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和良性畸胎瘤三者的区别在于所含的胚胎胚层不同:表皮样囊肿(含外胚层);皮样囊肿(含外胚层和中胚层);良性畸胎瘤(含外、中、内3种胚层)。
【流行病学】
发病占所有纵隔肿瘤的5%~10%。没有性别差异。年轻人多见,50%的病例发病年龄在11—30岁。绝大多数分布在前纵隔,仅3%~8%发生于脊柱旁区域。
【病理学】
肿瘤大体表现为囊性、实性或囊实性肿物。多有包膜,但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肿瘤因所含具体胚层的数量不同可包含相应胚层发育的组织,如头发、牙——外胚层,骨骼、脂肪、肌肉——中胚层,呼吸道或胃肠道上皮——内胚层。若发现肿瘤含有未分化成熟的组织成分,则诊断考虑为恶性,不能诊断为良性生殖细胞肿瘤。
【临床表现】
因肿瘤生长缓慢,多数没有症状,或有症状者肿瘤体积则较大。最常见的症状为胸痛,其次为呼吸困难、咳嗽等,多由肿瘤压迫引起。肿瘤可穿透周围组织,如肺、胸膜和心包,甚至极少数情况下咳出毛发、皮脂。
【辅助检查】
胸部X线片表现为前纵隔肿物,较大,边界清楚,少数情况下可发现其内有钙化。胸部CT发现肿瘤囊实性,壁厚,多种密度混杂,若发现有规律的钙化和脂肪密度则有利于此症的诊断。
【诊断及鉴别诊断】
胸部影像学发现前纵隔囊实性肿物,较大,壁厚,多种密度混杂,或有规律的钙化,则可高度怀疑此症。
与其他前纵隔肿瘤鉴别:胸腺肿瘤(位置多在上纵隔,很少侵入肺,少数有重症肌无力)、恶性生殖细胞肿瘤(AFP,HCG,CEA升高,外侵纵隔明显)、淋巴瘤(肿物结节感明显,多发淋巴结增大)。
【治疗】
选择手术切除。需切除肿瘤和受累及的组织。切口选择因病变而异。肺是最常累及的组织,通常粘连紧密,但术后病理报告中多认为显微镜下未侵及,因此多需耐心、细致分离,分离困难则局部切除,如累及支气管则需切除相应肺段或肺叶。注意保护纵隔、肺门的重要血管、神经组织(如膈神经)。若肺受长期压迫,术中加压通气不能复张,则也切除。
【并发症】
很少见。如膈神经损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