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细胞的体外培养通常可分为短期培养和长期培养;从方法上讲又分为液体培养和半固体培养(以软琼脂或甲基纤维素为支持物,又称集落培养);按细胞来源分原代培养和细胞系培养。造血细胞体外培养主要意义:①研究造血细胞分化和成熟的调控机制以及造血生长因子对造血的作用机制;②造血细胞和非造血细胞之间的交互作用及调控的分子机制;③药物对造血的影响,药物的筛选及生产;④造血系统疾病发生的机制、诊断和疗效分析。
现在,临床检验中最常用的原代培养是染色体检查及白血病细胞药物敏感试验。用骨髓标本经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的单个核细胞,在RPMI-1640培养液中加20%的小牛血清(或胎牛血清),在5%CO2、饱和湿度、37℃条件下培养,可维持数天。若添加生长因子或条件培养可维持数周。如果就某一系细胞进行培养或研究,可以添加相应的刺激因子,如粒-单核系祖细胞的培养可加GM-CSF、G-CSF、M-CSF、IL-3等;红系祖细胞培养可添加EPO;巨核系祖细胞可添加TPO、IL-3、IL-6等。原代培养细胞最接近体内细胞,所以最有临床应用价值。
细胞系培养因其细胞成分单一,便于进行分析研究,被广泛应用于基础和临床研究。20世纪60~80年代,许多人的白血病和淋巴瘤的细胞系被建立,现已被广泛应用,如白血病细胞系HL-60、K562等。
在半固体培养基上,经体外分离的单个造血细胞在不同造血生长因子的作用下,可形成不同系的造血细胞集落。半固体培养更接近于造血细胞在体内的生存环境,但其操作复杂,培养时间长,主要用于有增殖潜能的细胞培养;而液体培养方法简便,数量可大可小,时间可长可短,主要是群体培养,两种培养技术是相辅相成的。
(赵宝霞)
思考题
1.临床怀疑哪些疾病时进行骨髓活检的意义较大?
2.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骨髓活检有哪些表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