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躁动时应给予哪些处置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躁动时应给予哪些处置

时间:2023-05-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常见的急症。本病发病急、变化快,严重者发病时有濒死感,几乎所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精神症状,如紧张、焦虑、情绪激动、躁动不安等。心肌梗死后患者出现躁动的原因如下。①急性心肌梗死剧烈胸痛的患者,会有濒死感,患者因此极度恐惧、烦躁不安。绝大多数心肌梗死患者是突然发病,病情危重,患者毫无思想准备,一时难接受角色的改变。据报道,34%~45%的心肌梗死患者有抑郁症的表现。

答:注意观察生命体征;保护患者安全。

【操作要点】

(1)评估生命体征。

(2)持续低流量吸氧。

(3)对于反应性兴奋的患者,向其耐心解释卧床休息的目的和意义;对生活习惯改变不适应的患者,应耐心解释安慰。

(4)保持患者排便通畅:排便时告知患者深呼吸,放松。便秘时可给开塞露纳肛,必要时给缓泻药或小量低压清洁灌肠。同时注意调整饮食结构。

(5)对躁动较重患者,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药物镇静及使用约束带。

【知识点介绍】

躁动是指存在攻击行为,或难以自控的行为。分为3级:轻度躁动-对强刺激(如吸痰)等存在反应,但随刺激结束而停止;中度躁动-无刺激时出现,持续5min以上,但不需人为干预;重度躁动持续5min以上,需要采用药物干预才能控制。

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常见的急症。本病发病急、变化快,严重者发病时有濒死感,几乎所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精神症状,如紧张、焦虑、情绪激动、躁动不安等。以上因素均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血中儿茶酚胺含量增加,致使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梗死面积扩大,心绞痛发作,诱发心律失常,病情恶化,甚至猝死。

心肌梗死后患者出现躁动的原因如下。①急性心肌梗死剧烈胸痛的患者,会有濒死感,患者因此极度恐惧、烦躁不安。②由于药物导致脑膜血管舒张、搏动性头痛而发生情绪不稳、躁动不安。③心脏排血量显著减少或泵衰竭休克早期,血压下降,导致急性脑供血不足,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躁动不安。④反应性兴奋。绝大多数心肌梗死患者是突然发病,病情危重,患者毫无思想准备,一时难接受角色的改变。其次,环境和不恰当的探视也会令患者情绪激动。如急救室内各种抢救监护设施对患者情绪有一定刺激。亲友、同事过多的探视、焦急的目光,不但影响休息,还会使患者疑虑重重,甚至产生悲观心理。据报道,34%~45%的心肌梗死患者有抑郁症的表现。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初期需要绝对卧床休息,在床上大小便,很多患者难以适应,加之限制活动而心情烦躁。再加上镇痛药的应用、卧床导致胃肠蠕动减弱,排便困难等也可出现精神紧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