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同德,学无止境

同德,学无止境

时间:2023-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一心愿、同一行动者谓之“同德”。那时“二程”门生颇多,而杨时学业突出,成为程颢最得意的门生。他和游酢、尹焞、谢良佐的学识被师长认可的同时,也被同道称为“程门高弟”。游酢是元丰五年进士,比杨时迟6年。果不其然,之后游酢追求理学真谛的意志更加坚定。元祐八年,明道先生逝世八年后,年逾不惑、官职太学博士的游酢仍好学不辍。
同德,学无止境_游酢新论:续编

同一心愿、同一行动者谓之“同德”。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杨时24岁中进士,元丰四年(1081年),29岁被授为徐州司法,此时河南“二程”明道(程颢)和弟伊川(程颐)创立新学派洛学体系。杨时对此颇感兴趣,在徐州几年中常有书信向程颢请教,探讨理学论题,后人已知的文章有《寄明道先生问〈春秋书〉》、《与明道先生子二十三郎书》、《与明道先生论〈春秋书〉》及《庄子解》、《林志宁书》等书信往来。明道先生的每次答疑解惑,也许对杨时的探索都是鼓舞,便推迟赴司法任,和游酢绕道颍昌,拜程颢为师,从此开始了同学同道追求理学真谛的人生苦旅。那时“二程”门生颇多,而杨时学业突出,成为程颢最得意的门生。他和游酢、尹焞、谢良佐的学识被师长认可的同时,也被同道称为“程门高弟”。杨时离开颍昌时,程颢感慨地说“吾道南矣!”

游酢是元丰五年(1082)进士,比杨时迟6年。但他20岁时以乡荐赴京,就认识了洛阳的程颐先生,经“面试”,程先生对其学问潜质赞赏有加,认为“其资可以适道”。果不其然,之后游酢追求理学真谛的意志更加坚定。不久,在明道先生任扶沟县令期间,游酢到扶沟“从程先生学”,恰遇扶沟召职学事,进而受聘教职,一度追随明道先生左右,“问学日进”。元丰五年参加殿试,登黄裳榜进士,正好“而立”之年。进士得到的第一份工作是萧山尉,但赴萧山任未久就收到明道先生讣讯,痛失良师,游酢在萧山致祭“设位哭于寝门”,并为先生作行状。明道先生的学生中不乏先进者,游酢有资格为先生作行状,可见其在程氏族人及同道中有口碑,游酢与明道先生的交情之深、了解之深无人取代,同时说明其对洛学体系有更为独到的见解。

元祐八年(1093),明道先生逝世八年后,年逾不惑、官职太学博士的游酢仍好学不辍。在钻研理学思想精微处,似有疑惑不解,于是想到程颐先生的学术造诣,决意登门求教深造。游酢的志向与学友杨时不谋而合,此时杨时转任浏阳知县恰在赴任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与游酢会合,立雪程门以师礼拜见程颐先生,留下了传颂千古的尊师佳话。后人评介游、杨理学源脉时,简而言之:“程子既长,归北方,乃以其所得周子者,教河洛之间,多从之游。南方之士,其尤著名者,游与杨也。”(明邱浚《道南书院记》,《南平县志》卷十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