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骨髓穿刺简称骨穿,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骨骼松质网眼内,以抽取少量骨髓进行检查称为骨穿。临床上常用的穿刺部位是髂骨和胸骨。
骨髓穿刺简称骨穿,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骨骼松质网眼内,以抽取少量骨髓进行检查称为骨穿。临床上常用的穿刺部位是髂骨和胸骨。
【适应证】
1.各种血液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随访。
2.不明原因的RBC、WBC、PLT数量增多或减少及形态学异常。
3.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可做骨髓培养、骨髓涂片找寄生虫等。
【禁忌证】
血友病、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功能低下。
【检查(治疗)前准备】
1.检查(治疗)前检查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
2.向患者详细讲解骨穿的目的、方法,解除思想顾虑,取得合作。
3.签署知情同意书。
4.准备用物,床旁操作时应注意隔帘遮挡。
5.协助患者摆好体位,胸骨及髂前上棘取仰卧位,髂后上棘取侧卧位,腰椎棘突取坐位或侧卧位。
【注意事项】
1.骨髓取量不应过多,常为0.1~0.2ml(细菌培养除外),否则会使骨髓液稀释影响判定。
2.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骨髓炎发生。
3.定位准确,体位摆放准确。
4.胸骨穿刺不可用力过猛,以防穿透内侧骨板。
5.骨髓取出后应立即涂片,否则很快凝固,影响涂片质量。
6.穿刺时应注意观察病人面色、脉搏、血压,如发现病人紧张、大汗、脉搏加快应立即报告医师。
【检查(治疗)护理】
1.拔针后加压3~5分钟,穿刺处敷料固定,静卧2~4小时
2.观察穿刺处有无出血,尤其是血小板偏低患者,增加观察次数。
3.保持局部干燥,术后当日禁沐浴,防止穿刺点感染。
4.3日后无出血、感染可取下穿刺处敷料,可沐浴。
5.若局部出现触痛和发红,可能是感染的迹象,应报告医师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