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别出心裁,药对治肠病

别出心裁,药对治肠病

时间:2023-04-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贾君在临床上极喜使用药对。故在处方中适当运用“药对”,不仅能使疗效凸显,且可减轻或消除处方中有毒中药的不良反应。自前贤撰述《桐君》及《雷公》两部药对著作后,从者颇多,喜用药对之医家风云际会。在不断的临床实践中,新的药对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为中医方剂学增添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治疗1个月,肛痒止。另贾君将药物头煎内服,二煎坐浴,内治与外治结合,亦是成功的关键。

贾君在临床上极喜使用药对。如:车前草配伍马齿苋止泻,治疗急、慢性肠炎;茶叶配伍大蒜治疗细菌性痢疾和溃疡性结肠炎;槐花配伍地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息肉、痔疮、肛裂等大肠良性疾病引起的出血;番泻叶配木香治疗便秘;木香配罂粟壳治疗大肠炎性疾病及肿瘤性疾病引起的疼痛;大腹皮和青皮相伍治疗痔瘘手术后出现的肛门坠胀,具有除坠作用;枳壳伍黄芪治疗中晚期内痔、直肠黏膜部分或全部外脱等脱肛性疾病;土牛膝(6~20g)与龟尿(2~5ml)鲜用,治疗肛肠肿瘤;大剂量鲜品野菊花配鸡矢藤捣烂外敷,治疗肛周脓肿,剂量各为150~250g;将玄明粉和明矾相伍开水冲化熏洗肛门,治疗肛门湿疹、肛窦炎、肛瘘以及尖锐湿疣等引起的肛门瘙痒。

国医大师朱良春在《朱良春医集》中指出:“药物根据性味功能有机组合而产生协同加强或相反相成作用的谓之药对。”笔者认为,此处的协同加强作用是指采用了《神农本草经》中七情里的相须、相使的配伍原则,而相反相成作用却是利用了相畏、相杀的配伍原则,从而使药物的疗效得到加强或不良反应明显消弱。故在处方中适当运用“药对”,不仅能使疗效凸显,且可减轻或消除处方中有毒中药的不良反应。自前贤撰述《桐君》及《雷公》两部药对著作后,从者颇多,喜用药对之医家风云际会。在不断的临床实践中,新的药对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为中医方剂学增添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对初学者来说,药对既可作为学习组方技巧的一种手段,也可将其视作具体方剂的“方根”。故名医常将自己应用药对之心得体会和经验著述以传后人,如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的弟子吕景山所著的《施今墨对药》一书,全面系统地整理了其师从医60年中应用药对的经验,极具实用价值。朱良春也在其《医集》中,收录了他学习其恩师章次公之药对及自己所创的16大类共211个药对(含23个由3味药组成的药组和两则由4味药组成的小方),读者如能细细阅读,则会对药对的应用了然于心。

案14 徐女,61岁。

1985年9月2日初诊。肛痒年余,屡治乏效,查见肛周皮肤干燥破裂,呈苔藓样变,抓之脱屑,患者瘙痒难忍,开水外洗方舒,形体瘦弱,心悸失眠,舌尖红,苔薄白,脉弦。此血虚生风化燥之象,以当归饮子主治:当归、赤芍、生地黄、生何首乌、生黄芪各20g,川芎、白蒺藜、防风、荆芥各6g,甘草3g。每日2剂,每剂头煎内服,二煎煎至1000ml坐浴。治疗1个月,肛痒止。今春斯疾又作,亦以当归饮子收功。

评述:因患女年过花甲,且形瘦体弱,知其气血早衰于未病之先,贾君投以王肯堂《证治准绳·疡医》卷五中的当归饮子(即荆防四物汤合生何首乌、白蒺藜、黄芪、甘草,主治疥疮、风癣、湿毒、瘙痒),堪为对症,可知养血润燥祛风乃治虚人肛痒一大妙法也。如其不博览前贤之书,焉能获如此佳效。全方虽寥寥10味药,却包含了最少6个药对,亲爱的读者,您能找出来吗?另贾君将药物头煎内服,二煎坐浴,内治与外治结合,亦是成功的关键。今有学者认为生何首乌有毒,马继松为验证之,曾一次将30g生何首乌煎浓汁顿服,仅腹部略痛,随一次畅便,痛即立缓(缘该药含蒽醌类化合物——大黄酚和大黄素),非有毒也。

(王晓戎 马继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