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君治疗肠道病除了以脏腑整体理论作为治疗指导观以外,还善于采用变法治疗难治性肛肠病。如对于痢疾一病,他通过精研古今医著,提出痢疾的产生与痰饮为患密切相关。他说:“痰饮与痢疾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但从病因看,痰饮与痢疾的发生均与湿、热、积滞有关,与脾、胃、小肠、大肠相连……痰饮停肠,小肠、大肠泌摄津液功能失常,‘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泻利作矣。’”他根据《蒲园医案·泄泻门》治疗痰泻一案所提出的“积湿成痰,逗留中焦,上扰清空,下移大肠”理论,指出痰饮亦是痢疾产生的病因之一。治以苍白二陈汤加味蠲痰化饮,每获佳效。
案13 蔡男,46岁。
1985年7月22日初诊。腹痛2天,第1天腹泻5次,第2天泻下红白黏液样便10余次,里急后重,肛如火燎,窘迫下坠,泻下物秽臭难闻,内热口苦,口渴引饮,烦躁不安,食少恶心,肢体酸楚,面容憔悴,懒于言语,喜于蜷卧,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检查:体温38.8℃,腹痛拒按。大便常规:黏液便,脓细胞++,红细胞+++,找到吞噬细胞。证属暑湿积滞内阻,痰饮热毒壅肠。急予苍白二陈汤送服藿香正气丸,俾秽浊化,热毒解,痰饮祛则幸。处方:焦苍白术、法半夏、陈皮、茯苓各10g,甘草、木香各5g,马齿苋30g。1剂。急煎,送服藿香正气丸l0g。翌日复诊,患者自诉腹痛轻减,药后排便仅3次,测体温37.2℃,大使常规:黏液状便,红细胞+。仍以原方2剂进治。3日后患者欣喜而至,诉说诸症悉失,嘱以二陈丸续服1周以除余氛。
评述:患者病发于暑湿夏季,以腹痛、腹泻、泻下赤白,秽臭难闻,食少恶心,肢体酸楚,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主要特征,究其因于暑季感受暑湿之邪,内困于脾土,脾失健运,酿生痰饮热毒,下壅于大肠所致。故治疗不仅用苍白二陈汤蠲痰化饮,而且加用藿香正气丸清解暑热兼芳化湿浊。方中苍白术、法半夏、茯苓、甘草健脾燥湿,蠲化痰饮;木香调气止痛;马齿苋清肠止痢。藿香正气丸中广藿香解表化湿,和胃止呕;法半夏燥湿和胃,降逆止呕;厚朴行气消积;紫苏、白芷解表散寒;陈皮、大腹皮理气化湿;白术、云茯苓健脾化湿;桔梗宣肺止咳;炙甘草调和诸药;生姜、大枣调理脾胃。两方合用,湿热得解,痰饮得蠲,脾胃得健,腑气得畅,如期获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