拔除穿刺针,内镜下进行止血处理。助手在术者进针时,也应将内镜轻轻推进,可使穿刺更加容易。穿刺针遇到软骨阻碍时,要稍微上下调节内镜,使穿刺针从软骨间隙通过。在没有足够清晰的内镜图像和超声图像引导下,绝对不能进行穿刺。

【护理】

1.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超声支气管镜检查的认知不足,检查前常常存在较重的心理负担,因此检查前应主动关心患者,向其介绍检查的全过程;同时认真听取患者的提问,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通过良好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来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使其能积极配合检查。

2.保证各种检查设备正常工作,水囊无漏水、无气泡。

3.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4.检查结束后,原则上安静休息2个小时,并监测血压及氧饱和度。2个小时后,待咽部麻醉作用完全消失后方可进食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