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肾移植排斥反应及慢性移植肾肾病的超声诊断表现有哪些

肾移植排斥反应及慢性移植肾肾病的超声诊断表现有哪些

时间:2023-04-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超声表现 移植肾的急性排斥反应是肾移植术后最常见和最主要的并发症,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3.慢性排斥反应和慢性移植肾肾病的超声检查 慢性排斥反应发生在肾移植术后的数月至数年,常隐匿发病。非免疫因素导致的慢性移植肾肾病在肾移植受者中非常普遍。CAN以慢性的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肾血管的纤维内膜异常增生为特点,是移植肾功能丧失的原发病因。

1.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超声表现 移植肾的急性排斥反应是肾移植术后最常见和最主要的并发症,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虽然超声检查可以更早期发现这一改变,但尚缺乏有效和特异的指标。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移植肾体积明显肿大,有时在短时间内体积可增加25%以上,肾前后径大于宽径,长径与实质厚度明显大于正常,尤以长径增加为著。肾锥体增大膨隆回声减低,肾实质增厚回声增强;CDFI显示肾实质血流信号明显减少,甚至消失,仅见弥散分布的星点状或斑块状信号;动脉收缩期频谱上升陡直,舒张期血流减少、消失甚至逆转而出现反向血流。主肾动脉和段动脉血流呈连续性,叶间动脉呈断续闪烁状,弓形动脉几乎无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测定主肾动脉、段动脉血流速度低于移植肾正常组,RI及搏动指数(PI)增高,叶间动脉血流频谱呈断续状,舒张期无血流信号,弓形动脉仅有部分能测到速度偏低的血流。对于RI值,当<0.7时可基本除外急性排斥反应,当>0.7时提示有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可能,该数值越高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可能性越大。RI升高还应考虑可能为急性肾小管坏死、CsA药物中毒等所致。

2.急性肾小管坏死 肾移植术后急性肾小管坏死表现为少尿、无尿或先多尿,然后少尿或无尿,但无发热、移植肾疼痛和肿大等征象。超声检查显示移植肾体积轻度增大或正常,长径与实质厚度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实质回声无异常或偶有增强,形态结构基本正常。肾内血流分布欠丰富,边缘皮质血流减少,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无下降,而舒张期血流频谱较低,或仅见少许极低间断脉冲样频谱。常有各级动脉PSV、EDV和RI增高。因此单从血流RI很难将急性肾小管坏死与急性排斥反应二者相区别,肾组织活检仍然是诊断的金标准。

3.慢性排斥反应和慢性移植肾肾病的超声检查 慢性排斥反应发生在肾移植术后的数月至数年,常隐匿发病。常规的B超检查很难诊断早期的慢性排斥反应。中晚期的排斥反应常表现移植肾体积缩小,肾轮廓线粗糙不平,皮质变薄,实质回声增强,实质与肾窦回声分界不清,肾内结构紊乱。移植肾内血流树显示不清,仅见稀疏断续血流显示,弓形动脉血流基本不显示。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减低,舒张期血流减少,肾内小动脉阻力增加,血流阻力指数增高。

非免疫因素导致的慢性移植肾肾病(CAN)在肾移植受者中非常普遍。早期诊断和治疗对移植肾功能的维持尤为重要。CAN以慢性的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肾血管的纤维内膜异常增生为特点,是移植肾功能丧失的原发病因。通过非侵袭性手段诊断CAN较困难,超声多普勒频谱计算RI对于CAN并不可靠,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新技术如能量多普勒、声学造影等,对于CAN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