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根据静脉炎症评估的情况给予外敷、理疗等对症处理。
【知识点介绍】
PICC因其易于操作,低感染,价格适中,留置时间长,对患者生活基本无影响等优点,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化疗、肠外营养、长期间歇式输液及5d以上的连续输液。PICC导管头部定位于上腔静脉,血流量大,能迅速降低液体渗透压及药物浓度,尤其适合肿瘤化疗患者。作为一种介入性的操作及导管在血管内的异物特性,PICC置管后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为机械性静脉炎。
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属于无菌性炎症,是PICC穿刺、置管过程中,穿刺鞘和导管对静脉内膜、静脉瓣的机械摩擦刺激引发的变态反应。临床常表现为红、肿、疼痛及静脉条索样改变或触及硬结,由于上臂浅静脉管径(6~8mm)较深静脉(19~20mm)细,往往是静脉炎的好发部位,并且机械性静脉炎常发生在PICC后的第2天至第7天,发病率为18.0%~26.7%。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不仅给患者造成躯体的痛苦,影响导管的使用效果,严重时需拔管,同时给患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临床上防治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方法时有报道,有学者认为PICC置管术后湿热敷可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增强型透明贴外贴可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如意金黄散外敷可有效预防PICC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等。笔者临床工作的体会是:轻度静脉炎,给予肝素钠乳膏涂抹或得莫林贴贴敷;中、重度静脉炎尽早行紫外线和脉冲电磁疗理疗。紫外线局部照射具有镇痛作用,尤其是红斑量照射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紫外线通过其光化学效应促使表皮的角朊细胞产生多种免疫因子及炎性介导因子,增加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促进局部皮下淤血的吸收,引起结缔组织和上皮增生,对各种破坏过程的愈合有治疗作用。磁疗的热效应和较好的穿透性能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的氧供应,加强未损伤血管的代偿作用,利于组织恢复。经积极处理,症状不缓解并加重者应考虑拔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