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腹壁疝形成
(1)常见原因
①多次手术、慢性腹水、多次妊娠、肥胖、皮质类固醇使用史、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多囊肾、慢性肺病、营养不良等导致腹壁薄弱。
②腹膜透析时腹内压升高,站立位、大容量透析液及高渗透析液使用更为明显。
(2)临床表现
①轻者仅见腹壁局部肿块。
②重者可见肠梗阻或肠坏死。
③少数患者可并发腹膜炎。
(3)处理与预防
①术前仔细评估有无导致腹壁薄弱危险因素,有无腹壁疝病史。
②如出现腹壁疝,特别注意观察有无肠梗阻或肠坏死表现。
③如透析前有腹壁疝,在腹透置管前手术修复。
④术后仰卧位、容量递增至少2周或使用自动腹膜透析(APD)。
⑤尽可能手术修复。
2.透析液渗漏
(1)常见原因
①植管手术腹膜荷包结扎不严密。
②腹膜存在先天性或后天性缺陷。
③腹膜透析液注入腹腔后导致腹内压升高。
(2)临床表现:由于腹膜结构完整性破坏后透析液漏出腹腔以外的部位(胸腔、腹壁或会阴部)。根据发生的时间可分为早期渗漏(术后30d内)和晚期渗漏(术后30d后),临床表现与透析液渗漏部位有关。
①胸腔积液:双侧,右侧多见。少量积液可无症状,量大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平卧位或使用高渗透析液症状加重。
②管周渗漏:出口处潮湿、肿胀。
③会阴部或腹壁渗漏:腹壁肿胀。男性患者阴囊肿大,女性患者阴唇肿胀。
(3)检查方法
①体格检查:有胸腔积液体征;管周渗漏时出现出口处潮湿、肿胀;会阴部和腹壁渗漏站立位明显。
②管周渗漏者可行局部B超检查。
③CT造影检查。
④腹腔内注入核素锝(99mTc)标记聚合蛋白后肺闪烁现象及胸腔积液葡萄糖浓度升高有助于胸腹膜裂隙诊断。
(4)处理与预防
①术前评估:多次手术、慢性腹水、多次妊娠、肥胖、皮质类固醇使用史、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多囊肾、慢性肺病等,腹壁薄弱等患者容易出现。
②插管方法:直视手术发生率低。
③PD技术相关:旁正中切口、荷包缝合妥帖、仔细缝合腹直肌前鞘。术后10~14d开始透析,如期间需要紧急透析,则采用侧卧位、小剂量,以减少腹腔压力。
④透析液渗漏后感染率升高,应使用抗生素。
⑤胸腔积液有明显症状者可胸腔穿刺放液。
⑥手术修复、临时性血液透析、低透析液量连续性腹膜透析(CAPD)及APD,无效者改行血液透析。
⑦早期渗漏可停透2周,如不能控制,CT确定渗漏部位,手术修复。
3.腹膜衰竭
(1)常见原因:与多次腹膜炎或长期使用生物不相容性透析液导致腹膜结构和功能异常有关。
(2)临床表现
①Ⅰ型腹膜衰竭:腹膜对小分子溶质转运障碍。
②Ⅱ型腹膜衰竭:腹膜对水及溶质转运均有障碍。
③Ⅲ型腹膜衰竭:因腹腔淋巴吸收增多所致。
(3)处理与预防
①防治腹膜炎,使用生物相容性透析液。尽量少用高糖透析液,为增加超滤可加用艾考糊精透析液。
②改腹膜透析方式为短存留,夜间不保留透析液,但需兼顾溶质清除。
③腹膜休息4周,暂予血液透析。
④无效者改行血液透析。
4.蛋白质、能量及营养不良
(1)常见原因
①透析不充分,毒性产物潴留,使蛋白质和热量摄入减少。
②代谢性酸中毒、感染(包括腹膜炎)等导致高分解代谢状态。
③伴随疾病,如糖尿病、心力衰竭、慢性炎症、恶性肿瘤、肝疾病等,可能是CAPD患者蛋白和能量摄入减少。
④透析液蛋白质、氨基酸和微量元素丢失。
⑤残余肾功能减退。
(2)营养状态评估方法
①血清白蛋白(ALB)和前清蛋白(Pre-A)(Alb<35g/L或 Pre-A<30mg/dl,应注意存在营养不良)。
②每日蛋白摄入(DPI),一般建议DPI达每日1.2g/kg。
③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SGA)(四项七分模式。四项:体重、厌食、皮下脂肪、肌肉重量;1~2分严重营养不良、3~5分为轻重度营养不良、6~7分为营养正常)。
④人体测量。
(3)预防与处理
①加强透析,注意小分子溶质特别是水钠平衡。应根据患者残余肾功能及腹膜转运特性个体化透析处方。
②注意残余肾功能保护,避免使用肾损害药物。
③防治可能导致营养不良的并发症,如感染、代谢性酸中毒等。
④心理干预,增强患者成功透析的信心。
⑤每6个月进行营养评估1次,接受个体化营养指导。
5.腹膜透析导管功能障碍或透析管引流不畅
(1)常见原因
①血块、纤维蛋白凝块、脂肪球阻塞,大网膜包裹,腹膜粘连形成小套袋包裹腹透管。
②导管受压扭曲。
③导管尖端移位。
④功能性引流障碍(患者便秘或膀胱充盈等)。
(2)临床表现:导管功能障碍最常表现为单向注入障碍,即透析液能进不能出,可表现为透析引流单向障碍,或只出不能进;也可表现注入和引流双向障碍。根据导管功能障碍出现时间可分为导管立即功能障碍和导管迟发功能障碍两种类型,前者为手术过程中出现的引流障碍,后者为磨合期后开始CAPD或在治疗任何时候出现注入或引流障碍。可进行X线片检查明确诊断。
(3)预防与处理
①导管立即功能障碍多与透析导管置入位置不当,开放小切口手术、经皮穿刺或套管针技术难确定原因,腹腔镜和床旁X线检查有助于确定原因。如证实导管位置不当可用血管导丝插入透析管,在X线透视下调整位置。变换透析导管置入位置并再次评估导管功能。
②当透析液含血性物、纤维块时,应预防性使用肝素(500~1 000U/L)。出现功能障碍可使用尿激酶封管。如为导管被纤维蛋白凝块或大网膜阻塞,可转动透析管位置,改变方向,并用软导丝毛刷进入透析管内洗刷,去除小孔的纤维蛋白凝块,并立即经透析管注入500~1 000ml透析液冲洗导管,并在透析管内注入肝素抗凝。
③若无效,属于不可逆性阻塞,或可能为大网膜缠绕,均需重新置管。
④如为功能性引流障碍,应适当运动,给予轻泻药,生理盐水灌肠刺激肠道运动后,引流即通畅。
⑤腹痛:腹膜透析可引起腹部不适或轻度腹痛,一般不影响透析,如腹痛较重时,应查出原因,给予纠正后,腹痛可以立刻消失或缓解,如未找到原因,可给予对症治疗,腹腔内可注入0.1%~0.25%普鲁卡因100~200ml,也可在放出透析液后,腹腔注入1%利多卡因20~30ml,15min后再输入透析液,必要时在4~6h后重复使用,也可以全身应用解痉药阿托品或镇痛药罗通定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