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究经方药用量,最具经验独到处

探究经方药用量,最具经验独到处

时间:2023-04-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日本汉方医家渡边氏有句名言:谓“汉方之秘在剂量”,国人医话亦有类似题语。邢老一生研究《伤寒论》造诣颇深,其运用于临床讲究辨证准确,尽量施用原方,而方中用量尤注意剂量。下举三例以示意明之。

日本汉方医家渡边氏有句名言:谓“汉方之秘在剂量”,国人医话亦有类似题语。邢老一生研究《伤寒论》造诣颇深,其运用于临床讲究辨证准确,尽量施用原方,而方中用量尤注意剂量。他认为:医家为患者治病,在正确识病辨证的前提下,不仅要选方遣药治病对证,而且要剂量恰当,适合病机病情,做到此点并非易事,有赖医者长期临床细心观察体验,逐渐积累个人的经验。下举三例以示意明之。

一如麻黄用量心法:他指出:“考麻黄虽属发汗之品,必须患伤寒后,玄府不开时,服麻黄3~10克,温服后,玄府得启,才能汗出,若正常人服麻黄10~12克,往往亦不见汗。余曾亲作实验,煎服麻黄15克,连服3日,亦未见出汗。所以古人用麻黄发汗,用小量必须温服;取其利水,往往冷服,而不温服。古人用药每因其目的不同,而用药之方法亦因之不同。另外,用麻黄还须注意与他药的配伍用量,如见其麻黄汤证例中,麻黄∶桂枝=5∶6或者12∶10;又见于大青龙汤,麻杏石甘汤证例中,麻黄∶石膏=3∶10或6∶24。他说:“麻黄为辛温发汗药,而与石膏同用,则化辛温为辛凉,能使肺中蕴蓄之热,息息透表而出。麻黄除疏表之外,能止嗽定喘,由于性较温燥,必佐以大量石膏,服后方不致有烦躁的现象。一般常用的剂量是1∶3,就是用1克麻黄,10克石膏,如仍有热象,还可以适量酌增。”

二如小柴胡汤之剂量轻重,他指出:“考小柴胡汤之剂量,一般补药和清药相等,以少阳证先因正气稍虚,外邪方能内犯,所以苦寒之药不宜过多。今此证头眩较重,而脉象弦数,是少阳之热,已循经上犯,非重用黄芩,不足以清少阳之热,而止其头眩,故重用黄芩。少阳之邪虚实兼半,苦寒之剂,中病即止。故此方服1剂后,即减黄芩之量,恐苦寒伤其正气,而使邪深陷也。”

三如麻仁丸的药量调剂:他指出:考麻仁丸系润肠药与通便之大黄配合,而以润肠为主,通便为辅。大便多日不行,不但影响食欲,有时出现胀满不适,所以方中又佐以枳实、厚朴。这两位药物在性能上,虽有温平之不同,然同为下气祛满之品。下气之药,用至10克都有缓泻作用。麻仁之润肠在汤剂使用时,用量不宜太小,一般用10~15克,如小于10克,往往达不到排便的目的。大黄的用量,不宜超过6~8克,用至10克则大黄自身即能排便。如由于大黄的作用而发生便泻,便泻后如不再服,反可造成便秘。如用小剂量大黄,则无此弊。大黄超过10克,久服损伤胃气,而用小量反能健胃。所以中药的用量,必须细心体验,始能得心应手。

邢汝雯 申海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