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是由胚胎期原始室间隔发育障碍而在左右心室之间形成的异常交通,引起心室水平左向右分流的一种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2%~20%。
【病理解剖】
室间隔按解剖分为膜部、流入道部、肌部和流出道部,按组织类型系由纤维膜性间隔和肌性间隔两部分组成,肌性间隔又包括流入道间隔、心尖小梁部间隔和流出道间隔或称圆锥间隔,室间隔缺损主要发生于膜部间隔和肌性间隔及其交界处。室间隔缺损多为单发性,也可见多发性。
虽然室间隔缺损是最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但室间隔缺损的分型和命名方案迄今难以统一。本文按解剖分型叙述:
1.膜部室间隔缺损 约占手术治疗单纯室间隔缺损病例的80%,可细分为以下几种。
(1)单纯膜部室间隔缺损:仅限于膜部间隔的缺损,缺损边缘为纤维结缔组织组成,缺损边缘可与三尖瓣隔瓣组织粘连。由于三尖瓣在室间隔上的止点位置较二尖瓣止点平面低,一部分膜部室间隔位于左心室和右心房之间,如果这部分缺如就形成左心室-右心房通道。
(2)膜周型室间隔缺损:这类缺损通常较大,邻近三尖瓣前瓣与隔瓣交界,与中心纤维体、三尖瓣前瓣、隔瓣和主动脉瓣都有复杂的毗邻关系。
2.流入道部室间隔缺损 位于三尖瓣隔瓣下方,又称房室管型或隔瓣下室间隔缺损,后缘直接由三尖瓣环构成,前缘是肌肉,呈新月形。
3.肌部室间隔缺损 缺损的边缘完全为肌肉组织构成,可以发生于室间隔肌部的任何部位,但常见于中部、心尖部和前部。常为多发性,甚至呈乳酪状缺损。希氏束行径距这类肌性室间隔缺损边缘较远。
4.流出道部室间隔缺损 又称圆锥室间隔缺损,或漏斗部室间隔缺损。可分为2个亚型:
(1)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位于两大动脉瓣下,其上缘仅是一纤维组织缘将主动脉和肺动脉瓣隔开。邻近主动脉右冠状动脉瓣下方,可合并主动脉瓣右冠状动脉瓣脱垂。
(2)嵴内型缺损:占室间隔缺损的5%~10%,位于圆锥间隔内,缺损均为肌肉缘,其上缘和后下缘常常有一肌束将其与肺动脉环和三尖瓣环分隔开。这类缺损缘远离希氏束,手术时一般不会损伤传导组织。
5.混合型室间隔缺损 是指巨大的室间缺损不限于一个部分,而可能是多个部分或几种类型的室间隔缺损融合在一起。
【病理生理】
室间隔缺损血流动力学变化主要取决于缺损大小、两侧心室压力阶差和肺血管阻力变化。
室间隔缺损大小变异很大,可以从筛孔状大小到几乎整个室间隔缺失。习惯上按室间隔缺损大小大致分成3类。
1.大型室间隔缺损 缺损大小等于或大动脉口,称为大型室间隔缺损。这类缺损室间隔缺损阻力小或无阻力,阻力指数<20U/m2,所以又称非限制性室间隔缺损。右心室收缩压接近或等于左心室收缩压,肺/体血流比率的高低取决于肺血管阻力状况。
2.中等大小室间隔缺损 缺损大小大约为主动脉口的2/3,血流经室间隔缺损阻力增大,右心室收缩压升高,不超过左心室收缩压的1/2。肺/体循环血流比率在2.5~3.0。
3.小型室间隔缺损 缺损小于主动脉口的1/3。右心室收缩压一般无明显变化,或稍有升高。肺/体循环血流比率增高较少,可超过1.5。经室间隔缺损阻力指数>20U/m2。又称限制性室间隔缺损。多发性小缺损面积相加可类似大缺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大型室间隔缺损分流量取决于肺血管阻力的高低。肺血管阻力的产生开始是由于肺动脉痉挛,当压力逐渐升高,肺小管内膜和肌层逐渐肥厚,发生器质性变化,阻力增加,最终由动力型肺动脉高压发展成为阻力型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压力继续升高,最后接近或超过左心室压力。与此同时,左向右分流量逐渐减少,出现双向分流,最后甚至形成右向左的分流,此时肺血管已发生不可逆性变化。
肺动脉高压程度一般按肺动脉收缩压与主动脉收缩压的比值分为3级,轻度肺动脉高压的比值≤0.45;中度肺动脉高压对比值为0.45~0.75;严重肺动脉高压比值>0.75。肺血管阻力也可以分为3级,轻度增高者肺血管阻力<7U/m2,中度为8~10U/m2,重度>10U/m2。
【临床表现】
(一)症状
小型缺损,分流量小,一般无明显症状。缺损较大,分流量较大者,常有劳力性心悸气急,活动受限。
大型室间隔缺损,可反复发生肺部感染,重者在婴幼儿期,甚至新生儿期可死于肺炎或心力衰竭,多数病例经过药物治疗,肺炎和(或)心力衰竭得到控制,肺血管阻力随之增高,分流量减少,肺部感染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的次数逐渐减少,但心悸气急仍持续存在,活动耐力下降。一旦发生右向左分流,临床可出现发绀,此时已至病变晚期。
(二)体征
分流量较大的患者,左胸向前凸出或呈鸡胸样,这是由于扩大的右心室将胸壁向前方顶起所致。心尖搏动区能触到有力的冲击感,在心底部和心前区的不同部位能听到收缩期吹风性杂音和触及细震颤。
杂音多于出生后1周内发现,少数于出生后2~3周才出现。分流量大者尚可在心尖听到一短促舒张期隆隆性杂音,系大分流量引起二尖瓣相对性狭窄所致。肺动脉压升高者,肺动脉瓣区有第二音亢进和分裂。出现右向左分流时除口唇发绀外,上述心杂音和细震颤可减轻甚至消失。但肺动脉瓣区第二音更加亢进,甚至出现舒张期肺动脉瓣反流性杂音。
(三)胸部X线检查
缺损小,分流量少者,心脏和大血管形态正常,中等大小的室间隔缺损,左心室扩大,肺血增多,肺动脉圆锥隆凸。大缺损大分流量病例的左、右心室均可扩大,肺动脉段明显扩张,肺野充血。大型室间隔缺损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和肺血管阻力严重升高者,左、右心室扩大程度反而较轻,周围肺血管影变细,但肺门血管影浓而增粗。
(四)心电图
小型室间隔缺损,心电图大致正常,左心室扩大者在左侧心前区导联R波电压增高,T波高耸,右心室负荷增大时可见双心室肥厚,或右心室肥厚、右束支阻滞。
(五)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无创性常规检查方法,不仅能够显示室间隔缺损部位、大小,而且能发现合并畸形。应用彩色多普勒对小型室间隔缺损和多发性肌部缺损诊断的敏感性更高,但是一个大的膜周型室间隔缺损合并肌部缺损时有时容易漏诊肌部缺损,值得注意。
(六)心导管和心血管造影
术前通过心导管检查计算心室水平分流量、肺/体循环血流比值和肺/体动脉收缩压比值,对较大儿童和成年人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例明确手术适应证,指导围术期处理及判断手术疗效仍有重要价值。
【诊断及鉴别诊断】
依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室间隔缺损并不困难。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确定室间隔缺损的类型,而且可以鉴别诊断有无其他心内畸形,为手术提供可靠依据。儿童大型室间隔缺损伴重度肺动脉高压者,应进行心导管检查,以便进一步了解肺循环高压程度和肺血管阻力。
室间隔缺损伴艾森门格综合征时出现发绀,需要和法洛四联症及其他先天性发绀型心脏病鉴别。从发绀出现时间、肺动脉瓣区第二音强弱、胸部X线肺纹理变化和有无肺动脉干凸出等作出初步判断,确诊需靠超声心动图和彩色多普勒检查,疑难病例可同时进行心血管造影以协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病程演变和自然预后】
室间隔缺损的病程演变和自然预后,主要决定因素是缺损的大小和出生后肺血管阻力变化。胎儿期由于肺没有膨胀,肺血管阻力高。出生后随着肺膨胀,肺小血管伸张,氧分压升高,使肺血管内产生缓激肽-促使肺血管扩张和阻力下降,但由于中层肌肉仍肥厚,肺阻力可保持中等度升高。出生后几周,肺血管阻力变化的快慢与幅度大小,直接影响新生儿生存。
(一)患儿早期死亡
新生儿在出生后1~2周很少须手术处理,大型室间隔缺损病例出生后一般于2~3周肺血管阻力逐渐下降到正常,左、右心室内压力阶差加大,自左向右分流量增加,肺循环血流量增加,左心容量负荷加重,婴儿可于出生后2~3个月,因肺静脉高压肺水肿和急性左侧心力衰竭死亡。婴幼儿如在出生后6个月内出现心力衰竭,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和心力衰竭,生长发育迟缓,1岁内死亡率大约为9%,2岁内死亡者可高达25%。有的患儿可能与基因缺陷有关,出生后肺血管阻力不下降,肺血管一直保持胎儿型,表现为肺高压持续状态,患儿很快出现右向左分流而丧失手术机会。
(二)晚期发展为艾森门格综台征
大型和一些中等大小室间隔缺损患者,肺血管阻力逐渐升高,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肺血管病变逐渐加重,自左向右分流逐渐减少,肺血管阻力严重升高,超过体循环血管阻力,出现心内双向分流,进而转变为以右向左分流为主,口唇明显发绀,出现慢性右侧心力衰竭、红细胞增多症、大咯血、脑脓肿、脑梗死等临床表现,称为艾森门格综合征。多数在10岁以后出现,但也有报告在2岁前后,甚至更早就可能发生。患者多在40岁以前死于顽固右侧心力衰竭和其他严重并发症。
(三)缺损自然闭合
小型室间隔缺损有一定自然闭合的可能,多发生在1岁以内,4岁以内闭合率约为34%,96%的自然闭合发生在6岁以前。自然闭合者室间隔缺损自然闭合的机制是:①膜部缺损边缘与三尖瓣隔瓣和部分前瓣叶贴近,进而粘连而逐渐闭合;②肌性缺损随着间隔肌肉发育而逐渐缩小,或边缘因血流的冲击而纤维化或内膜增生;③血栓形成或细菌性心内膜炎治愈,缺损由赘生物闭塞。大型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则鲜见自然闭合。
(四)主动脉瓣脱垂和关闭不全
约5%室间隔缺损病例可发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多见于膜周型和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多在10岁以内逐渐出现,到成年进一步恶化。当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加重时,由于室间隔缺损被脱垂的主动脉瓣叶部分堵闭,心室水平左向右分流常可减少。
(五)继发右心室漏斗部狭窄
有5%~10%大型室间隔缺损合并大量左向右分流病例,在婴幼儿期可出现右心室漏斗部狭窄,主要为漏斗部肌肉肥厚所引起,其程度随年龄增长而加重。
(六)感染性心内膜炎
单纯室间隔缺损患者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年发生率为0.15%~0.3%,多见于15-20岁病例,赘生物常位于右心室内,脱落后可造成肺梗死。
【治疗】
在全静脉复合麻醉气管插管,经胸前正中切口纵劈胸骨入路,浅中低温体外循环心脏麻痹液灌注心肌保护下进行外科手术修补,仍然是室间隔治疗最为确切和可靠的治疗手段。但近年来不断进行着新的技术方法探索,有作者报道了经皮心导管介入封堵室间隔缺损,经胸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心脏超声引导下直接封堵室间隔缺损获得了成功,采用全胸腔镜或机器人成功进行室间缺损修补也获得成功。这些技术的适应范围比较局限,扩大应用和远期疗效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一)手术适应证
1.新生儿和婴儿期大型室间隔缺损,反复感冒、肺炎,表现为严重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肺功能不全时,应在出生后3个月内进行手术治疗。如药物治疗有效,可推迟到6个月后,在这以后肺血管阻塞性病变会进行性加重,当左向右分流>2∶1,或肺血管阻力>4U/m2时应及时手术治疗。多发性肌部缺损伴肺动脉高压者,手术修复困难,死亡率高,主张先行肺动脉环缩术,待2-3岁后二次手术解除环缩,修补缺损。
2.限制性室间隔缺损,临床无明显症状,胸部X线片和心电图无明显改变,随访过程无肺动脉压增高趋势,1岁内尚有自然闭合的机会,手术可以延迟到2岁以后或学龄前进行。
3.动脉干下型缺损,即使症状不明显,因可能发生主动脉瓣脱垂,手术应该在4岁以内进行。
4.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阻力>8U/m2,肺/体循环血流比值休息时为(1.5~1.8)∶1,或当中度运动时下降为1.0∶1(因体循环周围血管扩张和体循环血流增加,而固定的肺血管阻力妨碍了肺循环血流的增加),有静息时发绀,或运动时发现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右向左分流增加),不宜进行手术治疗。对于这类患者有必要进行心导管检查,给予异丙肾上腺素0.14mg/(kg ·min)静脉滴注并测定肺血管阻力,假如肺血管阻力下降到7U/m2以下,可以慎重考虑手术治疗。
5.肌部多发性室间隔缺损,尤其是乳酪型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低体重、心功能差的病例,应在婴儿期积极行肺动脉环缩术。
(二)术前准备
室间隔缺损患者术前除按一般心脏直视手术准备外,对反复出现肺炎和充血性心力衰竭者,特别要加强准备。
1.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者,可应用地高辛、利尿药等药物治疗,以纠正心力衰竭,改善心功能;有喂养困难和生长迟缓者,必须给予营养支持。
2.对伴有重度肺动脉高压者,应常规应用扩血管药物减轻前、后负荷,首选的是硝普钠,以每分钟2~3μg/kg的速度静脉滴注,成年人25mg/d,根据病情应用7~10d后手术,可以降低肺血管阻力,提高手术安全性。
3.如有咳嗽、咳痰及肺部啰音者,应在控制心力衰竭的基础上,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以防治呼吸道感染。
4.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决定立即手术前尚须注意检查有无并发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瓣下狭窄和主动脉缩窄等畸形,以便采取相应治疗方案。
5.伴有感染性心内膜炎者,原则上先选用敏感的抗生素,给予有效的治疗,感染控制后进行手术。对感染难以控制的病例,在应用高效广谱抗生素治疗1~2周后,限期手术。对伴有赘生物随时有脱落危险,或已脱落,造成大面积肺梗死时,即使在感染活动期也必须进行急症手术。
(三)手术方法
尽管有多种切口可采用,但常规采用正中切口进胸。首先进行心外探查,注意有无动脉导管未闭或其他心脏畸形。当伴有较大直径的动脉导管未闭时,必须在体外循环开始前予以游离阻断,以避免转流后发生窃流和严重的肺部高灌注性肺水肿。手术一般在全麻中度低温体外循环和含血心脏麻痹液灌注心脏停搏下进行。
心脏切口的选择取决于根据室间隔缺损和医生的经验和习惯,通常有右心房径路、肺动脉径路、右心室径路和左心室径路。在个别复杂病例,如混合型和多发性室间隔缺损有时需做多个切口。我们主张按室间隔缺损类型选择心脏切口,当无法确定缺损的解剖位置时,可以先做一个右心房小切口,探明缺损位置,再确定合适的径路手术修复。
1.膜部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膜周型缺损经右心房切口进行修补,显露清楚,方便操作,对右心室功能影响也较小。
(1)膜部小缺损,周边纤维环较完整,可采用直接缝合,即应用间断带小垫片褥式缝合。如缺损邻近三尖瓣隔瓣,带垫片缝线一侧可缝于距三尖瓣环1~2mm的隔瓣根部,另一侧缝于缺损的对侧缘上。心脏传导组织在此型缺损后下缘左心室侧走行,注意避免损伤。
(2)膜周型缺损补片修补术,牵开三尖瓣前瓣和后瓣后,膜周型室间隔缺损多可得到较好显露。若缺损显露欠佳,可从隔瓣游离缘向三尖瓣环方向切开瓣叶,直至离瓣环3~4mm。补片可略大于缺损。新生儿、婴幼儿用5-0或6-0缝线,年长儿童用4-0带小垫片缝线进行缝合。第一个缝线可从圆锥乳头肌止点开始,顺时针方向缝合,距缺损肌肉缘5~7mm进针,由缺损缘的右心室面出针,缝线应有一定深度,但以不超过间隔厚度的1/2,避免损伤走行于缺损后下缘左室心内膜下的传导束。缝合至三尖瓣环时,带垫片褥式缝线可置于隔瓣根部距瓣环2mm,注意将缝线置于腱索下方。在缺损后上缘邻近主动脉瓣,即三尖瓣隔瓣与前瓣交界处,有时仅有很少组织与主动脉瓣环隔离,缝线可从三尖瓣前瓣根部和心室漏斗皱褶进针,此时可从主动脉根部灌注少量心脏停搏液,看清主动脉瓣后再进针,避免损伤瓣膜组织,然后缝针转至室上嵴缝合。缝线分别穿过补片相应部分,将补片送下后结扎缝线。剩余室间隔缺损边缘可应用往返连续缝合。也有作者提倡使用连续,或间断褥式结合连续缝合修补技术。
2.流入道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又称房室管型或隔瓣下型室间隔缺损,该类缺损常被三尖瓣隔瓣掩盖,后缘为三尖瓣环,缺损呈半月状,直径较大,均需补片修补。修补时先在三尖瓣隔瓣缘置2根牵引线牵开三尖瓣隔瓣和腱索,一般可显露其下方缺损。若遮盖室间隔缺损的瓣膜和腱索无法牵开,可于三尖瓣隔瓣根部距瓣环3mm处环形切开三尖瓣,并将切开瓣叶牵开,隔瓣下方缺损即可得到良好显露。应用3~5个带小垫片间断褥式缝合,缝于缺损后下缘,缝线只能置于右心室面,如前所述,顺时针方向缝合抵达三尖瓣环时,缝线穿过三尖瓣隔瓣根部,然后转向缺损上缘。缺损前上缘已远离传导组织.在这个部位缝线可穿透肌缘进行缝合,直至完全闭合缺损。
3.流出道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宜采用肺动脉切口径路,距肺动脉瓣环1.5cm做横切口,牵开切口,即可显露缺损。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比较大,上缘紧接肺动脉瓣环下方,主动脉右冠瓣窦或脱垂的瓣叶可覆盖缺损,甚至凸向右心室流出道。必须进行补片修补,切忌将主动脉瓣作为室间隔缺损上缘进行直接缝合。要细心修剪补片使其与缺损形状和大小相适应。缺损上缘应用4-0或5-0带垫片聚丙烯线做间断褥式缝合,缝于肺动脉瓣窦内的瓣环上,缝线穿过补片上缘并结扎。其余边缘,可进行连续缝合,也可一周都用带垫片聚丙烯线做间断褥式缝合。然后缝合肺动脉切口。嵴上型和嵴内肌性缺损全为肌肉缘,可经右心室流出道做横切口,应用补片修补。
4.肌部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肌性间隔前部缺损只能经右心室切口显露,且有时不容易发现,因为这类缺损常被隔束和粗大肌小梁掩盖,切断连接于膈束和右心室前壁的肌束,方能清楚显露。这类缺损,一般主张应用补片修复和带垫片间断褥式缝合方法,值得指出的是室间隔缺损前缘预置平行褥式缝线时进针不宜过深,避免损伤冠状动脉前降支。为了防止上述并发症,Breckenrdige等对靠近右心室前壁室间隔多发性缺损提出了另一种修复方法,先经右心房通过三尖瓣口初步探查和确定这类缺损部位和数目,于缺损相应部位做右心室纵切口,切口距离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最好在1cm以上,牵开右心室切口,再经右心室面观测缺损数目和大小,采用2条聚四氟乙烯条或涤纶条,1条放在心内,另1条放在右心室前壁外侧近室间隔部位,应用多个褥式缝合从心内穿过涤纶条和缺损后缘,再在相应部位穿出右心室前壁和心外的垫条,一般缝上3~4个褥式缝合,收紧缝线,结扎后即可将缺损牢固闭合。挤压呼吸囊,检查缺损缝合处有无漏血,或残余缺损,心内操作完毕,应用3-0缝线连续或间断缝合右心室切口,缝线必须贯穿右心室壁全层,并可应用2~3个带小垫片褥式缝线加固缝合。
心尖部多发性缺损。若经右心室切口修复,常常遗漏小缺损,造成修补不完善,主张采用左心室切口径路。手术可先通过右心房切口经三尖瓣口探查缺损部位,然后将纱布垫置入心包腔内将心尖垫高,于左心室尖部少血管区距左前降支1cm处做一短的鱼嘴状切口,长为25~30mm。向上延长切口时要防止损伤二尖瓣前乳头肌。应用拉钩牵开室壁切口,显露室间隔缺损。缺损缘在光滑的左心室面很容易辨认,从左心室面观多为单一缺损,也须注意是否有多个或高位缺损存在,以防遗漏。此类缺损均须应用补片修补,假如为多个缺损,而且彼此很邻近,亦可应用一块大补片覆盖全部缺损上,应用4-0无创缝线做间断褥式缝合。由于左心室腔内压力高,闭合左心室壁切口时,应加用带小垫片无创缝线做间断褥式缝合,或应用聚丙烯无刨缝线进行双层连续缝合和涤纶垫条加固,缝线必须穿过心室壁全层。
对于乳酪状多发肌部室间隔缺损婴儿,可采用肺动脉带束术。于肺动脉绕带上端的主肺动脉上做一个荷包缝线,将测压针头或导管分别插入肺动脉远端和近端。主肺动脉带束缩窄程度可参考以下指标:①将束带远端肺动脉收缩降低到正常范围(30mmHg)。②根据体循环压变化来决定,随着束带收紧,远端肺动脉压力下降,体循环压力开始上升,当体循环压达到平稳时适可而止。③肺动脉主干缩小到原来直径的1/3~1/2,使右心室与肺动脉压力阶差达到50mmHg,或使肺动脉压降至体循环压的50%。当束带收缩到适当程度后,立即将束带在原位间断缝合,并将束带牢固地固定在肺动脉主干上。拔除肺动脉上测压针头,结扎预置荷包线,彻底止血。术中注意要点:①在做肺动脉环缩术前应先放置好中央静脉测压管和动脉测压管,以监测动脉压及评估带缩术的效应。②若体循环压力过低,可静脉滴注儿茶酚胺类药物,因在低心排血量下难以精确估计肺动脉合适的束窄程度。③营养不良的婴儿在成功的肺动脉环缩术后,病情好转,生长发育迅速,环缩程度会变得过紧。对这类婴儿术后必须定期随访观察。
5.合并心脏畸形手术处理
(1)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生率约为10%,多数患者可以在术前明确诊断。但合并较细小的动脉导管,尤其是在严重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动脉导管分流不明显,可能会遗漏较大的动脉导管(所谓“哑型”导管)。漏诊较大直径动脉导管,在术中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而,对每个接受室间隔缺损修补的手术患者都应该警惕有无合并动脉导管。
切开心包后,应该注意探查肺动脉有无震颤。如果开始体外循环转流,肺动脉张力不下降,甚至更加膨胀,同时伴有静脉回流减少,心脏膨胀,动脉压难以维持。或者切开右心房或右心室时,有大量动脉血液回流。这些情形都高度提示并发动脉导管,应该及时明确和加以处理。
对于术前明确合并有较大直径的动脉导管未闭时,必须在体外循环开始前予以游离阻断,以避免转流后发生窃流和严重的肺脏高灌注性肺水肿。如果术中体外转流后才发现合并动脉导管,可以降低灌注流量,从心外手指压迫导管,直接切开肺动脉,用带气囊尿管或专用器械封堵导管,用带垫片4-0涤纶线从肺动脉内间断褥式封闭导管。
经正中切口结扎动脉导管,应该避免损伤喉返神经和损伤导管后壁发生大出血,尤其应该明确解剖关系,避免误扎左肺动脉或降主动脉。
(2)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缩窄: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缩窄并不少见,有报道发生率高达15%~20%,且经常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术前查体时注意准确测量上下肢血压,详细的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必要时可以进行CT或磁共振血管造影,多数可以明确诊断。
如果室间隔缺损直径较小(<0.5mm),无明显肺动脉高压,可以考虑经左侧开胸仅纠治主动脉缩窄,室间隔缺损可能自行愈合,或者后期经介入手段封堵室间隔缺损。
对于较大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缩窄患儿,目前治疗策略尚有争议。一些作者认为对于有大量左向右分流和严重心力衰竭的婴儿患者,可以采用左侧开胸纠治主动脉缩窄,同时做肺动脉带束环缩。也有作者主张采用2个切口同时纠治室间隔缺损和主动脉缩窄,先经左外侧开胸矫治主动脉缩窄,然后正中切口修补室间隔切口,认为可以避免深低温停循环,左侧开胸也利于充分显露和纠治缩窄畸形。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作者主张采用胸前正中切口同期纠治室间隔缺损和主动脉缩窄,应用深低温停循环或深低温低流量灌注技术,切除缩窄段主动脉后行扩大端-端吻合,或者加宽缩窄段和发育不良的弓部主动脉。
(3)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脱垂和关闭不全多见于膜周型和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在膜周型缺损多见无冠状动脉瓣脱垂,而在动脉干下型缺损以右冠状动脉瓣脱垂常见。
对于轻度主动脉瓣脱垂和轻度主动脉瓣反流者,应该尽早补片修补室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补片可以对主动脉瓣环起到支撑和加强作用,防止瓣叶进一步脱垂和关闭不全加重。
对于中度以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则应该先修补室间隔缺损,然后经主动脉切口,精确折叠脱垂的主动脉瓣叶,紧缩固定,必要时可部分关闭瓣膜交界。手术中应该在体外循环开始后,尽早放置左心引流,防止左心室膨胀。
在一些严重的病例,主动脉瓣叶重度发育不良或者继发严重的瓣叶卷曲、纤维化,甚至钙化,可能需要进行瓣膜替换,在儿童可能还需要同时加宽主动脉根部。
【并发症及防治】
1.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为1%~2%,多由于手术损伤传导束有关。从解剖上准确界定各类缺损,掌握房室传导束行径,是防止发生传导阻滞的关键,术中应避免对其钳夹、牵拉、吸引和缝合。术中可拆除可疑缝线,重新修补缺损。心表面安装临时起搏导线,进行临时起搏。如果术后1个月后,仍未能恢复,应安放永久起搏器。
2.室间隔缺损残余漏 室间隔缺损残余漏发生率据统计为1%~5%。多见于以下几种情况:缝线撕脱或组织割裂;术中显露不良;转移针位置不当;留有缝隙,或为多发性室间隔缺损被遗漏。因此在缺损修补完后要膨肺,于直视下确认修补完善;心脏复跳后及时扪诊右心室细震颤是否消失;术中超声心动图可提高残余室间隔缺损检出率,争取在术中及早发现和及时处理。
部分室间隔缺损残余漏是术后早期发现的,心前区收缩期杂音为消失或再度出现,经胸部超声心动图和彩色多普勒检查可确立诊断。如撕裂较小,患者无症状,可暂时密切观察,有时可自行闭合。如果残余左向右分流量较多(Qp/Qs>1.5∶1),或出现心力衰竭症状,应及时再次手术修复。随着介入性室间隔缺损封堵技术的发展及经验积累,对于较大儿童或成年患者,有作者认为应用介入封堵技术是治疗室间隔缺损残余漏的首选方法。
3.三尖瓣或主动脉瓣反流 室间隔缺损补片或介入性治疗的封堵伞如果压住三尖瓣腱索,使其活动受限,会引起三尖瓣反流。主动脉瓣损伤则多由于缝合膜周型或干下型缺损缝针误伤瓣叶所致,应以预防为主,如反流严重,应及时手术修复。
4.肺动脉高压危象 是术后严重并发症,可发生在反应性较强的肺血管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肺动脉突然急剧升高,超过体循环水平,右心房压亦上升,左心房压下降,体循环压下降和休克。诱发因素包括气管吸痰、低氧和高碳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高浓度正性肌力药物应用和烦躁不安等。处理方法可给镇静药和肌松药,吸入高浓度氧和过度通气。如PaCO2维持35mmHg以下,前列环素静脉滴注,可能是治疗肺动脉高压危象的最佳药物。NO吸入被认为特别有效。
【疗效评价】
(一)手术效果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手术死亡率目前在许多医学中心已逐渐下降到1%以下,大龄单纯室间隔缺损手术死亡率已接近零。多发性室间隔缺损和有心脏畸形并存的室间隔缺损手术死亡率仍较高,此类室间隔缺损手术死亡率为5%~10%。早期死亡原因,主要是急性心力衰竭,可能与重症婴幼儿手术前已存在心功能不全,加上手术对心肌创伤和保护不良有关。术前反复呼吸道感染和严重肺功能不全,是造成少数婴幼儿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影响手术死亡率的因素如下。
(1)年龄:手术患者年龄越小,病情越重,特别是新生儿,手术死亡率越高。
(2)室间隔缺损类型:单纯室间隔缺损手术死亡率很低,多发性室间隔缺损是增加手术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病情重,修复困难,可能残留缺损。
(3)肺动脉压力和阻力:肺动脉压力轻度及中度增高者手术死亡率低,伴有严重肺动脉高压者手术死亡率明显增高,主要死于进行性肺血管病变。
(4)室间隔缺损伴心血管畸形:包括合并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均会增加手术复杂性和延长体外循环时间,因而术后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率亦增加。
(5)术后严重并发症:包括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和室间隔缺损残余漏,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者死亡率甚高。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晚期死亡率在2.5%以下,少数死亡病例和严重心律失常有关,主要为心室纤颤和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在术前肺血管阻力明显升高者,术后部分病例的肺血管病变可能进行性恶化,最终而造成右侧心力衰竭和死亡。
(二)存活质量分析
1.生长发育 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大型室间隔缺损修复术后,术后前10个月内生长发育明显改善,体重增加,症状也随之消失。Weintraub等并指出生后6个月内修复大型室间隔缺损,大多数病例到5岁以前的体重、身高和头围都发育正常,出生时低体重婴儿除外,仅体重增加。
2.心脏功能 儿童特别是2岁以内的婴幼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晚期心功能均基本恢复正常。Graham等报告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1年检查,发现左心室终末舒张压、每搏排血量、射血分数均恢复正常。大儿童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症状虽然消失,左心室扩大和左心室功能有的难以完全恢复正常,提示大型室间隔缺损应该在1-2岁进行手术。
3.肺动脉高压 术前的肺血管阻力和年龄是影响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晚期肺动脉压恢复的两个决定因素,手术时肺血管阻力越低,年龄越小,术后肺血管病变越容易恢复或接近正常。2岁以上进行手术者25%的病例手术后2~11年肺血管病变仍进行性发展和造成过早的晚期死亡。另有报道,术前肺动脉高压和高肺血管阻力(>10U/m2)病例中大约有25%于术后5年内死于肺动脉高压。然而有部分患者随访了20年,肺动脉高压和高肺血管阻力既不发展,也不改善,仅日常活动量受到一定限制。术前肺血管阻力轻至中度升高(<8U/m2),不同年龄组预后都比较好。
4.心律失常
(1)室性心律失常:室间隔缺损修复术后晚期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者不多见,Houye(1990)报道应用动态心电图随访一组术后晚期病例,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为40%,但全部患者均无症状,未观察到1例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手术经心房切口病例发生率比经心室切口者少,年轻手术病例发生率也较低。
(2)右束支传导阻滞:经右心室切口修复室间隔缺损,术后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有报道高达80%。Gelband等认为和右心室切口有关。Rein等报道经右心房切口修复膜周型缺损,新的右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为34%~44%,部分病例可能和手术缝合膜周缺损后下缘时损伤右束支有关。右心房切口比右心室切口发生率为低。右束支传导阻滞临床重要性一直有争议,有待进一步研究。
(3)双束支传导阻滞:室间隔缺损修复术后有少部分患者术后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伴左前半束支阻滞,其发生率为8%~17%,这类并发症的预后如何尚有不同认识,有的作者认为可能和晚期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及猝死有关,因为双束支传导阻滞损伤的部位可能比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更靠近主干,危险性自然更大。
(4)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单纯室间隔缺损修复术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在有经验单位现已下降到1%以下,这与传导束在各类室间隔缺损中的行径有了深入的了解,和改进修复技术有关。但在多发性室间隔缺损修复病例中仍稍高。
5.室间隔缺损残余漏 小的残余分流临床随诊报告为3%~11%,在血流动力学上虽无明显影响,但因为这类患者有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倾向,应严密随诊,有条件者可考虑导管介入封堵术。
6.医源性三尖瓣和主动脉瓣损伤 这类并发症虽不多见,仍有散在报道,有的在术后立即发生,也有报道在术后几个月后杂音才逐渐出现。术后三尖瓣或主动脉瓣出现轻度关闭不全,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可随诊观察,严重者明显影响预后。
(肖颖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