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可反映身体是否有感染,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疾病的可能性。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如下。
1.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
(1)正常参考值
红细胞(RBC): 男,4.0~5.5×1012/L ;女,3.5~5.0×1012/L。
血红蛋白(Hb): 男,120~160g/L ;女,110~150g/L。
血细胞比容(HCT):34%~48%。
(2)临床意义: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是诊断贫血的主要参考指标。
肾移植术后出现贫血的原因及处置方法如下。
成功肾移植后,仍有12%~20%的患者会发生贫血。主要原因可能与铁缺乏、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不足、免疫抑制药物、溶血或感染对骨髓的抑制作用有关。评估移植后贫血的最初检测应包括铁检测、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计数、大便隐血等,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对因治疗,去除病因后贫血均能恢复。
①铁缺乏:缺铁性贫血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红细胞体积小,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小于82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低于27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低于320g/L,同时血清铁、血清铁蛋白及转铁蛋白饱和度低于正常值。治疗可口服铁剂,琥珀酸亚铁片,每日3次,每次1~2片。使用MMF治疗的患者在接受口服铁剂治疗时应注意,因为铁剂可与MMF发生螯合反应,影响其在胃肠道的吸收,从而显著减低药物浓度。因此需要在MMF充分吸收后再口服铁剂。必要时可静脉补铁:可用右旋糖酐铁或蔗糖铁,每次100~200mg。铁剂治疗目标,血红蛋白11~12g/dl,或血细胞比容33%~36%,转铁蛋白饱和度>15%,或血清铁蛋白>12μg/L。
②叶酸及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缺乏导致的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表现为大细胞性贫血,红细胞体积增大,平均红细胞体积(MCV)>92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31pg,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在正常水平320~360g/L。可口服叶酸或甲钴胺分散片纠正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必要时肌内注射维生素B12或甲钴胺。
③促红细胞生成素合成不足:肾移植后的患者同样存在功能性促红细胞生成素缺乏或抵抗的现象。对于贫血较严重的患者,在排除药物因素如MMF、西罗莫司、硫唑嘌呤等引起外,可考虑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治疗中每1~2周监测1次血常规了解贫血改善情况。
④免疫抑制药物:在移植后早期肾功能未完全恢复之前或后期发生慢性移植肾肾病时,免疫抑制药常导致贫血,常用免疫抑制药有以下几种。第一,硫唑嘌呤,可引起类似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所造成的大细胞性贫血,如怀疑硫唑嘌呤引起的贫血要及时减量或停用,改用其他免疫抑制药。第二,MMF,由MMF引起的贫血较常见,治疗时首先要减量,无法改善时要停药。第三,西罗莫司,可使30%左右的患者出现贫血,这种贫血可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第四,FK506,有导致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报道,通过改用CsA替代FK506可纠正该种贫血。
⑤ACEI和ARB:使用这两类药物治疗高血压可能导致贫血,停用此类药物6~8周内即可恢复。其他因溶血、感染引起者应对因治疗。
肾移植术后出现血红蛋白升高的原因及处置方法如下。
当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和血液总容量显著超过正常水平时称为红细胞增多症。肾移植术后12个月内10%~15%的患者会出现红细胞增多症,其中30%~40%的患者能在18~24个月自然缓解。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原患病肾(即“老肾”)过度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所致,尤其是在患有获得性囊肿、多囊肾或糖尿病性肾病的患者中多见。当伴有移植肾肾动脉狭窄时应用利尿药时,容易引起血浆容量降低而红细胞容积正常,从而形成假性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可表现出头痛、眩晕和由于血液黏滞度增大和高血容量引起的视物模糊。治疗方面,ACEI及ARB可用作一线治疗药物,如给予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等。此外,茶碱也可用于治疗该病,每天给予茶碱8mg/kg,连续8周。如果应用上述药物无反应,可采用静脉放血法,每隔2~3d放血200~400ml,直至血细胞比容降至45%。对某些病例可行双侧原肾切除来治愈红细胞增多症。肾移植术后原来的肾缺血可能加重,从而导致继发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
2.白细胞计数(WBC)
(1)正常参考值: 成年人白细胞计数:4.0~10.0×109/L,白细胞分类中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比率相对更有意义,其中中性粒细胞占50%~70%,淋巴细胞占20%~40%。中性粒细胞升高多见于感染性疾病、大手术后等。淋巴细胞增高多见于某些病毒或细菌感染。
(2)肾移植术后出现白细胞下降的原因及处置方法:肾移植术后白细胞下降主要由药物引起。应用免疫抑制药物,如硫唑嘌呤、环磷酰胺、MMF等都可能引起骨髓抑制,导致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相对而言,MMF对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影响较小。其他药物如更昔洛韦、磺胺类药物、别嘌醇、青霉素等也能引起白细胞减少。多种感染,特别是某些病毒感染如CMV感染和全身性细菌感染也能伴发白细胞减少症。需认真检查后再对症治疗。当白细胞减低时,患者抵抗力减弱,容易合并细菌、真菌以及病毒等多重感染,且感染的加重会进一步消耗白细胞,超过骨髓代偿能力,会使白细胞进一步减少而危及生命,应引起高度重视。
通常减量或停药后白细胞水平就可恢复。一般说来,当白细胞低于4.0×109/L时应减少用量,低于3.0×109/L应停止用药,并同时应用升白细胞药物,常用口服升白细胞药物:鲨肝醇,每次25~50mg,每日3次;利血生,每次20~40mg,每日3次;维生素B4,每次10~20mg,每日3次。盐酸粉防己碱片也可升白细胞,但它可显著提高CsA药物浓度,应尽量避免应用。应用百令胶囊对白细胞减少也是确实有效的。如果发生全血细胞减低,必要时应输血或给予升红细胞药物。如患者移植前白细胞较低,提示移植后用硫唑嘌呤或MMF可能容易出现白细胞降低,应引起注意。如白细胞低于2.0×109/L,应特别注意,除了停药外,可给予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如惠尔血、吉赛欣、吉粒芬、瑞白等),每天1次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或用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如吉欧欣、利百多、特尔立等)皮下注射,每日或隔日应用。必要时可输注白细胞悬液等。
另外,对症支持治疗也是非常必要的,要严格隔离、预防感染、加强营养支持,对于感染明确的患者应及时治疗。在免疫抑制药减量或停药的同时要特别注意排斥反应的发生。
肾移植术后出现白细胞升高的原因及处置方法如下。
肾移植术后白细胞增高一方面可发生在肾移植后早期应用大剂量激素或发生排斥反应后应用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时,其升高原因为:①糖皮质激素能刺激骨髓造血功能,并促使白细胞从骨髓释放增多,从而引起外周血中白细胞增多;②糖皮质激素能使衰老的白细胞在肝、脾等脏器中被破坏的速度变慢,使得一些衰老的白细胞仍在血液中存留;③使用糖皮质激素后,白细胞从血循环中向血管外游走减少。尽管此时白细胞显著升高,但患者并无发热、心率加快等感染症状,这说明白细胞虽有增加,但并不意味就有感染存在。
另一方面,肾移植术后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慢性感染、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处理主要是治疗原发病。
总之,对肾移植术后白细胞总数增加应做具体分析,以便指导临床用药。
3.血小板计数(PLT)
(1)正常参考值:(100~300)×109/L。
(2)临床意义:血小板计数增高常见于急性大失血和溶血后一过性增多,持续性增多见于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后、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血小板计数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尿毒症等。肾移植术后早期常可出现血小板计数减少,多见于应用抗体免疫抑制剂如猪抗人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抗病毒药物如更昔洛韦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