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白血病诊断要点

白血病诊断要点

时间:2023-04-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白血病的诊断是以细胞形态学为基础,结合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判断,最后做出诊断,主要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少数白血病有核细胞增生减低,甚至“干抽”,但原始细胞比例仍达到诊断标准,这类白血病可诊断为“低增生性白血病”。

白血病的诊断是以细胞形态学为基础,结合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判断,最后做出诊断,主要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

1.临床表现 急性白血病常起病急骤,而慢性白血病起病隐袭,数周至数月内逐渐进展;常见症状有发热、进行性贫血、出血和皮肤黏膜浸润等表现;常见体征有肝、脾和淋巴结肿大,胸骨压痛和关节疼痛,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的表现。

2.形态学检查

(1)血象:①红细胞和血小板大多数进行性减少,并可见幼红细胞;②白细胞计数,约60%患者增高,分类时可见原始及幼稚细胞;约40%患者白细胞数量正常或减少,不易找到幼稚细胞,此类白血病又称非白血性白血病。

(2)骨髓象:骨髓象检查是诊断白血病的重要依据。①有核细胞增生多数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②某系细胞明显增生,比例显著增高;在急性白血病时,原始细胞+早幼(或幼稚)细胞≥30%,可见受累细胞系成熟受阻,停顿于某一阶段,其以下阶段细胞减少,称为“断尾”现象;或者在原始细胞与成熟细胞之间缺乏中间过渡阶段的细胞,称为“白血病裂孔”现象。在慢性白血病时,原始细胞和(或)幼稚细胞≤10%,以成熟或接近成熟阶段细胞为主。③白血病细胞形态畸形,如细胞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核浆发育不平衡、胞质可见奥氏小体(Auer小体);核出现各种畸形或双核,染色质增多且分布不均匀,核仁多而明显,易见分裂象和破碎细胞。④幼红细胞(除红白血病外)和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或消失。⑤其余各系增生明显抑制。少数白血病有核细胞增生减低,甚至“干抽”,但原始细胞比例仍达到诊断标准,这类白血病可诊断为“低增生性白血病”。

3.细胞化学染色 过氧化物酶染色、苏丹黑B染色、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α-丁酸萘酚酯酶染色、α-醋酸萘酚酯酶染色、糖原染色等有利于协助白血病形态学诊断和鉴别。

4.免疫学检查 通过细胞免疫标记检查,有利于诊断和鉴别AML、T-ALL、B-ALL及混合型白血病,并有助于进一步鉴别亚型。细胞形态学结合免疫学检查,诊断符合率达99%。

5.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 白血病患者常有染色体核型异常,通过对异常染色体和特异性基因检查,有助于对白血病及亚型诊断和鉴别诊断。

6.超微结构观察 利用电镜或电镜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细胞内超微结构,对识别细胞类型、白血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尤其对AML-M7型、多毛细胞白血病等很有价值。

7.骨髓细胞培养 白血病时,正常CFU-CM生长受抑制,而白血病祖细胞集落生成单位(CFU-L)明显增多;白血病缓解时,正常CFU-CM生长增多,CFU-L生成减少或不生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