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年痴呆症病因病机阐析

老年痴呆症病因病机阐析

时间:2023-04-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颜师认为,在古代的中医文献中无老年性(期)痴呆这一病名,但根据本病常见表现,属于“癫狂”和“痴呆”的范畴。至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论述了老年痴呆的机制,认为“灵机记性在脑”,“高年无记性者,脑髓渐空所致。”近年来,颜师在探讨气血与衰老关系的同时,从理论、临床和实验中证实了“老年期痴呆”与“瘀血”直接相关。因此,“纯者灵,杂者钝”的观点,是他对老年期痴呆病机的理论研究及防治的主导思想。

颜师认为,在古代的中医文献中无老年性(期)痴呆这一病名,但根据本病常见表现,属于“癫狂”和“痴呆”的范畴。“癫狂”病名首见于《灵枢·癫狂》篇:“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痛,视举,目赤,甚作极,已而烦心”,“狂始发,少卧不饥,自高贤也,自辨智也,自尊贵也,善骂詈,日夜不休”,与本病某些症状相似。明代张景岳则将“癫狂”与“痴呆”合为一篇,并最先提出了“痴呆”病名,曰:“痴呆症凡平素无痰而或以郁结,或以不遂,或心思虑,或心以惊恐渐致痴呆,言辞颠倒,举动不经,或多汗,或善愁,其证则千奇百怪,无所不至”,“此其逆气在心,或肝胆二经”。清代陈士铎《辨证录》则立有“呆病门”,不仅对呆病症状描绘甚详,并分析其成因是“大约其始也,起于肝气之郁”。至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论述了老年痴呆的机制,认为“灵机记性在脑”,“高年无记性者,脑髓渐空所致。”现代老年医学的迅速发展,对本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报道日益增多,但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约束,大多倾向于从肾虚中寻找答案。中医认为人的精神思维、记忆及聪明智慧等与脑密切相关,根据《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以及《医学心悟》“肾主智,肾虚则智不足”的论述。很多学者都十分强调“髓海不足”是引起本病的主因。

近年来,颜师在探讨气血与衰老关系的同时,从理论、临床和实验中证实了“老年期痴呆”与“瘀血”直接相关。因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长期受七情干扰,或思虑不遂,或悲喜交加,或恼怒惊恐,皆能损伤心脾肝脑,致脏腑功能失调和阴阳失于平衡,进而气血乖违,气血瘀滞,蒙蔽清窍,神志异常而发为痴呆。因此,“纯者灵,杂者钝”的观点,是他对老年期痴呆病机的理论研究及防治的主导思想。临床及实验中也证实,老年期痴呆以脑血管性痴呆为最多,因大脑持续缺血与代谢损伤而出现感知、记忆、抽象概括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等严重障碍,它主要与脑血管循环障碍,全脑缺血有关,并且全脑血流量的降低程度与痴呆的严重程度成正比,这给瘀血学说以有力的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