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斋辨证论治的特点是客观、统一、简明、细致。
1.4.2.1 客观
看谦斋的著作,有一深刻的印象,那就是书中的原则性和逻辑性强,容易让人信服,关键在于辨证论治是有一定的客观指标的。谦斋集《黄帝内经》和清代脏腑辨证理论之大成,紧紧抓住脏腑功能的特点,辨证显得活泼而又有力度。
1.4.2.2 统一
诸多的辨证法则,是产生辨证分歧的根源;辨证论治步骤的混乱,是产生辨证分歧的主要原因。而谦斋病因十四纲辨证论治,将八纲、六淫、三焦、卫气营血、气血津液等辨证兼收并蓄,融为一体。辨证步骤三步、八项、一式,将辨证论治的程序实现了规范统一。
1.4.2.3 简明
谦斋辨证步骤三步、八项、一式,有格式、有内容、有步骤、有公式,形式多样,图文并茂,就连知识很粗浅的读者都能看懂。一个复杂的中医理论难题,能按数理化的思维模式讲解,实属罕见,应当深入研究。
1.4.2.4 细致
谦斋在提出辨证论治三步的同时,又配有辨证格式予以保证,其作用类似于施工图纸,将辨证三步的每个细节、如何操作,均逐一标出。
谦斋的辨证法则,解决了中医治病的公理问题;辨证步骤,解决了临床思维程序问题。解决了这两个问题,诊断就等于有了统一的大前提,辨证就“必然通上一条道”,这也是谦斋的口头禅。
谦斋辨证论治三位一体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环节均作了严格规定,辨证论治的意义清楚,法则统一,步骤严谨,是学中医、走捷径的一把钥匙。
辨证论治,是中医千百年来的难解之谜,堪称中医的哥德巴赫猜想。近年来有许多论著谈及这个问题,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从总体上说,还处于摸索阶段。大体归纳为:有的辨证规律繁琐复杂,不易操作;有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功底浅,经不起临床的检验;还有的破字当头,却立不起来。我们不妨从近代名家名著着手,找出规律性的东西,那样或许会从中受到启发。
参考文献
[1] 秦伯未.中医入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6,4,51,6,6
[2] 吴伯平.忆秦伯未老师的治学精神.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1(1):2,3
[3] 秦伯未.秦伯未医文集.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95
[4] 秦伯未.谦斋医学讲稿.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3,230
[5] 秦伯未.中医临证备要.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241,241,24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