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骨髓活检的临床价值及常见血液系统疾病的骨髓活检特点

骨髓活检的临床价值及常见血液系统疾病的骨髓活检特点

时间:2023-04-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液疾病有明确的诊断价值。

(一)骨髓活检的临床价值

1.可全面了解骨髓组织病理学全貌,准确判断骨髓增生程度,可显示造血组织的分布,还能显示骨小梁、血管、脂肪细胞和结缔组织间的解剖学关系及骨髓内铁贮存情况。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液疾病有明确的诊断价值。

2.发现穿刺涂片检查不易发现的病理变化,对某些仅导致骨髓局部病变为特征的疾病,如骨髓纤维化、骨髓坏死、淀粉样变性及肉芽肿病等,骨髓活检尤为重要。

3.为明确“干抽”原因,探讨其是否为骨髓增生低下、骨髓纤维组织增生或髓腔因增生极度活跃引起“塞实”所致,骨髓活检具有重要意义。

4.对各种急、慢性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确诊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对骨髓转移癌、恶性组织细胞病、戈谢病和尼曼-匹克病等的诊断阳性率比骨髓涂片高。

5.协助诊断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等。

(二)常见血液系统疾病的骨髓活检特点

1.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活检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优于骨髓涂片,确诊再生障碍性贫血应常规进行骨髓活检。骨髓切片显示:骨髓增生极度低下或较低下,脂肪细胞可明显增多。造血细胞减少,可见少量散在的形态正常的中、晚幼红细胞,偶见红细胞造血岛;粒系细胞多为中、晚幼以下阶段细胞;巨核细胞显著减少或缺如。间质水肿;淋巴细胞、浆细胞等非造血细胞增加。

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大多数病例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血细胞病态造血是本病的主要特点,表现为:①红系细胞病态造血主要为多核、核碎裂、核发芽、巨幼样变等现象,还可见“热点”现象(见图4-1A),即红细胞造血岛由同一分化阶段的幼稚红细胞组成。②粒细胞生成异常,可见到小梁旁区或间区出现3~5个或以上的原始和(或)早幼粒细胞聚集成簇,称为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bnormal localization of immature precursor,ALIP)(图4-1B),这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组织病理学特征。粒细胞的形态异常,可见核浆发育不平衡、巨幼样变、环形核、双核及三核粒细胞等。③巨核系细胞病态造血表现为小巨核细胞、单圆核巨核细胞、多圆核巨核细胞等。

图4-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0×40)
A.“热点”现象(箭头所指);B.ALIP现象(箭头所指)

3.恶性淋巴瘤 骨髓活检对恶性淋巴瘤分型以及是否累及骨髓是必不可少的。恶性淋巴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浸润时骨髓活检可发现R-S细胞(Reed-Stemberg cell),多数瘤细胞分布于小梁旁区或小梁间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瘤细胞多数呈灶状分布,病变区内常见纤维组织增生,即合并骨髓纤维化。

4.骨髓纤维化 骨髓组织内有明显的网状纤维或胶原纤维增生;骨髓增生极度活跃,造血细胞斑片状分布;原始粒细胞少于10%,幼稚细胞灶较显著;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常聚集成簇,裸巨核细胞易见。有的骨髓造血细胞几乎消失,均为致密增生的网状纤维和胶原纤维,常有窦内造血(图4-2)。

5.骨髓转移性肿瘤 骨髓转移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为骨髓转移癌,其中又以乳腺癌、胃肠道癌、前列腺癌及肺癌等常见。癌细胞可呈条索状、串珠状、小簇状或腺腔样排列,癌巢周围有网状纤维基底膜环绕,癌细胞间无网状纤维。腺上皮来源的癌细胞胞质丰富,呈空泡样、印戒样等,胞核常偏于一侧;鳞癌来源的癌细胞无此特点,但其胞界、核膜、核仁更清楚。

6.恶性组织细胞病 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早期骨髓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基本正常,晚期正常结构破坏。肿瘤性组织细胞可分为5种类型,即淋巴样组织细胞、单核样组织细胞、吞噬性组织细胞、异常组织细胞及多核巨细胞型组织细胞,其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的是异常组织细胞及多核巨细胞型组织细胞。

图4-2 骨髓纤维化(10×4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