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静脉推注胺碘酮注射液如何避免静脉炎

静脉推注胺碘酮注射液如何避免静脉炎

时间:2023-05-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胺碘酮系苯丙呋喃衍生物,是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持续静脉滴注超过24h即使无药物外渗或未出现红肿热痛现象也应更换注射部位。控制药物浓度,药物说明显示胺碘酮注射液浓度超过3mg/ml时,持续静脉滴注浓度超过2mg/ml,会增加外周静脉炎的发生。胺碘酮静脉用药前后用氯化钠溶液冲洗能带走残留于血管壁上的药物、降低局部血管壁上的药物浓度、缩短药物在局部血管内的停留时间,可避免药物对血管的持续刺激,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答:选择粗直静脉,尽量采取短疗程并控制浓度。

【操作要点】

(1)选择粗直的静脉。

(2)密切观察局部反应,沿静脉表面皮肤发红或患者主诉局部疼痛时,即使回血良好,也应立即更换输注血管。

(3)药物输毕后输注少量生理盐水。

(4)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尽量采取短疗程并控制药物浓度。

【知识点介绍】

胺碘酮系苯丙呋喃衍生物,是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它对于预防和控制致命性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以及预激综合征伴发的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等有着良好的效果,但因为胺碘酮本身pH偏低,呈酸性,对血管刺激较大,静脉炎的发生率为50%~80%,使用该药应选择粗直血管,避开静脉瓣及关节部位,减少药液对血管壁的直接刺激。长期用药者,避免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持续静脉滴注超过24h即使无药物外渗或未出现红肿热痛现象也应更换注射部位。控制药物浓度,药物说明显示胺碘酮注射液浓度超过3mg/ml时,持续静脉滴注浓度超过2mg/ml,会增加外周静脉炎的发生。胺碘酮静脉用药前后用氯化钠溶液冲洗能带走残留于血管壁上的药物、降低局部血管壁上的药物浓度、缩短药物在局部血管内的停留时间,可避免药物对血管的持续刺激,预防静脉炎的发生。用药时加强巡视,密切观察局部反应,尤其是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对外周血管刺激敏感性降低,出现红肿热痛不易感觉到,若发现红肿立即停止输注,及时处理。听取患者的主诉,患者主诉穿刺部位有疼痛感,即使未出现局部红肿,也要立即停药,并予以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