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血小板低的症状有哪些啊

血小板低的症状有哪些啊

时间:2023-04-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性疾病,因而称之为原发性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特点是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急性型比慢性型抗体量更高,血小板破坏更多。有的病人同时发生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新生儿患者均50%母亲患有同样疾病;这些现象都支持ITP是免疫性疾病。女性可有阴道出血。血小板少于20×109/L者严格卧床,避免严重出血甚或颅内出血。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性疾病,因而称之为原发性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见于儿童。其特点是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近年的研究均支持ITP的发生与免疫机制有关。

【常见病因】

发病前3周左右有病毒感染史,多为上呼吸道感染,还有约20%病人的先驱病是风疹、麻疹、水痘、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炎、巨细胞包涵体病等疾病。

病毒感染引起ITP是免疫机制参与结果;病毒感染后2~3周发病,血清中大多数存在血小板表面包被抗体(PAIgG)增加,引起血小板被吞噬细胞所破坏。急性型比慢性型抗体量更高,血小板破坏更多。有的病人同时发生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新生儿患者均50%母亲患有同样疾病;这些现象都支持ITP是免疫性疾病。

【临床表现】

临床以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有其他部位出血如鼻出血、牙龈渗血、妇女月经量过多或严重吐血、咯血、便血、尿血等症状,并发颅内出血是本病的致死病因。

临床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前者多见于儿童,后者好发于40岁以下的女性。女∶男约为4∶1。

1.急性型

(1)症状:皮肤出血点、瘀斑,口唇黏膜血疱,鼻腔出血、牙龈渗血、舌体出血。内脏出血者可有尿血、粪便发黑、痰中及呕吐物混有血丝或血块。女性可有阴道出血。严重者颅内出血,常可导致患者死亡。

(2)体征:皮肤及黏膜可见广泛出血点、瘀斑。损伤及注射部位可见瘀斑甚或血肿。颅内出血者可有剧烈头痛、视物模糊、意识障碍、瘫痪及抽搐等。

(3)并发症:出血量大者,可并发失血性贫血、低血压,甚至失血性休克。

2.慢性型

(1)症状:出血症状较急性型轻且局限。可表现为反复发生的皮肤、黏膜出血点、瘀斑或鼻出血、牙龈出血等。较少出现严重内脏出血。月经量增多较常见,在某些患者可为唯一症状。

(2)体征:皮肤散在出血点、瘀斑。注射或损伤部位瘀斑。少数患者可有轻度脾大。

(3)并发症:长期慢性出血,尤其月经量增多患者,可出现失血性贫血。

【辅助检查】

1.血常规 出血不重者多无红、白细胞的改变,反复多次出血之后,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常减少,白细胞增高。周围血中最主要的是改变是血小板减少至100×109/L以下,出血轻重与血小板高低成正比,血小板<50× 109/L时可见自发出血,<20×109/L时出血明显,<10×109/L时出血严重。

2.骨髓象 巨核细胞总数正常或稍高;慢性病人巨核细胞多增高,巨核细胞分类:成熟未释放血小板的巨核细胞显著增加,可达80%;而成熟释放血小板的巨核细胞极少见。

3.血小板抗体检查 主要是血小板表面IgG增高,阳性率为66%~100%。

4.血小板寿命缩短 血小板寿命明显缩短。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注意休息,减少活动,避免碰撞。血小板少于20×109/L者严格卧床,避免严重出血甚或颅内出血。

2.卡巴克络、维生素C等 可收缩血管、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有助于减少出血。

3.糖皮质激素 如无禁忌证,为首选治疗药物,有效率可达85%。常用泼尼松,病情严重者可用等效地塞米松或甲泼尼松龙静脉滴注,症状好转后改为口服。

4.脾切除 脾切除有效率为70%~90%。

5.免疫抑制药 最常用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环孢素等。

6.其他药物 雄激素、氨肽素、中医中药等均有报道有效者。

7.急症的处理 常用血小板输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血浆置换、大剂量甲泼尼松龙等方法。

【护理】

1.评估

(1)病史评估:评估患者发病前有无呼吸道及其他感染。

(2)症状体征评估:评估目前患者是否有出血情况及意识状态。

(3)身心状况评估: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

2.护理要点及措施

(1)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加强必要的防护,避免创伤而引起出血。衣服应柔软、宽松,以免加重皮肤紫癜。避免剧烈运动及外伤,平时活动要避免关节受伤,一旦受伤应固定并局部冷敷。

(2)饮食以高蛋白质、高维生素及易消化饮食为主,避免进食粗硬食物及油炸或有刺激的食物,以免易形成口腔血疱乃至诱发消化道出血。多食含维生素C、维生素B的食物。有消化道出血时,更应注意饮食调节,要根据情况给予禁食,或进流食,或进冷流食,出血情况好转,方可逐步改为少渣半流、软饭、普食等。

(3)如有口腔黏膜与牙龈出血,应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定时以复方硼酸溶液漱口。如牙龈及舌体出现血疱,小血疱一般无须处理,大的血疱影响进食,可用无菌空针抽吸积血,局部以纱布卷加压至出血停止。

(4)春、夏之际易发本病,因此在此期间要注意避免受凉、感冒,以免诱发发作。

(5)对血小板低且输注无效的患者,应重视观察患者的出血倾向。当血小板低于30 ×109/L时,有自发出血的可能,尤其应重点观察有无头痛、视物模糊、呕吐等脑出血的先兆,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尽快建立静脉通道,以便及早进行脱水、止血治疗。

(6)指导患者学会自我保护,如保持卧床休息,不做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进软食,禁食带刺的食物,保持排便通畅等,防止出血发生。

3.健康教育

(1)发病较急,出血严重者需绝对卧床,缓解期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劳,避免外伤。

(2)慢性紫癜者,则可根据体力情况,适当进行锻炼。

(3)饮食宜软而细,如有消化道出血,应给予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宜凉不宜热。

(4)脾虚可稍多进肉、蛋、禽等滋补品,但亦要注意不要过于温补。

(5)发热可给蔬菜水果、绿豆汤、莲子粥,忌用发物如鱼、虾、蟹、腥味之食物。

(6)本病为药物过敏或有过敏史者,应在用药时注意避免使用致敏药物。紫斑多有皮肤瘙痒,可用炉甘石洗剂或九华粉洗剂涂擦。注意皮肤清洁,避免过分抓搔,以防抓破感染。平素可常服药膳。

(7)长期口服激素者,遵医嘱减量,不能私自增减,注意补钙,预防二重感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