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口腔病患儿的镇静技术

口腔病患儿的镇静技术

时间:2023-04-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多数口腔病患儿可以在儿童口腔科环境通过上述非药物行为管理接受治疗,有的通过口腔局部麻醉就可以有效地控制多数儿童的焦虑和疼痛。但是,对于那些采用非药物行为管理与局部麻醉手段仍不能很好适应口腔病治疗的患儿,医师还必须采用镇静技术才能顺利有效地完成诊治。因此,前者既可消除患儿的焦虑不安,又可维持呼吸道的反射能力,还能维持正常呼吸、循环能力,适应于儿童口腔内的手术操作。

大多数口腔病患儿可以在儿童口腔科环境通过上述非药物行为管理接受治疗,有的通过口腔局部麻醉就可以有效地控制多数儿童的焦虑和疼痛。但是,对于那些采用非药物行为管理与局部麻醉手段仍不能很好适应口腔病治疗的患儿,医师还必须采用镇静技术才能顺利有效地完成诊治。

镇静(sedation)是指通过药物作用才能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和恐惧感,以及达到精神放松、生命体征平稳,有利于配合治疗所采用的方法。

镇静与全身麻醉不同,有以下特点:①患儿意识存在,能服从各种指令,生理反射基本正常;②用药后呼吸、循环的变化比全身麻醉小得多;③几乎没有镇痛作用,但能加强局部麻醉药物的镇痛效果;④不能取代全身麻醉,当深度镇静或过度镇静可达到浅麻醉程度,患儿的生理反射受到明显干扰时,临床的风险性也随即加大。

镇静的深度与用药量有关,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大致可分为浅镇静和深镇静:①浅镇静(conscious or sedation)指患儿意识基本清楚,但有嗜睡,无焦虑不安,可服从各种指令,呼吸道反射基本正常,痛觉存在;②深镇静(profund or deep sedation)指意识模糊,不易唤醒,不能服从各种指令,呼吸道反射减弱,痛觉迟钝。因此,前者既可消除患儿的焦虑不安,又可维持呼吸道的反射能力,还能维持正常呼吸、循环能力,适应于儿童口腔内的手术操作。后者因患者配合能力差,口腔内治疗操作有发生呼吸道误吸的潜在危险,通常不宜使用。

儿童口腔科常用的镇静技术有:氧化亚氮吸入镇静技术(或氧化亚氮/氧气吸入镇静技术)、口服药物镇静技术和静脉注射镇静技术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