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厥阴病概论

厥阴病概论

时间:2023-04-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厥阴病的治疗,也就是围绕着寒热错杂,而加以相应地调剂、扶持和纠正,使之趋于平衡。这种症状的描述,并不是说,凡是厥阴病都有这一系列的症状发生。综合厥阴病所有症状,虽表现不同,总不外上下内外阴阳失去平衡而产生之种种现象。总之,厥阴病的治疗,应在补虚之中,以适当的调剂阴阳,使之达于和平,为其总的治疗原则。

【性质】 厥阴病是伤寒证最后、最危险的一个阶段,由于患病过程中,病邪对机体的侵袭和危害,使人体气血津液和功能遭受到严重的损伤致阴阳失调,而出现寒热错杂之症状,其最突出的表现,一为寒热上下的不平衡,而现上热下寒;一为内外不平衡,而现厥热胜负。中医学就利用这种厥热病理的反映,来做机体抗病邪正胜负的推测。寒代表邪气之盛,热代表正气之复,厥阴病表现的症状虽属错综复杂,而其致病的机转大致是由此产生。所以厥阴病的治疗,也就是围绕着寒热错杂,而加以相应地调剂、扶持和纠正,使之趋于平衡。

【症状和脉象】 厥阴病的症状,在本论提纲中谓:“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者吐蛔,下之利不止。”这种症状的描述,并不是说,凡是厥阴病都有这一系列的症状发生。而是由这些症状的表现,说明厥阴证上热下寒的情况。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热痛,是形容热邪上冲;饥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是叙述寒邪下陷。总由上下阴阳不能衔接而产生之症状。其实厥阴病之症状,在临床实践中,表现为上热下寒的并不多见,而厥热胜负却成为厥阴证的主要内容。上热下寒是上下阴阳的不平衡,厥热胜负是内外阴阳的不平衡,因此厥阴病的症状,是以阴阳协调紊乱为中心。详见下表。

综合厥阴病所有症状,虽表现不同,总不外上下内外阴阳失去平衡而产生之种种现象。其脉象也是根据虚寒、虚热而表现出不同的脉象。虚热之脉常表现为滑而无力,或细数而软。虚寒之脉常表现为虚弱或沉迟,或沉细欲绝,或无脉。厥阴之脉证无论如何变化,都属于虚证的范围,治疗时宜在补虚之中而适当的调理阴阳,使之趋于和平,这是厥阴病治疗之关键。

【治疗】 厥阴病既以寒热错杂,阴阳失去平衡为其主要的发病机制,治疗时应在补虚之中,而适当的调理阴阳。如厥阴病之寒热错杂,蛔动扰膈证,以乌梅丸治之,寒热并用调阴阳而兼安蛔。麻黄升麻汤治疗阳邪内陷之上热下寒证,用清上温中,调和营卫,而发越郁阳。但寒热错杂之中,又可分为虚寒证、虚热证两方面:

1.虚寒证 手足厥寒,脉微欲绝者,乃因营血内亏,寒邪外束所致,法应补血温通以散其寒,宜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治之。如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痛、下利、厥逆、恶寒者,应以扶阳散寒法之四逆汤治之。而干呕吐黏沫、头痛者,则以吴茱萸汤主之,温补扶正以止其呕。

2.虚热证 寒格吐利,食入即吐,治疗时应当清热补虚,宜以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治之。热利下重者,宜白头翁汤苦寒以泄热。而厥阴病之壅闭证又有热闭、痰闭之分。脉滑而厥里有热之热闭,法应清泄里热,宜以白虎汤治之。痰闭之现象,则有手足厥冷,脉乍紧,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等症,法应宣壅以开其闭,宜瓜蒂散治之。总之,厥阴病的治疗,应在补虚之中,以适当的调剂阴阳,使之达于和平,为其总的治疗原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