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肾移植后为何要用免疫抑制药

肾移植后为何要用免疫抑制药

时间:2023-04-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器官移植术后受体对外来器官有强烈的排斥作用,为使新器官在新的环境下生存,临床上要应用免疫抑制药来帮助新器官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应用免疫抑制药应讲究适量,避免过强或过弱的免疫抑制,以保障患者的安全。这也就是肾移植术后为什么要终身使用免疫抑制药的原因。因此为控制排斥反应的发生,保证移植肾的存活,患者就需要终身服用免疫抑制药物,以控制排斥反应的发生。

机体对外来物如细菌、病毒、异体组织等“异己成分”有着非常完善的防御机制即免疫系统,正常情况下,这是对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因此在肾移植后,外来的肾会被认为是“异己成分”遭到受体机体内的免疫系统攻击、破坏和清除,这叫做宿主抗移植物反应,是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主要类型。一旦发生排斥反应,移植肾将会受到损害,以致影响肾功能甚至功能丧失,危及受体生命安全。因此如何预防和治疗排斥反应非常重要。

器官移植术后受体对外来器官有强烈的排斥作用,为使新器官在新的环境下生存,临床上要应用免疫抑制药来帮助新器官适应新的环境。免疫抑制药的主要作用是使机体对外来物的排斥作用降低到较低的水平,以使两者和平共处,但由于机体免疫力的降低,细菌病毒等感染性疾病的发生随时威胁着病人的健康。所以应用免疫抑制药应讲究适量,避免过强或过弱的免疫抑制,以保障患者的安全。

正常的人体中存在着一道抵御外界病原微生物的屏障,我们称之为免疫系统。它具有自我保护功能,也就是常说的免疫功能。它能识别入侵人体的异物,并能引导人体的吞噬细胞将异物杀灭和排除。因此对于正常人来说,免疫系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于肾移植患者就不同了。当您接受了肾移植手术后,对您的身体而言,移植的肾就是一个“异物”,您体内的免疫系统会对其进行攻击,就像杀灭病原微生物那样。这种人体对抗移植肾的反应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排斥反应。它是导致术后移植物丧失功能的最主要的原因。为了保护移植肾不被人体免疫系统所排斥,使其能够长期存活,您必须通过服用免疫抑制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身体的免疫功能,使身体不发生排斥反应或减轻排斥反应的严重程度。相对于其他药物,免疫抑制药的用法要复杂得多。因为如果用量小了,免疫抑制程度不够,会导致排斥反应;用量大了,又会导致肝、肾毒性等严重的不良反应。这就要求患者对免疫移植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有所了解,并经常定期咨询移植医师,在医师指导下用药,不得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这也就是肾移植术后为什么要终身使用免疫抑制药的原因。尽管如此,有时候发生的排斥反应药物都无法控制。因此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主要的排斥反应有以下4种。

1.超急性排斥反应 常在手术台上发生,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放弃移植。

2.加速性排斥反应 发生于术后3~5d,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70%以上可逆转。

3.急性排斥反应 临床上最常见,随时会发生。只要及时、适量使用甲泼尼龙、环磷酰胺、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治疗,一般均能控制和逆转。

4.慢性排斥反应 一般发生于肾移植术后6~12个月以后,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宜采取多种治疗方法,可阻止、减慢其发展速度,保护残留肾的功能。

因此,肾移植患者应清楚地认识到,移植手术成功仅仅是走完了一半路程,另一半路程则更遥远而漫长。虽然免疫抑制药物随时间的延长可以调整、减量,但绝对不可以完全停止服用,因为每个患者终身都存在着发生排斥反应的可能性。因此为控制排斥反应的发生,保证移植肾的存活,患者就需要终身服用免疫抑制药物,以控制排斥反应的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