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血压药物副作用有哪些

高血压药物副作用有哪些

时间:2023-04-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缓进型高血压 起病多数隐匿,早期无明显症状。很高危组:高血压3级同时有1种以上危险因素,或兼患糖尿病或靶器官损害,或高血压1~3级并有临床相关疾病。④舒张压持续≥130mmHg,并有头痛、视物模糊,眼底出血、渗出和视盘水肿,肾脏损害突出,持续蛋白尿、血尿与管型尿恶性或急进型高血压的表现。a.评估高血压的程度,严密监护生命体征和神志,及时发现高血压急症各类的临床表现。

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其并发症有脑卒中、心脏病及肾脏病,严重危害人们健康,致死、致残率高。

【常见病因与诱发因素】

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有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①高血压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②环境因素是不同地区人群血压水平与饮食中盐的摄入量显著有关,摄入盐越多,血压水平与患病率越高;③精神、神经作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平衡失调;④其他因素如胰岛素抵抗、避孕药的使用、吸烟、饮酒过度、肥胖及前列腺素A或E不足。

【临床表现】

1.缓进型高血压 起病多数隐匿,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血压持续性升高,则可出现脑、心、肾、眼底等器质性功能损害。

2.高血压危重症表现

(1)高血压危象:收缩压突然明显升高达260mmHg,舒张压达120mmHg以上,病人出现剧烈头痛、头晕、眩晕,亦可有恶心、呕吐、胸闷、心悸、气急、视物模糊、腹痛、尿少、尿频、排尿困难,可伴有自主神经紊乱症状,在伴有靶器官病变时,可出现心绞痛、肺水肿、肾衰竭、高血压脑病。多由于紧张、劳累或突然停用降压药引起。

(2)高血压脑病:由于脑部小动脉持久而明显的痉挛,继之被动性或强制性扩张,引起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脉搏慢而有力、呼吸困难或减慢,视力障碍、神志不清、意识模糊,甚至昏迷,也可出现暂时性偏瘫、失语,发作短暂者数分钟,长者达数小时或数天。

(3)脑血管病:脑出血、脑血栓、腔隙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4)心力衰竭。

(5)慢性肾衰竭。

(6)主动脉夹层:呈现突发、急起、剧烈、而持续不能耐受的胸部疼痛,某些患者可因剧烈疼痛导致休克、虚脱。

3.高血压的危险分层 见表7-1。

表7-1 高血压的危险分层

低危组:男性年龄<55岁、女性年龄<65岁,高血压Ⅰ级、无其他危险因素,属低危者。

中危组:高血压2级或1~2级同时有1~2个危险因素。

高危组:高血压水平属1~2级,兼有3种或更多危险因素、兼患糖尿病或靶器官损害或高血压水平属3级,但无其他危险因素。

很高危组:高血压3级同时有1种以上危险因素,或兼患糖尿病或靶器官损害,或高血压1~3级并有临床相关疾病。

【辅助检查】

1.血常规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基本正常,但急进型高血压时可有Coombs test(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的微血管病性溶性贫血,伴畸形红细胞。血红蛋白高者血液黏度大。

2.尿常规 肾浓缩功能受损时尿比重逐渐下降,有少量尿蛋白、红细胞。

3.肾功能 成人肌酐>114.3μmol/L,老年人和妊娠者>91.5μmol/L。

4.胸部X线检查 可见升主动脉弓部纡曲延长,其升部、弓部或降部可扩张。

5.心电图 可发现心肌缺血,心脏传导阻滞和心律失常,如室性期前收缩、心房纤颤,还可显示左心室肥厚。

6.超声心动图 左心室、左心房心腔扩大,左心室壁收缩活动减弱。

7.动态血压 根据血压的昼夜变化,可以将血压分为勺型和非勺型高血压。

8.眼底检查 测量视网膜中心动脉压可见增高,不同疾病期有不同的改变。

Ⅰ级:视网膜动脉痉挛。

Ⅱ级:①视网膜动脉轻度硬化;②视网膜动脉显著硬化。

Ⅲ级:Ⅱ级加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出)。

Ⅳ级:Ⅲ级加视盘水肿。

9.其他检查 血脂增高,部分病人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增高。

【治疗】

1.治疗原则

(1)低危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观察6个月后,无效再决定是否使用降压药。

(2)中危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同时观察血压制危险因素数周,再决定是否用降压药。

(3)高危患者和极高危患者:立即开始对高血压及并存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症状进行强化治疗。

2.治疗目标

(1)中青年高血压血压降至130/85mmHg以下。

(2)合并靶器官损害或糖尿病血压降至130/80mmHg以下。

(3)合并肾功能不全或蛋白尿血压降至130/85mmHg以下,甚至降至125/75mmHg。

(4)老年人高血压血压控制在140/95mmHg以下,尤其要控制收缩压。

3.非药物治疗

(1)控制体重:体重应维持在理想范围: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体重指数控制在<24kg/m2以下,或控制腰围男性<85cm,女性<80cm。

(2)限制钠盐摄入:限盐每日<6g,不但使血压降低,还可使患者用药量减少。

(3)平衡膳食、合理营养:少食或不食含盐高的腌制品,减少膳食中饱和脂肪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及纤维素多的食物,摄入足量的蛋白质,注意钾、钙、镁的补充,严格限制饮酒。

(4)适量运动:应根据年龄、身体状况、经济条件可选择快走、慢跑、游泳、健身操等有氧训练。对于中、重度高血压患者须避免竞争性体育运动,不宜选择过于强烈的运动,运动频度3~5次/周,每次持续30~50分钟,运动时最大心率=170-年龄,或本人最大心率的70%~80%,作为运动适宜的心率。

(5)保持健康心态:高血压患者应努力保持充足的睡眠,减轻紧张繁忙的工作压力,保持心理平衡、乐观的健康心态。

4.药物治疗 临床常用药物有5类:利尿药、β受体阻滞药、钙拮抗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药。

药物治疗原则:①采用较小的有效剂量开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视血压控制情况逐渐增加用药量,达到控制血压目标。②推荐使用每日1次,24小时平稳有效的长效制剂,以保证24小时平稳降压。③单一药物疗效不佳时,及时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用药,提高降压效果减少不良反应,不宜将一种药物的量加得过大。④判断降压药物是否有效或是否需要更改治疗方案时,应考虑药物达到最大疗效。

5.高血压急症治疗原则

(1)迅速降低血压,选择静脉滴注给药。

(2)控制血压应采取逐步控制性降压治疗,即开始的24小时内将血压降低20%~25%,48小时内血压不低于160/100mmHg。

(3)选择起效迅速,短时间内达到最大作用;作用持续时间短,停药后作用消失较快;不良反应较小的降压药。另外,最好在降压过程中不明显影响心率、心排血量和脑血流量。硝普钠、硝酸甘油、尼卡地平和地尔硫注射液相对比较理想。硝普钠往往是首选的药物。

【护理】

1.评估

(1)健康史和相关因素:患者有无家族遗传性高血压病史,有无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脑卒中或肾脏病家族史,有无长期精神紧张、吸烟、饮酒过度、肥胖、长期食盐过多。

①一般状况:病人的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状态、营养状况、尤其注意与现患疾病相关疾病史和药物使用情况、过敏史、手术史、家族史。

②发病特点: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血压水平和症状,评估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和有无潜在并发症的危险。

③相关因素:判断高血压的原因(明确有无继发性高血压),初步判断高血压的发病时间、分级。

④评估影响高血压病程及疗效的个人心理、社会和环境因素,包括家庭情况、工作环境及文化程度。

⑤测量血压:必要时测量双下肢血压,计算体重指数,测量腰围及臀围。

⑥高血压分级:按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2、3级,见表7-2。

表7-2 血压水平和分类(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身体状况:①寻找靶器管损害以及相关临床的情况。②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动态血压、眼底检查[Ⅰ级:视网膜动脉痉挛;Ⅱ级:a.视网膜动脉轻度硬化;b.视网膜动脉显著硬化;Ⅲ级:Ⅱ级加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出);Ⅳ级:Ⅲ级加视盘水肿]。其他检查:血脂增高,部分病人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增高。

2.护理要点及措施

(1)病情观察

①观察高血压早期表现:头痛、头晕、颈项板紧、疲劳。

②观察高血压器官受累的表现:胸闷、气短、心绞痛、多尿等。

③观察高血压并发症: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脑血管病的表现,头痛、烦躁、眩晕、耳鸣、恶心、呕吐、心悸、气急及视物模糊等表现。

④舒张压持续≥130mmHg,并有头痛、视物模糊,眼底出血、渗出和视盘水肿,肾脏损害突出,持续蛋白尿、血尿与管型尿恶性或急进型高血压的表现。

⑤观察并发症:心绞痛,高血压脑病,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⑥观察降压药的反应。

⑦观察肾功能。

⑧观察直立性低血压表现:头晕、心悸、出汗、恶心、呕吐。

⑨观察生命体征,心率、心律、血压、水肿的部位和程度,并做好护理记录。

(2)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①高血压急症:高血压急症是指短时期内(数小时或数天)血压重度升高,舒张压>130mmHg和(或)收缩压>200mmHg,伴有重要器官组织如心脏、脑、肾脏、眼底、大动脉的严重功能障碍或不可逆性损害。及时处理高血压急症十分重要,紧急情况下在几分钟到1小时内迅速降低血压,采用静脉途径给药;次急情况下在几小时到24小时内降低血压,可使用快速起效的口服降压药。

a.评估高血压的程度,严密监护生命体征和神志,及时发现高血压急症各类的临床表现。当血压>180/120mmHg伴即将发生或进行性靶器管损害,卧床休息,持续监测血压,尽快应迅速降低血压选择适宜有效的降压药物。

b.患者应入住监护室,持续监测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首选静脉降压药,降压目标是1小时使动脉压迅速下降,但下降幅度不超过25%;在2~6小时血压降至160/100~110mmHg。防止血压过快降低引起肾、脑或冠状动脉缺血。如果降低的血压水平可耐受且临床情况稳定,在24~48小时逐步降低血压达到正常水平。

c.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呼吸频率、缺氧程度,持续吸氧,必要时使用无创呼吸机。

d.急诊检查血生化、血常规、心肌酶、动脉血气分析。

e.根据病人肝、肾功能情况选择适当药物,有效控制血压。

f.做好病人心理护理,尽可能消除病人的恐惧、紧张感,必要时给予镇静药,保证病人充分休息,以提高降压药物的疗效,控制血压于稳定状态。

g.掌握补液量和输液的速度,防止血容量短期内急骤增多,引起血压急剧升高,导致高血压危象。

h.发生心绞痛按心绞痛观察护理。

i.发生心肌梗死按心肌梗死观察护理。

j.颅内出血按脑出血观察护理。

k.急性左心衰竭按急性左侧心力衰竭观察护理。

②主动脉夹层观察护理:主动脉夹层动脉瘤70%~80%是由于高血压所致,该病是一种预后很差的血管疾病,临床诊断48小时内病死率高达36%~72%,如病变累及肾动脉病死率可达50%~70%。疑似病例应即刻进行鉴别诊断,确保救治及时。

a.密切观察疼痛的部位及性质、神志、心率、血压、呼吸、氧饱和度、肾功能、下肢肢体血供的监测。

b.有效镇痛、平稳降压、减慢心率,防止夹层继续撕裂。

c.患者病情平稳,即刻实施介入术。

d.做好患者心理护理,避免患者精神紧张。

e.卧床休息,保持排便通畅。

③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护理:高血压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时出现持续胸痛。a.密切观察疼痛的部位和时间;b.监测血压变化:降血压可首选硝酸甘油,也可选择硝普钠,减低心脏前后负荷,缓解心绞痛症状;c.心绞痛症状持续不缓解,立即静脉注射吗啡,密切监测血压、心肌酶及心电图动态变化,及早发现急性心肌梗死,采取有效血管再通治疗。

(3)一般护理

①根据高血压的危险分层,限制活动。

②防止发生意外伤害的护理:评估患者有无发生坠床的危险,嘱患者起床或体位变化时避免用力过猛、突然变换体位,床上排尿,协助如厕,加用床档,避免坠床。

③警惕急性低血压反应。使用降压药后如有晕厥、恶心、乏力,立即平卧,采取头低足高位,增加脑部血流量;如有头晕、眼花、耳鸣等症状时应卧床休息。

④静脉持续输入降压药的护理。静脉给药速度不可过快,避免血压骤降引起心、脑、肾灌注不足。

⑤使用利尿药时应监测电解质,以防发生低血钾。

⑥在应用降压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嘱其卧床休息,满足生活护理。在变化体位时动作应尽量缓慢,防止发生直立性低血压。

⑦血压稳定可进食时,及时改为口服药物维持血压。

⑧饮食低盐低脂饮食,限制动物脂肪、钠盐和热量的摄入,少食油脂性多的食物,如瓜子、花生、干果、黄油、冰淇淋。

3.健康教育

(1)使患者了解相关高血压的知识、危险因素、非药物治疗与长期随访的重要性,坚持终身治疗的必要性,有针对性的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如紧张、吸烟、酗酒,正确认识高血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2)向患者说明高血压病需坚持长期规律治疗和保健护理的重要性,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的目的是防止靶器官进一步损害,使心、脑、肾得以保护。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情绪稳定,劳逸结合,避免熬夜,掌握放松紧张的心理的调控方式。

(4)积极控制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戒烟、戒酒,控制体重、血糖、血脂和血压。

(5)合理饮食,减少食盐、动物脂肪的摄入量,多食水果、蔬菜,减少食物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和脂肪总量,保持排便通畅,必要时服用缓泻药。

(6)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并注意血压变化,如有不适应及时休息;血压持续升高或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7)服用降压药注意事宜:①采用较小的有效剂量。②为有效防止靶器官的损害,24小时血压稳定于目标范围内。按时服用降压药物,不要随意换药和减少药物的用量。③服用降压药物期间,定时测量血压、脉搏,当血压突然升高或降低时要及时就医。④服用利尿药的患者要定时复查血钾、血钠、血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