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程门立雪”出处考辨

“程门立雪”出处考辨

时间:2023-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查,《朱子语类》或即所谓《朱子语录》并无“程门立雪”这个典故。《侯子雅言》记述的“程门立雪”故事没有年代。而在洛阳从午后至傍晚就“雪深一尺”,则“程门立雪”发生的季节至少应当在秋末至次年春期间。这四月至六月的夏季与“雪深一尺”的“程门立雪”,正好是相反的两重天,岂不令人生疑进而质疑其真实性。
“程门立雪”出处考辨_游酢新论:续编

成语典故“程门立雪”的出处有数说,如下:

一说如上述《成语典故》所引《宋史》,其卷四百二十八《杨时传》载:“杨时……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但《宋史》为元朝脱脱等人所编纂,显然不是最早的出处。

一说“出自《朱子语录》”,如上述《成语典故》所谓“《朱子语录》(朱子即朱熹)也有记载”;《游姓》(《游酢研究》第1辑)亦谓“这个典故,出自《朱子语录》,内容是这样的:‘游、杨二子,初见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子侍,即觉曰:尚在此乎?且休矣。出门,门外雪深一尺。’”所谓《朱子语录》其实就是《朱子语类》。《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现行《朱子语类》是黎靖德于宋景定四年(1263年)以类编排、咸淳六年(1270年)所刊《朱子语类大全》140卷,依据嘉定八年(1215年)李道传的池州刊《朱子语录》(四十三卷,续增《张洽录》一卷)、嘉熙二年(1238年)李性传的饶州刊《朱子语续录》(四十六卷)、淳祐九年(1249年)蔡抗的饶州刊《朱子语后录》(二十六卷)三种按记录人编排为不同卷次的语录和嘉定十二年(1265年)黄士毅的眉州刊《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淳祐十二年(1252年)王佖的徽州刊《朱子语续类》(四十卷)两种按主题类别编排为不同卷次的语录,经综合且删除完全重复的条目后,乃按黄士毅《朱子语类》所用主题类别加以编排而出版;咸淳元年(1265年)吴坚的建州刊《朱子语别录》(二十卷)出版后,其中的新条目又被黎靖德编入景定本《朱子语类》中,于咸淳六年(1270年)出版。据查,《朱子语类》或即所谓《朱子语录》并无“程门立雪”这个典故。颇疑所谓《朱子语录》是《二程语录》之误,因为《二程语录》卷十七所引《侯子雅言》记述了“程门立雪”的故事。据《四库总目提要》,《二程语录》十八卷乃清初张伯行所编,而张伯行正是依据朱熹所辑《程氏遗书》二十五篇和《程氏外书》十二篇等,且悉依朱子原本篇目次第稍加删订而成。

一说“最早见于《河南程氏书》卷十二”,刘建《开闽学先河者──游酢》(《游酢研究》第2辑)谓:“‘程门立雪’典故最早见于《河南程氏书》卷十二。原文是:‘游、杨初见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子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所谓“《河南程氏书》卷十二”之表述很不确切。《河南程氏全书》又名《二程全书》、《二程集》,为朱熹所辑,包括666卷,其中《河南程氏遗书》25卷,附录1卷;《河南程氏外书》12卷;《河南程氏文集》12卷,《遗文》1卷,附录1卷;程颐撰《周易程氏传》4卷、《河南程氏经说》8卷、《河南程氏粹言》2卷。而其“河南程氏”又作“二程”,例如《河南程氏遗书》又称为《二程遗书》。所谓“卷十二”的“《河南程氏书》”,所指实为“《河南程氏外书》”,亦即《二程外书》,因为其“卷十二”所引《侯子雅言》记述了“程门立雪”的故事。

显然,最早记述“程门立雪”故事的是《侯子雅言》,著者侯仲良为伊川程颐(10331107)表弟,本名淳,字师圣,其姑妈侯氏(10041052)为程颢(10321085)、程颐兄弟之母,仲良自幼与“二程”往来亲密,后又从“二程”读书;且“初从伊川学”而“未悟”,“乃策杖访濂溪(即周敦颐)”而学焉;所著有《论语说》和《雅言》;后人尊而称之为“侯子”,故其书又称《侯子雅言》。今之所谓“程门立雪”典故“出自《朱子语录》”(即《二程语录》)或所谓“最早见于《河南程氏书》卷十二”云云,其实都是这些文献引用《侯子雅言》之所记述。明杨应诏《闽南道学源流》卷二《微言》、《游定夫先生集》卷首《诸儒论述》等亦加引述。朱熹《程氏外书》(即所谓“《河南程氏外书》”)卷十二《传闻杂记》所引《侯子雅言》谓:“游、杨初见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子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其中“日既晚,且休矣”,丛书集成本《二程语录》所引《侯子雅言》作“曰:既晚,且休矣”;陈元靓《事林广记·后集》卷五《杨文靖》则作“日既晚已,休矣”。

《侯子雅言》记述的“程门立雪”故事没有年代。从“伊川瞑目而坐”到“既晚”可知,故事发生的具体时刻是午后至傍晚这一段时间。游、杨是在伊川午休时到访,而会延续到“既晚”,则应当是伊川是日午休略为推迟,游、杨二子依正常时间到来,故伊川仍在“瞑目”,而直到“雪深一尺”才“既觉”,当然就到“既晚”的傍晚了。而在洛阳从午后至傍晚就“雪深一尺”,则“程门立雪”发生的季节至少应当在秋末至次年春期间。据见收于《杨时故里行实考》的杨时五种《年谱》(黄去疾、毛念恃、张夏、佚名四种年谱以及黄璋《年谱考证》,其中佚名《年谱》又见诸《杨龟山先生集》与《杨文靖公全集》)及见收于《朱熹与闽学渊源》的张金华《杨时(龟山)年表》可知,杨时于元祐八年(1093年)四月到京师,五月十六日出京往洛“以师礼见伊川程先生”,最迟在六月初十前后就“去”(即离开)洛阳了。这四月至六月的夏季与“雪深一尺”的“程门立雪”,正好是相反的两重天,岂不令人生疑进而质疑其真实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