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肺静脉瘘鉴别诊断

肺静脉瘘鉴别诊断

时间:2023-04-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于明确部分分流不明显房间隔缺损诊断,以及了解缺损周围结构和发现合并畸形,明显优于经胸心脏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显示肺动脉瓣口狭窄而无房间隔缺损。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直接显示房间隔缺损有无回声中断而确诊。

【概述】

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是指原始房间隔在发生、吸收和融合过程中出现异常,导致房间隔上出现异常孔状缺损,其位置、形状、大小不定,但都会造成左、右心房腔直接相通。本节主要叙述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此类房间隔缺损较为常见,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20%。约10%的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可以合并部分型肺静脉异位连接(parti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PAPVC),指两侧肺静脉中任何1支或2~3支未与左心房连接,而与体静脉或右心房连接。

【病理解剖】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位于冠状静脉窦口的后上方,根据房间隔缺损部位的不同将其分为5型。

1.中央型或称卵圆孔型 是房间隔缺损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70%,位于房间隔的中部,相当于卵圆窝的部位,缺损四周边缘大多较为完整。

2.上腔型 又称静脉窦型缺损(sinus venosus ASD),位于房间隔上方,缺损与上腔静脉入口没有明确的界限,卵圆窝仍在正常位置。这类缺损常并发右上肺静脉异位,连接到上腔静脉,或连接到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汇处。

3.下腔型 缺损位于房间隔的后下方,缺损下方大都没有完整的边缘,它和下腔静脉入口相延续,下腔静脉瓣和缺损边缘相连。

4.冠状静脉窦型(coronary sinus ASD) 此类缺损较为罕见,通常是无顶冠状静脉窦畸形(unroofed coronary sinus syndrome)的一部分,当冠状静脉窦上壁完全缺如时,冠状静脉窦口也就成为房间隔的缺损。

5.混合型 兼有上述两种以上类型的巨大房间隔缺损,常见的有卵圆孔型缺损与下腔型缺损融合成一个大缺损。

【病理生理】

房间隔缺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基础是心房水平存在左向右分流。分流量大小主要取决于房间隔缺损的大小和左、右心房之间的压力阶差,以及体循环和肺循环血管阻力。由于肺循环可容纳大量血流,因此,即使肺循环血量达到体循环的2倍,也仍能维持正常的肺动脉压力。患儿可无明显症状,活动亦不受限。单纯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并发严重肺血管病变较少,如果患儿较早出现严重肺动脉高压,应该考虑合并原发肺动脉高压的可能性。

随着患者年龄增长,分流时间延长,肺小动脉逐渐产生内膜增厚和中层肥厚,肺动脉压力逐渐升高,右心室负荷加重。一般患者会在青年期以后出现症状,病情进展也往往加速。有些病例病变进一步发展,肺小动脉发生闭塞性病理改变,肺动脉压越来越高,右心负担不断加重,最终导致心房水平经房间隔缺损的右向左分流。进入此阶段后,患者症状明显加重,可出现咯血、发绀、心房纤颤、慢性右侧心力衰竭等艾森门格(Eisenmenger)综合征表现。

合并部分型肺静脉异位连接病变,肺血管病变比单纯房间隔缺损发展得快,且较严重。合并单支肺静脉异位连接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不大,但合并多支肺静脉异位连接存在时,有较大量的左向右分流则会产生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肺动脉高压发生早,且严重,甚至在较小年龄发生艾森门格综合征。

【临床表现】

1.单纯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患者,在婴幼儿期多数可以无任何症状,部分患儿易患呼吸道感染。但也有部分患儿在婴儿期即出现哭闹或喂奶后气促,在幼儿期出现活动耐力低,剧烈活动后心悸气促等表现。巨大房间隔缺损,特别是合并有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时,由于左向右分流大,患者在婴儿期就可能出现心力衰竭表现。

2.多数患者在青少年期以后开始出现症状,表现为劳力性心悸气促,伴有严重肺动脉高压患者,可出现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等表现,进一步加重可以出现发绀、右侧心力衰竭,表现为下肢水肿、肝大、心源性恶病质等。

3.个别的患者会因为早期出现发绀就诊,这类患者多数是下腔型房间隔缺损,由于血液层流原因,当胸腔内压增高时,大部分的下腔静脉回流血液会直接进入左心房,导致没有明显肺高压的情况下,发生发绀症状。

4.体格检查,房间隔缺损的患儿多数较为瘦小,胸骨左缘心前区隆起伴收缩期抬起,第2、3肋间可闻及轻度吹风样收缩中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2心音亢进伴呼吸周期固定分裂。左向右分流量大的患者,可在三尖瓣区闻及轻度舒张中期杂音。

【辅助检查】

1.心电图 多数患者心电轴右偏,伴有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右心室肥厚伴劳损。

2.X线检查 肺野充血,右心房、右心室增大,肺动脉段突出,主动脉结小。透视下可见肺门舞蹈症。有心力衰竭患者可表现肺间质水肿。右肺静脉与下腔静脉异位连接,则可见弯刀样阴影。

【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诊断

上述临床表现均能提示房间隔缺损诊断,临床确诊主要依靠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明确右心房、右心室增大,房间隔连续中断,并可见左向右血流分流频谱。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还可以明确心脏合并畸形的存在和评估肺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于明确部分分流不明显房间隔缺损诊断,以及了解缺损周围结构和发现合并畸形,明显优于经胸心脏超声检查。

单纯继发型房间隔缺损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多数可以获得确诊,并不一定需要心导管检查和选择性心脏造影。但是对于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心导管检查仍是判断手术可否进行的重要依据。心导管检查和选择性心脏造影对于明确肺静脉异位连接的部位及分流的程度,以及有无其他合并畸形具有重要的意义。40岁以上的成年患者,术前应该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二)鉴别诊断

1.轻型肺动脉瓣狭窄 需与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鉴别。肺动脉瓣狭窄胸骨左缘第2肋间杂音较响,肺动脉瓣第二音减弱,X线示肺血管稀少。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显示肺动脉瓣口狭窄而无房间隔缺损。右心导管检查右心室与肺动脉间有收缩压差而无心房水平的分流。

2.原发性肺动脉扩张 肺动脉扩张在肺动脉瓣区有收缩期喷射音,心电图异常,X线显示肺动脉干扩张,但无肺充血,心导管检查无心房水平分流,超声心动图可助确诊。

3.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体征及心电图类似房间隔缺损,特别需要与房间隔缺损并发肺动脉高压鉴别。X线均可见右心房、右心室增大,肺动脉及肺动脉干扩张,远端肺动脉变细变小,心电图示右心室肥厚,心导管检查有肺动脉压升高。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直接显示房间隔缺损有无回声中断而确诊。

4.注意并发心脏畸形的存在 常见的并发畸形包括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缩窄、部分肺静脉异位连接、二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另外,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约1%的患儿可并发二尖瓣狭窄(又称Luternbacher综合征)。应警惕这些并发畸形存在,超声心动图仔细检查均可发现。

【自然病程和预后】

房间隔缺损患者的自然预后相对是比较好的,只有1%左右患儿在1岁以内出现心力衰竭的表现,仅约0.1%患儿可能因心脏情况恶化在1岁以内死亡。在10岁以内发生明显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阻力>4U/m2)的患者约为5%。但在20岁以后,发生肺血管病变比例明显增高,患者开始出现劳力性心悸气促症状,甚至发展成为艾森门格综合征,而失去手术矫治机会。

合并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患儿出现症状早,发生肺动脉高压也早,且较严重。有报道称居住在高原地区的房间隔缺损患儿,肺血管病变出现较早,且严重,约15%的患儿在10岁前即发生严重肺动脉高压。

分流量较小的卵圆孔型房间隔缺损可能在1岁以内自行闭合,有报道称此类缺损1岁以内自行闭合的比例可达20%左右。在1岁以后很少有自行闭合。

【治疗】

房间隔缺损是心脏外科最先开展的心内直视手术之一,近年来又有了新的发展。经皮心导管介入封堵已成为中央型小直径房间隔缺损的有效治疗手段。经胸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心脏超声引导下直接封堵房间隔缺损也已获得成功。有报道,采用全胸腔镜或机器人成功进行房间隔缺损修补。

尽管有很多进展,但是在全静脉复合麻醉气管插管,经胸前正中切口纵劈胸骨入路,浅中低温体外循环心脏麻痹液灌注心肌保护下手术修补,仍然是房间隔缺损外科治疗的规范和常规技术,近、远期疗效确切,利于术中异常情况处置和合并畸形的发现和处理。以下仍以此为基础,分别叙述不同类型房间隔缺损的修补技术。

(一)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

(1)房间隔缺损患者有明显右心室容量负荷加重的情况,就应该手术治疗。以往手术治疗的最佳年龄是5岁以内,近年来主张在1-2岁手术治疗,可以避免长期右心室负荷过重导致的不良影响。

(2)一些患儿房间隔缺损大,左向右分流量大,伴明显肺动脉高压,出生后反复患感冒、肺炎或心力衰竭,应积极进行药物治疗,控制肺部感染和心力衰竭后,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但房间隔缺损的病儿很少需要在新生儿期进行手术治疗,建议等到出生2~3个月以后,肺血管阻力从胎儿高阻力状态有所下降以后,进行手术治疗。

(3)在成年人发现房间隔缺损,中等量以上左向右分流,即使无明显症状,也应该及时手术治疗。

(4)对于卵圆孔未闭的治疗是非常有争议的。一般认为,卵圆孔开放,但卵圆窝处左右两侧房间隔膜组织对合良好,形成功能性闭合者,或缺损较小(<4mm),分流量小,无症状,可以不进行手术治疗。对于卵圆孔未闭,分流明显,有右心负荷加重情形,或者患者有高凝状态,易发血栓栓塞者,可以考虑行经皮心导管介入封堵。

2.禁忌证 房间隔缺损患者的手术禁忌证是不可逆的严重肺动脉高压。右心导管检查肺血管阻力明显升高达8~12U/m2,且不随运动降低,Qp/Qs<1.3,为手术禁忌。

(二)术前准备

1.大多数房间隔缺损病人临床症状不明显,诊断明确后,只需按一般心脏直视手术准备。

2.呼吸道感染是婴幼儿期常见的表现之一,术前应给予较好的控制,以利术后顺利康复。并发肺动脉高压而又未形成手术禁忌者,术前应视病情给予治疗。可口服或静脉滴注血管扩张药物。

(三)手术切口

经胸前正中切口纵劈胸骨是常规的和最常用的入路,近年有多种切口被探索和选用,如胸前正中低位部分纵劈胸骨切口、右前外侧经肋间开胸切口、右侧腋下直切口等,这些切口的优点是美容和可能减少患者创伤,但共同的不足是增加建立体外循环的难度和风险,或者需要经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对于一些合并畸形的处理较为困难,有一定的学习曲线和风险。创新技术和方法的探索,应该始终以患者的安全为中心,在熟练掌握常规手术和积累一定经验基础上,谨慎开展。

(四)体外循环建立和心肌保护

采用正中切口,剪开心包悬吊后,应先行心外探查。观察心脏大小、形态,各房室大小及比例,主、肺动脉直径及比例,有无异常冠状动脉、肺静脉异位连接和永存左上腔静脉及回流部位。肺动脉干若能触及粗糙收缩期细震颤,可能提示并发肺动脉瓣狭窄;短暂用手指阻断肺动脉血流,肺动脉干远端仍可触及细震颤时,提示有动脉导管未闭。

肝素化后,先插主动脉灌注管,在婴幼儿房间隔缺损患儿,由于心房水平左向右分流导致主动脉相对较细小,要细心选择合适大小的灌注管。插管时也要格外注意,以免插管位置不当,或者反复插管时,出血过多,导致低血压,甚至心脏停搏,同时也要防止损伤主动脉后壁。我们主张上下腔静脉均采用直角管直接分别插管,以利于合并畸形的处置。应该常规放置左心房引流管,既可作为探查肺静脉回流的标志,也防止术中心脏膨胀和肺淤血,利于心肌保护和防止肺部并发症,对于完善心脏排气和防止栓塞并发症也有意义。

开始体外循环后,在升主动脉根部置放心脏麻痹液灌注管,适度降温后,钳闭主动脉,灌注心脏麻痹液心脏停跳保护心肌。房间隔缺损修补可以在不使用心脏麻痹液灌注不阻断主动脉,心脏跳动下进行,可以避免或减轻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但要注意防止气栓并发症。

心脏停搏后,做右心房斜切口,牵开切口行心内探查。明确房间隔缺损类型、大小;是否并发肺静脉异位连接;冠状静脉窦位置、大小;三尖瓣关闭不全情况;经三尖瓣口探查有无并发右心室流出道狭窄、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瓣狭窄;经房间隔缺损还可探查是否并发二尖瓣关闭不全、狭窄和三房心等畸形。

(五)手术方法

1.中央型房间隔缺损修复术

(1)直接缝合房间隔缺损:适用于中央型缺损,直径较小,且周围房间隔组织发育好。

采用4-0(成年人)或5-0(儿童)涤纶线先在缺损下缘缝一“8”字缝合,向上做连续缝合,至最上一针时,停左心房引流,可以灌注心脏麻痹液,利用回心血充盈左心,膨肺排除左心气体,收紧缝线关闭房间隔,再向下做双层连续缝合,结扎,完成心内修补。

(2)房间隔缺损补片修补术:如果中央型房间隔缺损直径较大,或周边组织较薄弱,或左心房发育较小,以及在儿童患者,应该采用补片修补。

多选用不经处理的自体心包片修补,也可以采用涤纶补片。先于缺损周边缝牵引线固定补片,然后采用4-0(成年人)或5-0(儿童)涤纶线连接缝合,将缺损缘与补片缝合,最后一针收紧前先排除左心房内积气。

(3)中央型房间隔缺损并发右肺静脉异位连接矫正:中央型房间隔缺损可并发右肺静脉异位连接如右心房,手术中部分切除肺静脉开口附近的房间隔残余组织,扩大房间隔缺损,然后剪取较缺损口面积稍大之自体心包或涤纶补片进行连续缝合修补。于肺静脉开口前方,可用数针带垫片无创线做间断褥式缝合,缝于右心房壁,以免单纯连续缝合线撕脱。缝线需与肺静脉开口保持0.5cm以上距离,以防肺静脉回流不畅。

2.上腔型房间隔缺损修复术 上腔型房间隔缺损也称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往往并发右上肺静脉异位连接到上腔静脉或者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结合处。建立体外循环时,上腔静脉插管应高于右肺静脉异位连接处,采用直角管。套上腔静脉阻断带,应该避开和防止损伤右上肺静脉。

为防止损伤窦房结,可从右上肺静脉根部做一小切口,向下延长至右心房上部后外侧做纵行切口。按缺损情况修剪补片成葫芦形,上端伸入上腔静脉。补片后缘缝于肺静脉开口前方,保证肺静脉导入左心房途径通畅。为防止修复房间隔缺损补片影响上腔静脉回流,在上腔静脉与右心房切口上部加用心包片以加宽,补片前方进针切勿过深,以免损伤窦房结。

3.下腔型房间隔缺损修复术

(1)补片修补下腔型房间隔缺损:此类房间隔缺损直径较大,与下腔静脉入口处无组织残余,且其后缘也多数仅残余薄弱组织,甚至直接为心房壁,因此,我们主张对于此类缺损应该采用补片修补。修复方法已如前述,但要注意,在下腔静脉缘,组织较为薄弱,缝针要确切,避免残余缺损。缝线可适当偏向左心房侧,避免收紧缝线时,发生荷包效应,导致下腔静脉开口狭窄。还要注意避免将下腔静脉开口隔入左心房的错误的发生。

(2)合并右肺静脉异位连接入下腔静脉的矫正:此类畸形少见,但手术处理比较复杂,根据不同病变,有以下矫正方法供选择。由于吻合期间须阻断肺静脉,可能引起严重的右肺淤血,手术应在体外循环降温至25℃时,低流量灌注或体循环下临时拔除下腔静脉插管进行。

肺静脉异位连接膈上段下腔静脉矫治术:由于肺静脉开口位置较高,可将右心房下部切口向下腔静脉延长,进一步分清肺静脉开口,向下扩大房间隔缺损,根据肺静脉开口情况修剪长条补片一块,补片下缘缝于肺静脉开口下方,将肺静脉开口经下腔静脉内侧壁经扩大的房间隔缺损下方隔离入左心房,在经下腔静脉入口时,注意防止造成梗阻。待补片下半两侧均缝至房间隔缺损中部时,重新插入下腔静脉管并恢复正常流量体外循环并复温,应用连接缝合继续完成房间隔缺损上半部缝合。在修补缺损前下缘时,应避免伤及冠状静脉开口前区,为了防止心内补片造成下腔静脉梗阻,缝合心房壁切口时,在下腔静脉至右心房段切口需应用补片加宽。

肺静脉异位连接膈下段下腔静脉矫治术:由于肺静脉开口位置较远,或开口于肺静脉,经右心房切口不能修复,则可在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下于膈肌上结扎右肺静脉干,然后离断,将右肺静脉干与左心房后壁左侧吻合,或将右肺静脉干切断,近端剪成斜面与左心房做端-侧吻合。也有作者将右肺静脉干切断,与右心房侧壁吻合,然后按右肺静脉引流入右心房扩大房间隔缺损后,应用补片覆盖右肺静脉在右心房开口经房间隔缺损,隔入左心房。

4.冠状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修复术 此型房间隔缺损非常罕见,其前缘紧靠房室结区,应采用补片修补,在前缘缝合时,避免进针过深,可以偏向冠状窦内缝合,避免损伤房室结。

【并发症及防治】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和(或)部分肺静脉异位连接术后恢复多较平稳,可按心脏直视手术常规处理,一般很少出现严重并发症。主要并发症有:

1.心律失常 以室上性心律失常多见,如房性期前收缩、结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缓或心房纤颤等,多为短暂发作,及时治疗后多能恢复。

2.急性左心功能不全 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尤其是缺损大,左向右分流量大的患者,左心发育相对较差,围术期容量负荷过重,如输血、输液过多过快等,均有引发肺水肿可能。术中、术后应适当限制输血、输液量。对术前有心功能不全,特别是年龄较大的患者,术后应给予强心(地高辛)和正性肌力药物支持,包括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微泵输注。

3.右心功能不全和肺静脉高压 多见于成年人和手术前即并发有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术中特别是停止体外循环后和关胸前常规测量肺动脉压并及时处理,对这类病人,即使术后肺动脉压有明显下降,仍应给予适量扩血管药物治疗,重症肺动脉高压的高位患者术后应注意安静,充分给氧,预防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

【疗效评价】

单纯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手术疗效良好,且随着外科麻醉、转流技术的进步,手术死亡率已降至1%以下。手术死亡原因与年龄、心功能及肺动脉高压程度有关,年龄小于1岁或大于45岁、肺血管阻塞性病变伴肺动脉高压及心力衰竭者是增加手术危险性的主要因素。

(肖颖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