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

时间:2023-04-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以嗜酸性粒细胞恶性克隆性增生为特征的罕见白血病。在良性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中无染色体异常,以此鉴别。

【概述】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eosinophilic leukemia)是以嗜酸性粒细胞恶性克隆性增生为特征的罕见白血病。本病以中、青年多见,病情进展缓慢,常有乏力、贫血、骨骼疼痛,肝、脾、淋巴结肿大,感染及出血较少;可出现心力衰竭、咳嗽、呼吸困难、神经系统障碍、视力减退、共济失调、皮肤红斑、丘疹及小结节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

1.血象 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减少。白细胞计数可达(50~200)×109/ L,嗜酸性粒细胞持续明显性增多,分类计数可达20%~90%,出现伴有形态异常的各阶段幼稚嗜酸性粒细胞;可见原始及早幼粒细胞。

2.骨髓象 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以嗜酸性粒细胞增生为主,出现伴有形态异常的各阶段幼稚嗜酸性粒细胞。此类细胞特点:细胞大小不均;胞质着色偏蓝,颗粒少而异常粗大,分布不均,有的嗜酸性颗粒呈灰褐色,亦可间杂嗜碱性颗粒和(或)空泡;核分叶增多。原始粒细胞>5%。按血液和骨髓中的嗜酸性粒细胞特点分为三型①原始细胞型:即血液及骨髓中有原始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②幼稚细胞型:血液和骨髓中以幼稚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主,此型病情进展缓慢;③成熟细胞型:以成熟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主,嗜酸性中、晚幼粒细胞稍增多(图11-27)。

3.细胞化学染色 嗜酸性粒细胞抗氰化物过氧化物酶染色阳性。

4.染色体及分子生物学检查 染色体异常以+8、+10、+15多见,t(5;12)(q33;q13)常见。在良性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中无染色体异常,以此鉴别。

【诊断及鉴别诊断】

1.患者有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2.外周血象嗜酸性粒细胞持续明显增多,并常有幼稚嗜酸性粒细胞。

3.骨髓象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有形态异常、核左移,可见到各阶段幼稚嗜酸性粒细胞,甚至早幼粒细胞中可见粗大的嗜酸性颗粒,原粒细胞>5%。

4.脏器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5.能排除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结缔组织病、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其他原因所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另外,染色体检查异常也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

图11-27 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