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学《黄帝内经》,首先要明白黄帝的为人存心,如果连黄帝为人存心都不懂,空读《内经》又有何益?
从黄帝的第一问,我们至少可以读到三点。
第一,黄帝很谦虚。第二,黄帝非常慈悲,他最关心的不是他自己,而是他的百姓,还有世道人心,人类将往哪里去。第三,黄帝很重视中华道统的传承,崇敬古人优秀的智慧。
有学生问,怎么能看出这三点呢?我怎么就没看出来?
第一点,大家看,黄帝贵为天子,一国之君,却下问于岐伯,还称岐伯为天师,天子之师啊!
俗话说,下人不深,不得其真。你对人不够谦恭,就很难得到真的智慧。天底下的智慧,就像水一样,都是归往低处的大海的,所以古人又把智慧称之为智慧水。所以我们明白学问是流向有谦虚态度的人身上的。
不管你是皇亲贵族,还是平民百姓,不谦恭就不能得到真正的学问。比如你拿杯子去装水,杯子举过茶壶,一点水也装不到,你把杯子姿态放低,很快就能装满水。
这就像稻穗,越饱满的越低下头。越是华而不实的,越昂着头,越弯不下。农夫看到沉甸甸的稻穗就会很开心,大家看到昂头戴面、贡高我慢的人,自然就想远离他。
所以傲慢的人很难得到大众的智慧,傲慢是学问杀手。
第二点,那么为什么说黄帝是一位慈悲的黄帝?
很多高官领导,首先不是问苍生,而是问鬼神,问自己的得失荣辱。至于百姓的事情,却是放在第二位。
心中没有天下,怎么能得到天下?心中都是个人荣辱得失,如何出类拔萃?
所以大家看黄帝,他是无我的,根本不问天师岐伯,我头痛怎么办,我腰酸有没有更好的补品,我眼花能不能研究一些抗衰老的药,让我活得更久啊?黄帝问什么呢?
他问,现在大家五十多岁,还没尽终天年,就动作迟缓,记忆力减退,这是时代不同了吗?还是人类生命在缩短?
看,这是慈心的黄帝,完全是代众生在问,非常慈悲。他想到的都是民众的问题,最急于解决的也是民众的烦恼。
所以黄帝是个利他的菩萨,他想要找出一条让世人活得长寿健康的道路。
那么第三点呢?黄帝崇古,很重视传承,他看到古代的人尽终天年,活过百岁,仍然自理,动作不衰。现在很多人活到五十岁就要坐轮椅,拄拐杖,走起路来颤颤巍巍,我们跟古代比,究竟缺失了哪些东西呢,哪些东西没有传承下来呢?
大家听后纷纷点头。
我接着说,读书啊,要读字外字,书外书,书中文字皆是标月之指,有很多圣贤教诲,精深至理,都要在无字处求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