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主动脉狭窄和主动脉瓣狭窄的区别

主动脉狭窄和主动脉瓣狭窄的区别

时间:2023-04-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存在左心室射血受阻和压力负荷增大,但患者可在很长时间内无临床症状。2.X线检查 大多数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X线检查均正常,但有一些非特异性改变。左心室肥厚的X线征象为左心室变钝,在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的成年人患者胸片上,有时可看到严重钙化的主动脉瓣。猝死是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最严重的后果,发生前患者常无先兆症状,大多数患者既往有临床症状,重度狭窄患者每年猝死发生率<1%。

【流行病学】

单纯的主动脉瓣狭窄多见于男性患者,常见的病因包括:退行性变、先天性畸形、风湿性病变较少见。在成年人中,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缩窄的比例最小,瓣膜的风湿性病理损害可引起瓣叶交界的融合,使瓣膜开口面积缩小,从而引起主动脉瓣狭窄。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很少单独发生,常伴有二尖瓣狭窄。

【临床表现】

(一)症状

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存在左心室射血受阻和压力负荷增大,但患者可在很长时间内无临床症状。在长期的流出道梗阻可是左心室代偿性肥厚,可出现下列与主动脉瓣狭窄相关的临床症状:①晕厥;②心绞痛;③胸闷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眩晕或晕厥是由于心脏压力感受器反应失常导致的低血压和脑部供血减少,也可能与心律失常有关,如室性心动过速、短暂性室颤等。

约有2/3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出现活动性心绞痛,其中1/2本身存在潜在的冠状动脉病变,无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出现心绞痛不仅与心肌氧供需失衡有关,还与其他多个因素有关,如心室质量增加使心肌氧耗增加,收缩期延长使心肌内冠状动脉血管受压,心动过速使舒张期冠状动脉供血减少。

早期心力衰竭表现为活动耐量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胸闷,活动时舒张末压增高,到晚期可能出现左心室收缩功能下降,表现出低心排血量的症状。

(二)体征

体格检查是评价主动脉瓣狭窄程度的较有价值的方法。在心底部可以闻及收缩期粗糙有力的喷射样杂音,但其响度和瓣膜狭窄的程度无关。

【辅助检查】

1.心电图 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心电图表现与其左心室肥厚程度有关,但无特异性,通常表现为电压增高,伴有ST段抬高,表示有心内膜下缺血,须强调的是,当心电图无左心室肥厚表现并不能排除主动脉瓣狭窄。

2.X线检查 大多数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X线检查均正常,但有一些非特异性改变。左心室肥厚的X线征象为左心室变钝,在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的成年人患者胸片上,有时可看到严重钙化的主动脉瓣。

3.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是评价主动脉瓣狭窄程度的最常用的无创方法。多普勒超声通过测定流经瓣膜的血流速度评估瓣膜的狭窄程度。多普勒测定出的压力阶差与导管的测定值基本相同,偏差的狭窄喷射血流可引起测定值小于实际值。

【治疗】

正常成年人平均主动脉瓣瓣口面积为3.0~4.0cm2,只有当瓣口面积小于正常的1/4时才会出现症状,目前常用的主动脉瓣狭窄分级标准如下:

1.主动脉瓣轻度狭窄 面积>1.5cm2

2.主动脉瓣中度狭窄 面积1~1.5cm2

3.主动脉瓣重度狭窄 面积<1cm2

决定是否施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常根据有无临床症状,有些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可以在很长时间内无症状,而部分中度狭窄的患者在早期就出现临床症状。最终患者出现晕厥、心力衰竭、胸痛等症状,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如不及时接受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生存期通常在2~3年,出现心力衰竭的患者预后最差,其生存期常常在2年内。猝死是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最严重的后果,发生前患者常无先兆症状,大多数患者既往有临床症状,重度狭窄患者每年猝死发生率<1%。

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是治疗成年人主动脉瓣狭窄唯一有效方法,凡出现临床症状同时无明显手术禁忌的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都适于手术治疗,瓣膜替换手术治疗可以改善症状和延长生存时间。如果是由于心脏后负荷增大而导致的心功能减退,尽管射血分数低,但手术效果良好,而因为心肌收缩力降低的患者手术效果欠佳。随着血流动力学的改善,射血分数和室壁张力低下的患者可逐渐恢复。

对无症状的主动脉瓣狭窄,因为存在猝死风险,多数学者建议:主动脉瓣瓣口面积<0.6cm2,活动后出现异常低血压、左心室功能下降、室性心动过速和左心室肥厚明显的患者应该手术。

合并有冠状动脉病变须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须行其他瓣膜手术(如二尖瓣)和主动脉根部手术治疗的主动脉瓣中度狭窄的患者,需同期行主动脉瓣替换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