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门下血管瘤女性多于男性,近90%在6个月内就诊。突出症状是呼吸窘迫和吸入性喘鸣。其次为咳嗽、发绀、声嘶等。常误诊为喉气管支气管炎或声门下喉炎。某些病人症状缓解后又加重,这种症状波动特征有助于诊断,MR检查可以确定病变的范围和位置。多数病人由内镜检查确诊,典型表现是声带下方光滑的黏膜下肿块,后部比前部多,单侧者常见。
治疗上,如果采取观望不给任何处理,死亡率为45.5%,多死于气道阻塞和窒息,故不可取。放射治疗可能导致恶变,并妨碍喉部生长和发育。单做气管切开,死亡率高达56%,多死于套管阻塞或脱管。多数学者认为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应作为声门下血管瘤的首选治疗方案。足够剂量的泼尼松或泼尼松龙可使病变缩小,每日每公斤体重5mg,连用23周,之后逐渐减量至23个月。停药后进行密切临床随访,没有必要反复行内镜检查。减量期血管瘤出现反跳性生长可以再加大剂量12周进行控制,然后再进行下一个减量期。药物疗程过长可出现库欣综合征表现,停用激素后,这些变化可逐渐恢复。如药物治疗失败,对定位明确的血管瘤可采用内镜下CO2激光切除,治疗时必须全麻,需要在小儿支撑喉镜、纤维喉镜下实施。Cotton等强调指出CO2激光虽然能有效地破坏血管瘤,治愈率较高(78.6%),但部分病例(约13.6%)可并发声门下狭窄。声门狭窄常发生在广泛性血管瘤病儿,采用分期CO2激光切除的方法可以减少其发生率。瘤内注射激素也被一些专家所推荐,局部注射激素比全身用药副作用要小,比CO2激光切除和开放性手术切除创伤小,但注射激素后需马上气管插管,从而限制了本法的广泛推广应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