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原学检查
自患者粪便中查出虫卵,即可确诊。对粪便中查不到虫卵,而临床表现疑似蛔虫病者,可采用试验性驱虫诊断,根据患者排出的虫体形态进行鉴定。
1.虫卵检查 由于蛔虫产卵量大,一般采用直接涂片法即可。直接涂片阴性者,还可采用浓集法如沉淀法、浮聚法或厚涂片透明法等进一步检查。
(1)粪便直接涂片法:连续做3次涂片,一张涂片检出率约为80%,三张可达95%左右。
【材料】 载玻片、盖玻片、生理盐水、竹签、5%来苏儿。
【操作步骤】 ①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1滴生理盐水;②用竹签挑取不同部位、米粒大小的粪便,在生理盐水中均匀涂抹,并剔除粗大颗粒和纤维,制成粪膜,加盖玻片;③先在低倍镜下按顺序检查,找见虫卵后再转高倍镜,仔细观察虫卵形态。
【注意事项】 ①粪便量留取5~10g(拇指末节大),粪便要新鲜,送检时间一般不超过24h;②盛粪便的容器要干燥、洁净、密封,防止水、尿、药品的污染;③粪膜的厚薄要适宜,以透过涂片可隐约辨认书上字迹为宜。加盖玻片时,先以盖玻片一边接触液面,慢慢倾斜盖下,以免出现气泡;④镜检时光线要适当,光线过强会影响观察效果;⑤粪便中含有各种植物细胞,酵母菌、花粉、植物纤维和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残渣等,容易与虫卵混淆,必须注意鉴别(表2-1,图2-2);⑥制好的涂片不能干燥,否则不易辨认虫卵;⑦将用过的竹签、载玻片、盖玻片分别泡于消毒缸中(5%来苏儿),以便统一清洁、消毒,避免污染实验室;⑧此法还可用于其他蠕虫卵、原虫包囊和滋养体的检查。
表2-1 虫卵与粪便中异物的区别
图2-2 粪便内常见的各种细胞及其他内含物
(2)饱和盐水浮聚法:此法有利于同时检出其他线虫卵。但未受精蛔虫卵比重较大(1.210~1.230),在饱和盐水中不易浮起,难以检出。具体操作过程参考钩虫检查。
(3)自然沉淀法:此法使用粪便量大,故对虫卵检出率较高,但操作烦琐费时,现已很少采用。具体操作过程参考毛首鞭形线虫检查。
(4)厚涂片透明法(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操作简便,操作过程中虫卵不会散失,效果较好。对蛔虫卵的检出率高于上述方法。
【材料】 100目/吋金属筛(或尼龙袋)、载玻片、刮棒、玻璃纸、压板。
附:玻璃纸的制备
将玻璃纸剪成大小约22mm×30mm的小片,浸于甘油"孔雀绿溶液(含纯甘油100ml,水100ml和3%孔雀绿1ml)中,浸泡24h以上,直至玻璃纸呈现绿色。
【操作步骤】 ①刮取约50mg已用100目/吋金属筛(或尼龙袋)除去粗渣的粪便,置于载玻片上,覆以浸透甘油"孔雀绿溶液的玻璃纸片,用压板轻压,使粪便铺成25mm× 20mm粪膜;②置30~36℃温箱中30min或25℃约1h,待粪膜稍干并透明,即可镜检。
【注意事项】 ①过硬和过稀的粪便不宜使用本法。泡沫状的粪便会在玻璃纸下形成许多微小气泡,妨碍镜检。②注意掌握粪膜的厚度和透明时间,如粪膜过厚或透明时间短,观察时难以发现虫卵;如透明时间过长则虫卵变形,不易辨认,或因虫卵过分透明,镜检时易遗漏。③本法适用于检查蠕虫卵,但检查钩虫卵时,透明时间一般不超过30min。
2.成虫检查 蛔虫成虫可随粪便排出,也可被吐出或从其他部位取出,根据其形态特征进行检查和鉴定进行确诊。若单性雄虫感染或虫体尚未发育成熟,粪便中检获不到虫卵,可试验性驱虫诊断,也作为疗效考核的依据。
3.幼虫检查 疑为蛔虫幼虫引起的肺炎患者,可检查痰中蛔虫幼虫确诊。
(二)免疫学检测
因检查虫卵的方法简单易行,故免疫学诊断应用较少,主要用于早期感染的诊断、流行病学调查或防治效果考核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