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氏平生用药可分三个阶段:28岁前以大刀阔斧见称;四五年后,程氏医名与日俱长,社会中、上层者求诊者渐多。此类患者少经风雨,多表虚里实体质,若像对皮毛致密、脾胃健运的体力劳动者那样施以重剂,恐致偾事,于是不得不改以经方的精炼配合时方的轻灵为主,一直延至新中国成立前;此后因劳动人民求诊复多,又恢复了药重的旧习,进入第三阶段。由于第二阶段为时近二十载,故在运用徐之才“轻可去实”法方面,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而为后人所称道。如对年迈、体虚、病久、病危一类虚中夹实之重证者,常用轻补、轻清、轻宣、轻化、轻开、轻香、轻下等品治之,每收转危为安之功。其对脾胃病患者运用此法,尤多独到之处:一是选药讲究,如白豆蔻、缩砂仁用壳,厚朴、佛手用花;二是精求药物炮制,陈皮、干姜用蜜炙,苍术用米泔水浸,半夏用竹沥水制,藿香、青蒿、野蔷薇、香稻叶、枇杷叶、荷叶、蚕豆花、白荷花、金银花等每用鲜品或制露而用;三是对桂枝的运用别具一格,仅用0.3g煎水炒白芍,桂枝煎水后则弃之。凡此种种,均以制药物之辛散、苦泄、温燥的偏性,或仅取其轻清芳香,颇能成自家风骨也。
在处方用药剂量上,程氏强调“当如东垣法,宜轻不宜重。药物的作用,是导引,是调理,是流通。所谓四两拨千斤是也。”一般辛香理气药只用1.5~4.5g,辛热之品不超过3g,健脾益气之味亦只不过9g而已。对纳谷呆钝者,更反对以重剂而伤其已残之脾阳或灼耗将殆之胃阴。
案5 张男,75岁。
1958年8月18日初诊。形肉消瘦,不思纳谷,大便难,口甜苦,曾有呃逆,呕吐绿水,脉细弦,苔薄。用清养气阴、化痰降逆法。炒香谷芽15g,煅瓦楞子12g,金石斛、炒香枇杷叶(去毛,包煎)、竹沥半夏各9g,旋覆花6g,姜汁炒、橘白络各4.5g,吉林参须2.4g(另煎冲),左金丸2.1g(包煎),玫瑰花4朵。5剂。
二诊,大便已通,口苦甜亦瘥,呕吐止,呃逆停,胃纳不香,形肉消瘦,腹胀足肿,脉细弦苔薄。根本已伤,高年须防变端。前方出入治之。上方去玫瑰花、姜竹茹,加济生肾气丸12g(包煎)。5剂。
原按:本例上有呃逆、呕吐,下有大便难,是关格之症,腹胀、足肿系脾虚,口甜口苦则为胃有湿浊,症势虚实夹杂,不能一意养胃健脾治其根本,必须去其胃中湿浊,使能纳食方可受补。老年大虚夹实之症,用药之先后、轻重很有讲究。程老仅用吉林参须、金石斛二味气味轻清之品以养胃阴、生胃气,治其本虚,而不用白术、山药、甘草等守中的健脾药,意义可取。其余如半夏、黄连、竹茹化湿降逆,旋覆花、枇杷叶肃肺,橘白络、谷芽和胃,玫瑰花理气宽胸,也是选取较为轻清之药虚实兼顾。此外,本例在清养气阴、和胃降逆、轻清治上的方法中,加入济生肾气丸以固肾气之本,药虽重浊,但用量较轻,故不致碍胃。
评述:由于病患已久,形肉消瘦,可知此例老者气阴两虚为导致关格的主要病机,且日久则血凝气滞,湿浊中阻;便结则壅遏化热,津液干涸,而形成大虚夹实之证,若浪投大补大泻,欲速则反不达。程老考虑再三,而以清养胃之气阴法治本虚;用化湿降逆、肃肺理气之法以祛其实,方可免峻补、猛攻所带来的弊端。同时用固肾之济生肾气丸以调其本,肾司二便,不专通便而便自通,且有防止再度复发的可能。由此可见程氏辨证精细、用药慎妙之处。
案6 张女,66岁。
1955年6月初诊。呃逆,胃不能纳,神萎气怯,手指蠕动,口糜满布,脉虚弦。高年寒热退后,阴伤而湿热不化,胃气渐败,虚风已动,症势险重,故拟一方冀其转危为安。煅龙齿、淮小麦、炒香谷芽各12g,米炒麦冬、辰茯神各9g、炒黄川贝母6g,吉林参须(另煎冲服)、炒香橘白、制半夏各4.5g,炙远志3g,野蔷薇2.4g,姜黄连0.9g。
原按:本例大虚夹实,而胃不能纳,难进大补。用吉林参须,轻清补气,使已败之胃气能够受纳,已馁的正气得以挽回。程老认为川贝母能化阴虚之痰热,有生津养胃之功,炒黄后可略制其寒性,与橘白、野蔷薇、香谷芽等同用,有轻香去浊、苏开胃气的作用,合泻心法以清化湿热,而止呕恶。程老对年迈体虚、病危、病久虚中夹实的复杂重症,常用轻补、轻清、轻宣、轻化、轻开、轻香、缓下等法,这是《徐之才十剂》中的“轻可去实”法,也是李时珍的“轻可去闭”法。
评述:呃逆大体有胃寒、胃热、胃虚、胃实之分。本例为高龄病后大虚又夹实的呃逆。程氏则采用轻补、轻化、轻清、轻香法治之而获效,要在通过益气“厚土”、养胃“缓中”之法,使虚风自息矣。其应用“轻可去实”与“轻可去闭”之法,为老年病的辨证用药,提供了重要参考。若久病呃逆虽断续发作,但呃声不高常为胃气衰败之症,学者当高度重视之。蔷薇花乃蔷薇科植物多花蔷薇的花朵,又名白残花,功可清暑,和胃,止血。主治暑热吐血,口渴,泻痢,疟疾,刀伤出血。橘红一药,为橘皮外层的红色部分,其性味功用基本同于橘皮,仅药力较峻于橘皮也。而橘白为橘类果实的白色内层部分,即除去橘红后的橘皮,因其味偏甘,故其效较橘皮为缓。而多种橘类果皮内层的筋络,则为橘络,甘苦而平,虽理气化痰之功输于橘皮,但通络之效却略胜一筹,学者当鉴上述诸药之功而采用之,方可领悟“橘子一身皆为宝”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