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噻嗪类利尿药
该类药物是惟一降低尿钙的利尿药。其原理是直接刺激远端肾单位钙重吸收,降低尿钙排泄;同时抑制肾近曲小管钠、氯的吸收,促进钠、氯排泄;可增加尿液镁和锌的排泄。该类药物不影响健康人或高钙尿患者小肠钙重吸收。该类药的不良反应有:长期使用可使体液耗损、细胞外液量减少、近端小管钠和钙重吸收增加;增强PTH刺激肾脏重吸收钙的作用;导致钾的丢失而致低枸橼酸尿症。
双氢可尿塞用于治疗草酸钙结石的剂量为25~50mg,每天2次,或三氯噻嗪2mg,每天2次,或苄氟噻嗪2.5mg,每天2~3次。为减少不良反应通常从小剂量开始,在1~3周逐渐增加到所需剂量。不良反应一般都很轻微,多出现于治疗初期,坚持治疗后大多可消失。嗜睡和倦怠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不一定都是由低钾血症引起,不需要常规补钾治疗。若出现明显低钾血症、洋地黄治疗期间、低枸橼酸盐尿症时,需补钾治疗。偶尔该类药会诱发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该类药还会引起患者对糖类的耐受能力,导致高尿酸血症。最严重的是可引起性欲降低和性功能失常,年轻的男性患者使用该类药物尤其应该引起注意。
(二)磷酸纤维素钠
该药物是一种非吸收性离子交换树脂,其原理是可与钙结合形成不溶性复合物,减少小肠钙吸收。对肠道钙吸收正常者使用该药时,可能会导致钙代谢负平衡和刺激甲状旁腺的作用;树脂成分可与镁结合引起体内缺镁致低镁尿症;该药与肠道内钙结合后导致更多的草酸被吸收,增加尿草酸排泄。故该药只能用于诊断明确的吸收性高钙尿症。常用的治疗量是每天10~15g,分次在进餐时服用。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应同时补充镁剂并适度限制含草酸的饮食。
(三)正磷酸盐
该类药物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含钙结石,其原理是提高血磷,间接降低尿钙。该类药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导致胃肠功能失调和腹泻。对于患有肾功能不全的会引起软组织钙化,禁用于磷酸镁胺结石。常用的治疗剂量为每天1.5g,分3~4次口服。
(四)别嘌呤醇
该药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复发性含钙结石或高尿酸尿性草酸钙和尿酸肾结石。其原理是别嘌呤醇可抑制黄嘌呤氧化而降低尿酸的产生,还可间接预防草酸钙结石。药物有不良反应,与噻嗪类利尿药联合应用,当肾功能受损时,可发生严重的别嘌呤高敏感性。常用的治疗剂量是100mg,每天3次。
(五)枸橼酸盐
目前普遍认为该类药物是一种新的预防草酸钙复发的药物,其原理是可通过与钙螯合而降低钙的饱和度。临床上用来治疗枸橼酸尿症的药物有两种,即枸橼酸钾钠和成液体状或蜡片状的枸橼酸钾,治疗量为每天30~60mmol,分3次或夜间1次顿服。服药期间应监测尿pH,随时调整药物剂量。
(六)镁剂
适用于有低镁尿症的草酸钙肾结石患者。其原理是可减少尿草酸排泄、增加尿镁排泄,使尿液内镁钙比例正常,预防结石发生;镁还可通过与枸橼酸的螯合作用减少肾小管枸橼酸重吸收,增加尿枸橼酸排泄。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耐受性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